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机械创新协会以双师工作室为平台积极开展活动,确立了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定位。针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社会需求,以竞赛培养精英学生,带动专业发展,培养具有“应用新技术,改进设备、工艺和流程”创新潜能的精英人才的定位,构建了创新教育的新体系。实现了专业教育和科研创新教育的有机融合。建设了科研创新实践的新平台。建立了开放性管理制度,实现创新能力的进阶培养。形成了科研创新活动的新机制,保障了创新活动的全方位进行。
关键词:机械创新;名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竞赛驱动
0.引言
程友斌-冯定向双室工作室初创于2007年,是由程友斌老师为带领学生完成企业科研任务而设立的科研创新工作室发展而来。依托工作室,在2009年注册成立了“机械侠”协会,并组建15人的导师团队。协会成立11年来,共吸纳会员516人。2017年,株洲市级名师工作室和大师工作室入驻,开启工作室为平台的科研育人阶段。
1.工作室初创阶段
2007年,因程友斌老师承接了企业研究课题,由此成立了科研创新工作室,带领5位学生进行科研实践。经过训练,这些同学初步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与此同时,第三届湖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正在筹备,由工作室老师牵头,以科研创新工作室为平台,招募了近20名学生,备战机械创新大赛。2008年,组队首次参加第三届湖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赛即取得了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的好成绩,工作室两名同学因表现优秀,毕业后留校,并成为科研创新工作室导师团队成员。
2.成立协会,规模培养,专业指导阶段
为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及保持科研场所的稳定,学院以科研创新工作室为平台,于2009年注册成立了“机械侠”协会,同时组建了5人导师团队。经过多年发展,协会于2016年更名为“机械创新”协会。至此,我院以科研创新工作室为平台,以机械侠协会为社团活动机构,将科学研究、创新发现、实践制作、参赛备赛等科学活动融入到了协会活动日常中。
指导教师以协会为抓手,积极谋划、引导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强化技能、锐意创新,让学生体验创新设计及其制作的全过程,并通过参加各类大赛验证自己的研究成果。协会建立机械、电子、航模及加工学习小组,开设机械设计、工艺设计、CAD、Pro/E、PLC、PPT制作、影视制作及摄影等选修课程。这些课程由导师授课、引课,协会成员根据创作需要精研。
在协会,由导师传授专业基础知识为引领,打破常规,打破学科及专业的限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训练模式,参与创新训练。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实践,培养出精英学生,再以协会活动为抓手,由精英学生与新入会的低年级学生结对,发挥学生主体传帮带功能,由精英学生自行授课,一方面能将创新创意创业模式健康延续,另一方面引进新鲜血液又可引入新的创意思潮,这样就可以保证协会永葆活力,达到良性发展的效果。
在这一阶段,协会参加各类比赛,共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及其它各类奖项20余项。
3.引入双师工作室——专家指导阶段
为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2017年,在株洲市职教协会的大力协助下,株洲市教育局、株洲市人社局等8部门联合立项成立的程友斌名师工作室、冯定向大师工作室入驻我院“圆梦轩”创新工场实训(培训)基地。至此,我院以双师工作室为平台、将科研创新精神融入社团活动的育人机制建设方式正式形成。工作室将我院机械侠协会、机械制图协会、车辆协会等学生活动团体整合在一起,整合后的协会为“机械创新协会”。
在这一阶段,程友斌名师工作室发挥各专业导师作用,开设机械类专业课程、电子类相关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类相关课程;同时不定期开展科研工具应用、科学数据的获取、科研数据分析方面、科研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讲座。
冯定向大师工作师发挥其加工强项,组织车工、钳工、铣工、数控加工学习小组,开展比赛级专业训练,一方面可备战技能大赛,同时能让学生自己加工自己的创意作品,让创意尽快实物化,在实物化后验证和改进作品。
在专家指导下,工作室成果呈爆发式增长。这一阶段,工作室共获全国二等奖1项、省级1等奖4项及其它各类奖项40余项。协会导师彭志强也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技术能手”、“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在此期间,教师和学生团队共申报实用新型专利8项、发表论文10篇、申报课题5项。
4.效果启迪
首先,工作室形成的工作流程:“基础科研知识培训→学生创意→科研理论论证→产品加工→装调试验→竞赛技能集训→参加竞赛→总结提炼”中,每一个步骤都不可忽略,否则就容易走弯路。
其次,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则必须要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导师对学生的鼓励和督促非常重要[1]。
最后,要强化导师的引导作用。一些专业性特别强的知识,须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自学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由导师包办所有事情,而学生成为旁观者。
平台建设过程中,共培養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工作室已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张振岳.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0,06:74-77.
程友斌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机械创新;名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竞赛驱动
0.引言
程友斌-冯定向双室工作室初创于2007年,是由程友斌老师为带领学生完成企业科研任务而设立的科研创新工作室发展而来。依托工作室,在2009年注册成立了“机械侠”协会,并组建15人的导师团队。协会成立11年来,共吸纳会员516人。2017年,株洲市级名师工作室和大师工作室入驻,开启工作室为平台的科研育人阶段。
1.工作室初创阶段
2007年,因程友斌老师承接了企业研究课题,由此成立了科研创新工作室,带领5位学生进行科研实践。经过训练,这些同学初步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与此同时,第三届湖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正在筹备,由工作室老师牵头,以科研创新工作室为平台,招募了近20名学生,备战机械创新大赛。2008年,组队首次参加第三届湖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赛即取得了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的好成绩,工作室两名同学因表现优秀,毕业后留校,并成为科研创新工作室导师团队成员。
2.成立协会,规模培养,专业指导阶段
为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及保持科研场所的稳定,学院以科研创新工作室为平台,于2009年注册成立了“机械侠”协会,同时组建了5人导师团队。经过多年发展,协会于2016年更名为“机械创新”协会。至此,我院以科研创新工作室为平台,以机械侠协会为社团活动机构,将科学研究、创新发现、实践制作、参赛备赛等科学活动融入到了协会活动日常中。
指导教师以协会为抓手,积极谋划、引导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强化技能、锐意创新,让学生体验创新设计及其制作的全过程,并通过参加各类大赛验证自己的研究成果。协会建立机械、电子、航模及加工学习小组,开设机械设计、工艺设计、CAD、Pro/E、PLC、PPT制作、影视制作及摄影等选修课程。这些课程由导师授课、引课,协会成员根据创作需要精研。
在协会,由导师传授专业基础知识为引领,打破常规,打破学科及专业的限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训练模式,参与创新训练。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实践,培养出精英学生,再以协会活动为抓手,由精英学生与新入会的低年级学生结对,发挥学生主体传帮带功能,由精英学生自行授课,一方面能将创新创意创业模式健康延续,另一方面引进新鲜血液又可引入新的创意思潮,这样就可以保证协会永葆活力,达到良性发展的效果。
在这一阶段,协会参加各类比赛,共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及其它各类奖项20余项。
3.引入双师工作室——专家指导阶段
为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2017年,在株洲市职教协会的大力协助下,株洲市教育局、株洲市人社局等8部门联合立项成立的程友斌名师工作室、冯定向大师工作室入驻我院“圆梦轩”创新工场实训(培训)基地。至此,我院以双师工作室为平台、将科研创新精神融入社团活动的育人机制建设方式正式形成。工作室将我院机械侠协会、机械制图协会、车辆协会等学生活动团体整合在一起,整合后的协会为“机械创新协会”。
在这一阶段,程友斌名师工作室发挥各专业导师作用,开设机械类专业课程、电子类相关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类相关课程;同时不定期开展科研工具应用、科学数据的获取、科研数据分析方面、科研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讲座。
冯定向大师工作师发挥其加工强项,组织车工、钳工、铣工、数控加工学习小组,开展比赛级专业训练,一方面可备战技能大赛,同时能让学生自己加工自己的创意作品,让创意尽快实物化,在实物化后验证和改进作品。
在专家指导下,工作室成果呈爆发式增长。这一阶段,工作室共获全国二等奖1项、省级1等奖4项及其它各类奖项40余项。协会导师彭志强也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技术能手”、“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在此期间,教师和学生团队共申报实用新型专利8项、发表论文10篇、申报课题5项。
4.效果启迪
首先,工作室形成的工作流程:“基础科研知识培训→学生创意→科研理论论证→产品加工→装调试验→竞赛技能集训→参加竞赛→总结提炼”中,每一个步骤都不可忽略,否则就容易走弯路。
其次,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则必须要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导师对学生的鼓励和督促非常重要[1]。
最后,要强化导师的引导作用。一些专业性特别强的知识,须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自学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由导师包办所有事情,而学生成为旁观者。
平台建设过程中,共培養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工作室已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张振岳.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0,06:74-77.
程友斌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