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人的认识过程、智力或认识的核心成分。人因有思维能力,故可以认识事物的规律。在逻辑性极强的数学领域中,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怎样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呢?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兴趣是创新思维的入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哪怕是“异想天开”,也不要批评学生,而肯定他们的“敢想”精神。例如,在教学“角的性质”时,我用一张小纸画了一个90°的角,一个直角三角尺上90°的角,在黑板上画一个90°的角,问学生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还是一样大呢?我把小纸画的90°角放在50倍放大镜下一看,同学们猜,现在看见的角是多少度?有的同学认为:“黑板上的角最大,纸画的角最小”,放大镜下的角度会变。同学们在讨论中,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强烈的求知兴趣和好奇心。通过互相讨论使学生明白,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活动,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课堂练习我出了一道思考题:填空□÷□=12……2;(除数小于8)。开始,有的同学不知怎么办。不久,有学生说:38÷3=12……2;有的同学说:50÷4=12……2。其他同学受到了启发,你一言,他一语,一共提了五种填法。我把这些填法整齐的写在黑板上,并且有意按除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从3写到7,这时,有同学站起来说:还有两种填法:26÷2=12……1、14÷1=12……2。立刻有同学说:“不对,它的余数是2,而在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因为这两种填法中的除数是2和1,所以不能填2和1,除数至少是3。这样,同学们通过独立思考获取新知识,心时感到非常的高兴。
二、强化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灵活性,发散性
在教学过程中,作為教师的我们要精讲多练,创设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的情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设计一题多解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多角度,全方面去思考,敢于提出新方法,寻找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例如,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一个修路队修一段长3600米的公路,前6天修了全的1/5,照这样计算修这条路要几天?如果学生只局限于一种方法甚为可惜,教师应热情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想,让学生敢于各抒已见,欲显身手。解法可得到如下几种。
1.按工程问题解、归一法解
3600÷(3600×15÷6)=3600÷120=30(天)
1÷(15÷6)= 30(天)
2.倍比法解
6× (1÷15)=30(天)
3.用分数解
6÷15=30(天)
4.用比例解
设修完这条路要x天,依题意得:
3600x=3600×156或1x=156
解得x=30
答:修完这条路要30天。
由此可知一题多解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训练技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创新,提高思维的能力。激励学生要打破常规思维定势,创造性地得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广阔性
我在教学中,经常选择一些探索性强的数学问题,允分放手,实行以学生独立学习活动为主的探究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全面地分析问题,多方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多角度地研究问题。在解题时能将问题逐步引申,使解题思路顺利迁移。这样,不仅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较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广阔性。
例如,我教学“相遇应用题”时,给了这样一道题目:“小明和小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小时走6千米,小华每小时走5千米,经过4小时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本题解决法较为简单,我感兴趣的是引导学生对此题进行变式训练。
只变条件:
变1:小明和小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小时走6千米,小华每小时走的比小明少1千米,经过4小时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变2:小明和小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小时走6千米,小明每小时走的比小华走的2倍少4千米,经过4小时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变3:小明和小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小时走6千米,小华每小时走的比小明少1千米,经过3小时两人还相距11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变4:甲、乙两地相距44千米,小明和小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小时走6千米,小华每小时走的比小明少1千米,经过多少小时两人相遇?
变5:甲、乙两地相距44千米,小明和小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两人相遇,小华每小时走的比小明少1千米,两人每小时各走多少千米?
这样从一个问题引出一串问题,直正收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从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广阔性。
总之,创新思维能力是一种联运性思维能力,它善于由此及彼产生连惯的思索,从一类事物联想到另一类事物,从一个思路到多个思路,由正向到逆向,从纵向到横向,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培养人的聪明才智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数学创新思维活动的教学。我们正肩负着培养下一代新人的重任,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小学生质疑问题,培养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持之以恒地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空间,为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而努力奋斗,使他们成为社会的真正有用之材。
一、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兴趣是创新思维的入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哪怕是“异想天开”,也不要批评学生,而肯定他们的“敢想”精神。例如,在教学“角的性质”时,我用一张小纸画了一个90°的角,一个直角三角尺上90°的角,在黑板上画一个90°的角,问学生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还是一样大呢?我把小纸画的90°角放在50倍放大镜下一看,同学们猜,现在看见的角是多少度?有的同学认为:“黑板上的角最大,纸画的角最小”,放大镜下的角度会变。同学们在讨论中,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强烈的求知兴趣和好奇心。通过互相讨论使学生明白,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活动,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课堂练习我出了一道思考题:填空□÷□=12……2;(除数小于8)。开始,有的同学不知怎么办。不久,有学生说:38÷3=12……2;有的同学说:50÷4=12……2。其他同学受到了启发,你一言,他一语,一共提了五种填法。我把这些填法整齐的写在黑板上,并且有意按除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从3写到7,这时,有同学站起来说:还有两种填法:26÷2=12……1、14÷1=12……2。立刻有同学说:“不对,它的余数是2,而在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因为这两种填法中的除数是2和1,所以不能填2和1,除数至少是3。这样,同学们通过独立思考获取新知识,心时感到非常的高兴。
二、强化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灵活性,发散性
在教学过程中,作為教师的我们要精讲多练,创设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的情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设计一题多解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多角度,全方面去思考,敢于提出新方法,寻找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例如,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一个修路队修一段长3600米的公路,前6天修了全的1/5,照这样计算修这条路要几天?如果学生只局限于一种方法甚为可惜,教师应热情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想,让学生敢于各抒已见,欲显身手。解法可得到如下几种。
1.按工程问题解、归一法解
3600÷(3600×15÷6)=3600÷120=30(天)
1÷(15÷6)= 30(天)
2.倍比法解
6× (1÷15)=30(天)
3.用分数解
6÷15=30(天)
4.用比例解
设修完这条路要x天,依题意得:
3600x=3600×156或1x=156
解得x=30
答:修完这条路要30天。
由此可知一题多解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训练技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创新,提高思维的能力。激励学生要打破常规思维定势,创造性地得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广阔性
我在教学中,经常选择一些探索性强的数学问题,允分放手,实行以学生独立学习活动为主的探究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全面地分析问题,多方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多角度地研究问题。在解题时能将问题逐步引申,使解题思路顺利迁移。这样,不仅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较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广阔性。
例如,我教学“相遇应用题”时,给了这样一道题目:“小明和小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小时走6千米,小华每小时走5千米,经过4小时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本题解决法较为简单,我感兴趣的是引导学生对此题进行变式训练。
只变条件:
变1:小明和小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小时走6千米,小华每小时走的比小明少1千米,经过4小时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变2:小明和小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小时走6千米,小明每小时走的比小华走的2倍少4千米,经过4小时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变3:小明和小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小时走6千米,小华每小时走的比小明少1千米,经过3小时两人还相距11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变4:甲、乙两地相距44千米,小明和小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小时走6千米,小华每小时走的比小明少1千米,经过多少小时两人相遇?
变5:甲、乙两地相距44千米,小明和小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两人相遇,小华每小时走的比小明少1千米,两人每小时各走多少千米?
这样从一个问题引出一串问题,直正收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从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广阔性。
总之,创新思维能力是一种联运性思维能力,它善于由此及彼产生连惯的思索,从一类事物联想到另一类事物,从一个思路到多个思路,由正向到逆向,从纵向到横向,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培养人的聪明才智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数学创新思维活动的教学。我们正肩负着培养下一代新人的重任,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小学生质疑问题,培养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持之以恒地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空间,为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而努力奋斗,使他们成为社会的真正有用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