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规范护理方法,保障手术效果。方法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制定心理护理、术后体位护理、功能锻炼指导、出院指导等一系列规范的护理措施。结果68例患者均未发生人工髋关节脱位、假体脱出、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褥疮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前的规范护理,对保障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37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75-02
随着社会人口寿命的延长,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髋关节损伤、疾病,重建髋关节功能的常用治疗措施。科学规范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对保证手术效果和髋关节功能顺利康复至关重要,如护理不当,可发生人工髋关节脱位、假体脱出、股骨近端骨折、下肢深静脉栓塞、褥疮等严重并发症。本院自2003年6月——2009年6月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68例,仅1例出院后因意外跌伤致股骨近端骨折,后经手术行股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记忆合金环抱钢板内固定而痊愈,其余病例均未发生人工关节、假体脱出、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效果满意,现将护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68例,男23例,女45例;年龄56-93岁,平均73.5岁。其中股骨颈骨折54例,股骨粗隆部骨折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骨关节炎6例,股骨头坏死2例。术前合并高血压并37例,冠心病21例,慢性支气管炎7例,糖尿病2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3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5例,平均住院天数18天。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1.2.1.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外伤致髋部骨折或髋部长期疾患,疼痛功能活动障碍,甚至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家庭负担加重,造成焦虑、抑郁、烦躁和恐惧情绪。护士针对这种情况,应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细腻亲切的交流沟通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告知目前此类手术使用的材料和手术技术已十分成熟,并介绍病房内同类手术的成功病例,以消除患者恐惧及焦虑的心理。也必须对患者说明手术的风险性,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康复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事项,使患者充分认识到积极配合护理治疗对手术效果和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性,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达到护理的要求和促进关节功能康复的目的。
1.2.1.2术前功能锻炼指导术前指导患者床上功能锻炼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股四头肌舒缩功能锻炼,患肢伸直外展25°中立位,踝关节背伸,用力绷紧大腿肌肉致髌骨上移不能推动,维持5-10s后放松休息5-10s,再绷紧大腿,依此循环,每次10min,每天4-5次。非骨折患者可加做直腿抬高功能锻炼,即背伸踝关节,绷紧大腿肌肉,伸直膝关节抬高下肢至足跟离床面30cm高,悬空停留10s后放下休息,再抬高再放下循环。通过患肢肌泵作用,改善患肢静脉瓣血功能,有效地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和防止患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对恢复患肢肌力和防止患肢废用性萎缩的发生有重要意义。②患者平卧于骨科牵引床,双手抓吊环引体向上和抬高臀部,训练双上肢肌力和腰臀部肌力。③适应床上大小便功能训练,有助于减少术后便秘和小便污染术口致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④深呼吸和咳嗽锻炼,每天3次,每次5min,可提高肺活量和减少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1.2.2术后护理
1.2.2.1术后体位护理指导患者术后回病房,护士应主动参与搬运并正确指导患肢体位摆放,防止人工关节脱位。具体方法:一护士平托患髋和患肢小腿,保持外展中立位,另一护士托健侧髋部和下肢,其余人员托腰肩和头部,平移放病床上,去枕平卧6h。患肢摆放外展25°,患足穿丁字鞋置中立位,曲膝关节15°并置软枕稍垫高小腿部,如此则髋关节微曲,有利于放松髋部肌肉、缓解疼痛和下肢血液回流,两腿之间置三角形海绵垫,防止患肢内旋。
1.2.2.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注意监测T、P、BP、R、SpO2变化,常规予以吸氧6h。有内科基础疾病的密切注意患者血压、血糖、呼吸等情况,发现异常变化的及时报告医师处理。部分老年患者体力差、血液循环欠佳,术后无法挪动身体,易致骶尾部和骨突处发生压疮,护士必须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抬臀并按摩骶尾部和骨突出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和床单整洁,预防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注意伤口渗血情况,及时更换敷料,防止大小便对伤口的污染。
1.2.2.3引流管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通常置引流管24-48h,有利于切口内积血及时引流,也是预防术后感染的重要措施,护士查房应密切观察引流袋摆放是否低位固定,引流管有无脱出、受压、扭曲堵塞等情况,防止引流液倒流和引流不畅,每次查房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块阻塞。如引流液过少,术区肿胀饱满,疼痛加重应考虑积血引流不畅,如引流血液持续增多,应考虑仍存在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结果
评价本组68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仅1例出院后8个月因跌伤致股骨近端骨折,后再次入院手术治愈,其余病例均未发生人工关节脫位、假体脱出、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按我国髋关节置换效果评定标准评定:优良(6级16-18分,52例;很好(5级13-15分,8例;好(4级10-12分,4例;尚可(3级7-9分,4例;差(2级4-6分,0例。
3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重建髋关节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围手术期科学的、规范的护理是整个治疗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文献报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人工关节脱位发生率约0.3%-4%,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可高达41.7%本组通过制定科学的、渐进的、全面的护理计划,保护患肢置外展中立位,积极进行功能锻炼,有效地防止了人工关节脱位和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笔者体会到,护士在整个康复护理中,应加强与医师、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患者及不同时期的康复训练制定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对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尽早恢复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均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37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75-02
随着社会人口寿命的延长,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髋关节损伤、疾病,重建髋关节功能的常用治疗措施。科学规范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对保证手术效果和髋关节功能顺利康复至关重要,如护理不当,可发生人工髋关节脱位、假体脱出、股骨近端骨折、下肢深静脉栓塞、褥疮等严重并发症。本院自2003年6月——2009年6月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68例,仅1例出院后因意外跌伤致股骨近端骨折,后经手术行股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记忆合金环抱钢板内固定而痊愈,其余病例均未发生人工关节、假体脱出、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效果满意,现将护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68例,男23例,女45例;年龄56-93岁,平均73.5岁。其中股骨颈骨折54例,股骨粗隆部骨折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骨关节炎6例,股骨头坏死2例。术前合并高血压并37例,冠心病21例,慢性支气管炎7例,糖尿病2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3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5例,平均住院天数18天。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1.2.1.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外伤致髋部骨折或髋部长期疾患,疼痛功能活动障碍,甚至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家庭负担加重,造成焦虑、抑郁、烦躁和恐惧情绪。护士针对这种情况,应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细腻亲切的交流沟通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告知目前此类手术使用的材料和手术技术已十分成熟,并介绍病房内同类手术的成功病例,以消除患者恐惧及焦虑的心理。也必须对患者说明手术的风险性,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康复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事项,使患者充分认识到积极配合护理治疗对手术效果和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性,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达到护理的要求和促进关节功能康复的目的。
1.2.1.2术前功能锻炼指导术前指导患者床上功能锻炼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股四头肌舒缩功能锻炼,患肢伸直外展25°中立位,踝关节背伸,用力绷紧大腿肌肉致髌骨上移不能推动,维持5-10s后放松休息5-10s,再绷紧大腿,依此循环,每次10min,每天4-5次。非骨折患者可加做直腿抬高功能锻炼,即背伸踝关节,绷紧大腿肌肉,伸直膝关节抬高下肢至足跟离床面30cm高,悬空停留10s后放下休息,再抬高再放下循环。通过患肢肌泵作用,改善患肢静脉瓣血功能,有效地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和防止患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对恢复患肢肌力和防止患肢废用性萎缩的发生有重要意义。②患者平卧于骨科牵引床,双手抓吊环引体向上和抬高臀部,训练双上肢肌力和腰臀部肌力。③适应床上大小便功能训练,有助于减少术后便秘和小便污染术口致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④深呼吸和咳嗽锻炼,每天3次,每次5min,可提高肺活量和减少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1.2.2术后护理
1.2.2.1术后体位护理指导患者术后回病房,护士应主动参与搬运并正确指导患肢体位摆放,防止人工关节脱位。具体方法:一护士平托患髋和患肢小腿,保持外展中立位,另一护士托健侧髋部和下肢,其余人员托腰肩和头部,平移放病床上,去枕平卧6h。患肢摆放外展25°,患足穿丁字鞋置中立位,曲膝关节15°并置软枕稍垫高小腿部,如此则髋关节微曲,有利于放松髋部肌肉、缓解疼痛和下肢血液回流,两腿之间置三角形海绵垫,防止患肢内旋。
1.2.2.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注意监测T、P、BP、R、SpO2变化,常规予以吸氧6h。有内科基础疾病的密切注意患者血压、血糖、呼吸等情况,发现异常变化的及时报告医师处理。部分老年患者体力差、血液循环欠佳,术后无法挪动身体,易致骶尾部和骨突处发生压疮,护士必须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抬臀并按摩骶尾部和骨突出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和床单整洁,预防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注意伤口渗血情况,及时更换敷料,防止大小便对伤口的污染。
1.2.2.3引流管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通常置引流管24-48h,有利于切口内积血及时引流,也是预防术后感染的重要措施,护士查房应密切观察引流袋摆放是否低位固定,引流管有无脱出、受压、扭曲堵塞等情况,防止引流液倒流和引流不畅,每次查房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块阻塞。如引流液过少,术区肿胀饱满,疼痛加重应考虑积血引流不畅,如引流血液持续增多,应考虑仍存在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结果
评价本组68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仅1例出院后8个月因跌伤致股骨近端骨折,后再次入院手术治愈,其余病例均未发生人工关节脫位、假体脱出、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按我国髋关节置换效果评定标准评定:优良(6级16-18分,52例;很好(5级13-15分,8例;好(4级10-12分,4例;尚可(3级7-9分,4例;差(2级4-6分,0例。
3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重建髋关节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围手术期科学的、规范的护理是整个治疗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文献报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人工关节脱位发生率约0.3%-4%,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可高达41.7%本组通过制定科学的、渐进的、全面的护理计划,保护患肢置外展中立位,积极进行功能锻炼,有效地防止了人工关节脱位和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笔者体会到,护士在整个康复护理中,应加强与医师、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患者及不同时期的康复训练制定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对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尽早恢复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均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