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号外!号外!……”我一边挥动着手里的《少年百科知识报》,一边快步走上教室讲台。“大家猜猜看,今天这报上又是哪位同学的大作发表啦?”经我这么一吆喝,全班立刻骚动起来:有的同桌在相互嘀咕;有的左顾右盼,指指这个,又指指那个;有的伸长脖子,想直接看清报纸上的名字;还有的面带微笑,纹丝不动,以为非他莫属……看着大家的样子,我心里暗自窃喜,看来同学们的“胃口”已经被我成功调动起来了。是啊,哪个同学不希望自己的作文变成铅字,公开发表在报刊上,让全国人民都能读到,那是多么风光和自豪的事情啊!于是,我故意停顿了一会儿,然后声情并茂地朗读起正文:
“如果今天就开学,我一定会认真欣赏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的一撇一捺。那字是鲜活的,充满灵气的,而不是电脑上僵硬地敲打出来的。
如果今天就开学,我一定会用力地掐掐同学那红润又饱满的可爱脸蛋。那脸是Q弹的,肉嘟嘟的,而不是隔着屏幕卡蹦出来的。
如果今天就开学,我一定会深情地抚摸教室氤氲着书香的墙壁。那墙是坚硬的,也是有温度的,而不是心心念念的幻像。
如果今天就开学,我一定会尽情地奔跑在学校宽阔的操场上。那操场是沸腾的,是广袤如海的,而不是用脚步丈量的。
如果今天就开学,我还有好多事想着去做呢!比如走路去上学,看看路旁的花草,大胆举手发言,与老师进行思维碰撞,用钢盆吃饭,感受食堂饭菜的喷香……
哦,我已经等不及了!可是还有一周,漫长的一周,我还要在用脚步丈量的书房内,想念着学校的样子,还有从屏幕里卡蹦出来的同学,读着电脑上僵硬敲打出来的课件。盼望着,盼望着,开学的日子就这么近了……”
作文一读完,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一字一顿,大声念道,“袁——帅——”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袁帅在全班同学羡慕的眼神中走上讲台,领取发表证书和样报,他的脸上分明洋溢着自信和成功的幸福神彩……
这是我们班在复课后不久发生的一幕,但它却是我们班常有的一种隆重仪式——只要有同学的习作公开发表,全班都会热烈地祝贺他,让他感到无上的荣光和爆棚的成就感。
我从管建刚老师的讲座中知道这就是他所说的“发表意识”。管建刚老师说:站在“读者意识”面前的,叫作“发表意识”。作文和发表,不是婚姻关系,而是血缘关系。无视“发表”的作文教学,是断了血缘、破坏了婚姻的残缺的写作教学。没有读者的写作是没有生命的写作。同理,没有读者的写作教学也是没有生命的教学。写作教学得不到有效突破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正是——学生从来没有体验到作文作为“一种公众的言说”给人带来的自尊与自豪,精彩与激荡。福建师大的潘新和教授也曾说,“一个合格的作文指导老师,不应该把力量都放在‘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上,他至少应当分出一半力量来,研究一下,如何‘发表’这些作文。”“只要公开发表一次,就会改变他对写作的态度和价值的认识。”
居家学习期间,我除了正常线上教学之外,还利用网络指导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办阅读小报、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指导学生写“我的居家生活”、“假如明天就开学”等主题作文,帮助他们修改并向刊物投稿。从2020年2月到6月短短一个学期,我班学生的习作《我盼望的春天》、《如果今天就开学》、《那一年的六一儿童节》、《难忘的六一》、《六一逛“市场”》、《理想之歌》、《老师,我懂您的心意》、《真诚》、《关爱》、《陶醉在那片树林里》等12篇文章分别在《少年百科知识报》、《封面新闻》等媒体公开发表。每一篇习作的发表,都是对学生写作的最大肯定,每一次习作的发表,都会迎来一次全班最隆重的祝贺。所以,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一次表扬还不够,需要连续刺激。足够的刺激频率,才能使学生的创作热情像太阳一样,一直处于燃烧的状态。这就是我每次在全班大张旗鼓地表扬习作发表同学的原因,也是全班同学能够陆续发表习作的源动力。
习作发表,能唤醒学生用笔说话的愿望,能点燃他们用笔表达的激情。一旦习作成为指向发表的写作,学生就会产生“鱼梗在喉,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和冲动,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当中。教师一旦帮助学生建立起“发表意识”,在“发表意识”的牵引、感召下,一篇篇文情并茂的佳构妙作,定会源源不断呈现在世人眼前!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分校 陈伟 成都市锦里小学 張鸣
“如果今天就开学,我一定会认真欣赏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的一撇一捺。那字是鲜活的,充满灵气的,而不是电脑上僵硬地敲打出来的。
如果今天就开学,我一定会用力地掐掐同学那红润又饱满的可爱脸蛋。那脸是Q弹的,肉嘟嘟的,而不是隔着屏幕卡蹦出来的。
如果今天就开学,我一定会深情地抚摸教室氤氲着书香的墙壁。那墙是坚硬的,也是有温度的,而不是心心念念的幻像。
如果今天就开学,我一定会尽情地奔跑在学校宽阔的操场上。那操场是沸腾的,是广袤如海的,而不是用脚步丈量的。
如果今天就开学,我还有好多事想着去做呢!比如走路去上学,看看路旁的花草,大胆举手发言,与老师进行思维碰撞,用钢盆吃饭,感受食堂饭菜的喷香……
哦,我已经等不及了!可是还有一周,漫长的一周,我还要在用脚步丈量的书房内,想念着学校的样子,还有从屏幕里卡蹦出来的同学,读着电脑上僵硬敲打出来的课件。盼望着,盼望着,开学的日子就这么近了……”
作文一读完,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一字一顿,大声念道,“袁——帅——”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袁帅在全班同学羡慕的眼神中走上讲台,领取发表证书和样报,他的脸上分明洋溢着自信和成功的幸福神彩……
这是我们班在复课后不久发生的一幕,但它却是我们班常有的一种隆重仪式——只要有同学的习作公开发表,全班都会热烈地祝贺他,让他感到无上的荣光和爆棚的成就感。
我从管建刚老师的讲座中知道这就是他所说的“发表意识”。管建刚老师说:站在“读者意识”面前的,叫作“发表意识”。作文和发表,不是婚姻关系,而是血缘关系。无视“发表”的作文教学,是断了血缘、破坏了婚姻的残缺的写作教学。没有读者的写作是没有生命的写作。同理,没有读者的写作教学也是没有生命的教学。写作教学得不到有效突破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正是——学生从来没有体验到作文作为“一种公众的言说”给人带来的自尊与自豪,精彩与激荡。福建师大的潘新和教授也曾说,“一个合格的作文指导老师,不应该把力量都放在‘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上,他至少应当分出一半力量来,研究一下,如何‘发表’这些作文。”“只要公开发表一次,就会改变他对写作的态度和价值的认识。”
居家学习期间,我除了正常线上教学之外,还利用网络指导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办阅读小报、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指导学生写“我的居家生活”、“假如明天就开学”等主题作文,帮助他们修改并向刊物投稿。从2020年2月到6月短短一个学期,我班学生的习作《我盼望的春天》、《如果今天就开学》、《那一年的六一儿童节》、《难忘的六一》、《六一逛“市场”》、《理想之歌》、《老师,我懂您的心意》、《真诚》、《关爱》、《陶醉在那片树林里》等12篇文章分别在《少年百科知识报》、《封面新闻》等媒体公开发表。每一篇习作的发表,都是对学生写作的最大肯定,每一次习作的发表,都会迎来一次全班最隆重的祝贺。所以,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一次表扬还不够,需要连续刺激。足够的刺激频率,才能使学生的创作热情像太阳一样,一直处于燃烧的状态。这就是我每次在全班大张旗鼓地表扬习作发表同学的原因,也是全班同学能够陆续发表习作的源动力。
习作发表,能唤醒学生用笔说话的愿望,能点燃他们用笔表达的激情。一旦习作成为指向发表的写作,学生就会产生“鱼梗在喉,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和冲动,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当中。教师一旦帮助学生建立起“发表意识”,在“发表意识”的牵引、感召下,一篇篇文情并茂的佳构妙作,定会源源不断呈现在世人眼前!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分校 陈伟 成都市锦里小学 張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