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高专的“思政课”教师要有责任意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部署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讨论制定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审定和批准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并把高校思想政治课上升到国家意志的高度来认识。作为“思政课”教师除了认真领会党中央决策的精神外,还必须清醒的看到当今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信息通讯技术及互联网的普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由远距离变成了零距离,变成了面对面。而大学生则是他们渗透与争夺的重点群体。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向我国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极力兜售其政治观点、价值观念、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企图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使我们的青年一代全盘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以最终达到他们不战而胜的政治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大学生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潮,健康的成长具有特殊的责任。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断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会正确分析意识形态领域的种种复杂现象,使他们能够在纷纭复杂的环境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站稳脚跟,抵御国际敌对势力的渗透和影响,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他们能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性和战略性举措。要使大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本领,必须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讲授这个主渠道,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译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当代大学生,当前,我们必须对“思政课”的教学现状实施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这门课程真正担负起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历史任务。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工程。“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并不是全部渠道,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其他部门都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本人认为,对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模式实施改革,应该作到四个融合。
第一,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党团建设工作相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毛译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这门课程所要告诉大学生的是:中国近代以来几代共产党人怎样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经过哪些胜利和挫折,怎样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不断探索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用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又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总结提炼,在各方面作出了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该教材通篇讲授的都是党课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把大学生党课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统一起来,一方面通过党课教育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达到党课所要达到的目的。
第二,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相融合,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渗透到学生处、学生科开展的常规教育、主题教育、特色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课本中的“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国防观念”、“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等内容分别融入新生入学教育、国防安全教育之中,使入学教育、国防安全教育更系统规范,形成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第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辅导员工作相融合。可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协调自我身心关系”、“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协调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大学生与诚信道德”、“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理想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等内容,分专题编写成系列讲话稿,作为辅导员“三下班”和主题班团会的讲话内容,通过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来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第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院实习实训、就业指导工作相融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坚持全学程对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指导。结合理想教育,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活动。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选择“职业生活中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培养”、“大学生择业与创业”等章节的内容,结合不同专业所面对职业、职业群的特点和我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写成专题报告,通过专题报告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和择业创业教育。
通过以上四个融合,将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管理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突破教材的章节限制,实现日常教学、活动教学、专题教学齐并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相衔接;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搭配;统编教材与辅助教材相配套;教育与管理相互促进;校内教育与基地教育相互贯通;构建课堂育人、网络育人、思想育人、活动育人等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模式。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他们能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性和战略性举措。要使大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本领,必须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讲授这个主渠道,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译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当代大学生,当前,我们必须对“思政课”的教学现状实施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这门课程真正担负起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历史任务。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工程。“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并不是全部渠道,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其他部门都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本人认为,对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模式实施改革,应该作到四个融合。
第一,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党团建设工作相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毛译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这门课程所要告诉大学生的是:中国近代以来几代共产党人怎样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经过哪些胜利和挫折,怎样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不断探索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用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又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总结提炼,在各方面作出了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该教材通篇讲授的都是党课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把大学生党课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统一起来,一方面通过党课教育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达到党课所要达到的目的。
第二,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相融合,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渗透到学生处、学生科开展的常规教育、主题教育、特色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课本中的“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国防观念”、“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等内容分别融入新生入学教育、国防安全教育之中,使入学教育、国防安全教育更系统规范,形成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第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辅导员工作相融合。可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协调自我身心关系”、“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协调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大学生与诚信道德”、“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理想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等内容,分专题编写成系列讲话稿,作为辅导员“三下班”和主题班团会的讲话内容,通过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来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第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院实习实训、就业指导工作相融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坚持全学程对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指导。结合理想教育,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活动。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选择“职业生活中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培养”、“大学生择业与创业”等章节的内容,结合不同专业所面对职业、职业群的特点和我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写成专题报告,通过专题报告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和择业创业教育。
通过以上四个融合,将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管理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突破教材的章节限制,实现日常教学、活动教学、专题教学齐并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相衔接;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搭配;统编教材与辅助教材相配套;教育与管理相互促进;校内教育与基地教育相互贯通;构建课堂育人、网络育人、思想育人、活动育人等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