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学课堂口头评价误区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552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倡导赏识教育,并将激励性口头评价运用于教学实践。诚然,激励性口头评价在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确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但是过犹不及,过分的激励也常常使课堂陷入评价的误区。
  【关键词】口头评价 激励 高效性 课堂
  
  马斯洛说过:“每个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她)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的上进心,唤起人的高涨情绪根本原因。”时下课堂上“真聪明”、“你真棒”等夸奖语,给课堂教学凝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在课堂上对学生大肆表扬,语言的“含糖量”直线上升,常常使课堂陷入评价的误区。
  
  一、过于注重口头评价的工具性。忽视评价的“人文关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新课程的课堂评价之所以始终摆脱不了“甄别与选拔”的标准,是因为老师没有从观念上改变,评价前教师与学生在头脑中早已构了一幅“正态分布图”:大家心目中只有一把尺、一个标准,以班级中的优生为参照,而大多数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只是背景,他们成了陪衬优等生的失败者。如何扭转这种局面?笔者认为,应从转移“参照”开始,软化“班级参照”,着眼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淡化学生们的横向比较,提倡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强化“自我参照”,建构不定势评价心理。同时,变“纠错”为“觅优”,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形成独立评价心理,不唯师,不从众,不受思维定势的限制,不奉承“明星学生”,不贬低“百姓学生”,大家都是有自己看法的、独立的评价者,都是力求上进并始终进步着的被评价者。
  
  二、过于注重口头评价的功利性,忽视评价的“真正价值”
  
  激励性评价是课堂调控的一种手段,可以借用一定的工具,如五角星、小红旗、智慧星等。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经常开展一些“夺红旗”、“争红花”之类的活动,确实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但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一种功利心理:回答了问题就想得到奖励。因此,课开始时还能看到一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而当他们得到奖励后。就认为大功告成,对于后面的学习活动就不积极参与了。这样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没有推进作用。更糟糕的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当他们有了最起码的理性判断能力时,许多学生对小红花、五角星之类的东西已经失去了兴趣,就会对这些肤浅的毫无针对性的激励性评价感到漠然和无动于衷,激励也就丧失了本来的意义。
  
  三、过于注重口头评价的激励功能,忽视评价的“惩罚功能”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而现在小学里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孩子是“夸”出来的。用激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教育方式,但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一堂三年级数学课上,两个学生因课本碰落在地的事发生争执。教师走到那位将别人课本碰掉的学生旁,说:“老师知道,你是一个很有礼貌的学生,相信你会将他的书捡起来的。”可那位学生拒不承认。老师一时只好不作评价,依旧上自己的课。结果,两人中的一位委屈了一节课,而另一位则得意洋洋了一节课。这节课即使上得很精彩,但这两位学生的心灵上各自还是留下了不同的伤痕。现在教师普遍有一种感觉,不敢批评孩子。我们必须认识到:惩罚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歧视,让学生觉得难堪,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误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一般来说,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
  
   四、过于注重口头评价的形式化,忽视评价的“内在质量”
  
  教者往往是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自我认识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积极而又客观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或者侧重的是对于学生数学智能的肯定,或者侧重的是对于学生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的肯定,等等。看似非常自然普通的教师口头评价语言,却起到了传授知识、表达思想唤醒学生潜能的作用。然而,目前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往往过于注重口头评价的形式化,忽视评价的“内在质量”,无法发挥口头评价的应有作用。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的口头评价并非“盖棺定论”,而是促进学生“长善救失”的一种教育手段,意在唤起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促进学生发展和完善,是教育环节中一个具体表现过程,凸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这样的评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评价,是有高质量的评价。
  高效的口头评价,不只是好不好、对不对式的简单判定,而是在辨是非中帮助学生总结、反思经验。建构性评价理论主张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学生的思维、情感与表现,判断他们的认知与情感层次,再进行指导,发挥评价的提升功能。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说明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艺术。只有把握好激励性口头评价应用的“度”,才能真正使其发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等功效,真正体现其激励功能。
其他文献
早在2000多年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就有了声乐教学理论的记载: 夫教歌者,先呼而出之,其声及清徵者,乃教之。 一曰: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宫,徐呼中徵,疾不中宫,徐不中徵,不可谓教。这即是说,教唱歌应先看学生的基本条件,强调教以正确的歌唱方法和呼吸方法。  一、适可而止,保护嗓音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人要做到能正确、科学地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
背诵是积累语言的基本方法,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背”也是一种技能。背诵不仅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从语文的学习规律来看,读、诵、悟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如果没有诵这个中间环节,没有一定量的储存积累,理解感悟几乎是不可能的。从学生的生理规律来看,一、二年级的孩童正是一生中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就是记下来的东西印象深刻,终生难忘。《语
泰戈尔说过 “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使幼儿这些可爱的“鹅卵石”臻于完美的“水”就是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升了,对幼儿的人文教育就如春风化雨,水到渠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作为幼儿的启蒙老师,必须具备符合时代和幼儿发展需求的人文素养。  一、什么是人文素养  人文
《苏州园林》被选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叶圣陶先生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的特点为“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进而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其进行说明。  一、从全文内容看,《苏州园林》运用了“分要点”说明的方法  分要点说明,就是从分说的角度,对说明对象进行显性的或隐性的“一点”“两点”“三点”“四点”……式的解说,几个
设计意图:  通过对新省编教材的学习,逐渐领会其内涵,以《纲要》内容为准绳,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本次活动,与广大幼教工作者商榷。  活动背景:  幼儿园的种植园里,萝卜丰收了。从开始到收获,幼儿一直都参与其中。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基本了解了萝卜的生长过程。但为了更好地体现《纲要》精神,充分利用周围环境资源,注重综合性、生活性,所以设计了这次活动。活动较好地渗透了艺术、社会、语言、科学等领域的内
特别关注    聚焦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讲话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总之,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我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是权威,老师说的就是对的,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有问题不敢问,到后来根本就没有问题问,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思想,让学生创新,让学生探索。  据报道,在对北京10所中学的1200名学生学习问卷调查中,敢于课后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学生占66.8%,敢于课堂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学生占21.5%,敢于当堂纠正老师错误的学生仅占5.5%。一位外籍老师在谈到中外学生差
21世纪,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音乐教育中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并走进课堂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发挥着它强大的、积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更具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音响、录像、文字、投影、录音、动画等现代化媒体展示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大大提高课堂容量,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展理解音乐的思路,使学生产生强烈
【摘 要】写作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写好作文往往“难于上青天”,针对学生在写作上的这一困境,笔者结合高中语文新课标以及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克服写作难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高中 语文 写作 策略  作文作为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教学上和写作上困扰着大多数教师和学生,“作文难教、作文難写”则已成为多数师生心里的真实写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为让这门课程更好地适应目前学生的现状,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我结合教学实践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该课程的教学中。理论精讲,采用案例和任务,在实践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以下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简称“驱动法”。  【关键词】任务驱动 兴趣 创新 知识渗透 教学模式  1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