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的教育教学,重点往往围绕书本知识与课堂内容展开,教师、家长、社会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忽略了以实践能力为代表的核心素养教育,导致很多学生在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后变得不知所措,一切从头学起,浪费大量时间,影响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谈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欧洲教育界在进入信息时代的21世纪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为欧洲各国教育发展及改革提出了纲领性目标。核心素养中包括了语言能力、科学能力、学习能力、公民意识、开拓精神、创新精神等内容,核心素养从多个角度对人们的能力进行了定义和描述,将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形象模块化,为各类教学行为提供了有效指导。这一概念一经提出迅速在欧美各国推广起来,各国教育界都针对本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方法。
中国在2006年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式纳入教育体系,其核心目标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国际竞争发展需要,成为具有较强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中国在2001年开启的教育改革历经十多年的实践及发展取得巨大成果,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这些成果中最为丰硕的一枚。综合实践课程中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探索学习等内容,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很多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形式,很少落实内在本质,导致其功能性未能得到有效彰显。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可以预期的时间内仍将引导世界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潮流,中国学生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发展潮流的核心素养则很难在未来取得较大成就,也无法为中国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围绕核心素养培养而设计的一门课程,在设计过程中,教育专家根据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设置了一系列学习内容及活动内容,这些内容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1.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机会。
中国教育长期以来奉行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学生只需要根据教师的思路去学习就可以。这就使中国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只会被动接受工作任务,很少能创造性地去工作,导致创新型人才及创意型人才严重短缺。综合实践课程中明確要求,教师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疑问,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解决疑问,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2.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与社会。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围绕教师的讲解展开,学生基本没有实践及实验的机会。实践活动课堂将课堂教学拓展到更加广阔的范围内,特别是增加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与生活实践的机会,教师引导学生对各项知识进行创新及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大大延伸。学习范围的延伸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与社会有更加紧密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校阶段就获得接触社会的机会,促进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知识。
3.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在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不必完全依靠教师的安排或课本内容进行学习,而是需要运用自己的创意与想象去完成实践过程,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快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意思维。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非常强,因受到学习环境的影响未能得到有效激发,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使学生有了更多机会去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去适应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在小学、中学和大学阶段全面铺开,但是就现有的执行情况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核心素养的培养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1.学校对核心素养培养缺乏认识。
综合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专门开设的一门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责任意识与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学校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缺乏正确认识,特别是一些中小学校,校方对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非常重视,而忽视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导致综合实践课程名大于实,相关教学内容未能得到有效落实。
2.综合实践课程课时较短,实践范围有局限性。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课时设置提出了具体要求,但也给了各个学校自行安排课时的权利,部分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大幅度压缩了综合实践课程的课时,甚至一些学校完全取消了该课程,导致该课程的课时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另外,大部分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活动都集中在课堂上,课外的实践活动次数不足,实践活动的质量较差。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方针和教学策略,确保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改进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现状。
1.增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合作担当意识。
中国学生的精力都花费在课堂知识的学习上,很少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不能得到有效运用,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担当意识。因此,学校应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大量增加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走入社会开展合作实践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引导他们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完成社会实践任务,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担当意识的教学目标。
2.加强传统文化艺术研究,培养学生的国学修养。
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中国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能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文化艺术教育与国学教育的有机融合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3.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带领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需要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模式,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科学研究及探索发现工作的基础,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学习活动,学生能更加充分地了解和认识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获得丰硕的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面对国际形势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现状,教育领域已经认识到培养新时期综合型人才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责任编辑 岳 舒)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简析
欧洲教育界在进入信息时代的21世纪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为欧洲各国教育发展及改革提出了纲领性目标。核心素养中包括了语言能力、科学能力、学习能力、公民意识、开拓精神、创新精神等内容,核心素养从多个角度对人们的能力进行了定义和描述,将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形象模块化,为各类教学行为提供了有效指导。这一概念一经提出迅速在欧美各国推广起来,各国教育界都针对本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方法。
中国在2006年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式纳入教育体系,其核心目标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国际竞争发展需要,成为具有较强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中国在2001年开启的教育改革历经十多年的实践及发展取得巨大成果,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这些成果中最为丰硕的一枚。综合实践课程中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探索学习等内容,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很多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形式,很少落实内在本质,导致其功能性未能得到有效彰显。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可以预期的时间内仍将引导世界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潮流,中国学生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发展潮流的核心素养则很难在未来取得较大成就,也无法为中国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围绕核心素养培养而设计的一门课程,在设计过程中,教育专家根据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设置了一系列学习内容及活动内容,这些内容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1.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机会。
中国教育长期以来奉行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学生只需要根据教师的思路去学习就可以。这就使中国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只会被动接受工作任务,很少能创造性地去工作,导致创新型人才及创意型人才严重短缺。综合实践课程中明確要求,教师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疑问,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解决疑问,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2.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与社会。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围绕教师的讲解展开,学生基本没有实践及实验的机会。实践活动课堂将课堂教学拓展到更加广阔的范围内,特别是增加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与生活实践的机会,教师引导学生对各项知识进行创新及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大大延伸。学习范围的延伸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与社会有更加紧密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校阶段就获得接触社会的机会,促进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知识。
3.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在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不必完全依靠教师的安排或课本内容进行学习,而是需要运用自己的创意与想象去完成实践过程,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快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意思维。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非常强,因受到学习环境的影响未能得到有效激发,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使学生有了更多机会去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去适应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在小学、中学和大学阶段全面铺开,但是就现有的执行情况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核心素养的培养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1.学校对核心素养培养缺乏认识。
综合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专门开设的一门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责任意识与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学校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缺乏正确认识,特别是一些中小学校,校方对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非常重视,而忽视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导致综合实践课程名大于实,相关教学内容未能得到有效落实。
2.综合实践课程课时较短,实践范围有局限性。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课时设置提出了具体要求,但也给了各个学校自行安排课时的权利,部分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大幅度压缩了综合实践课程的课时,甚至一些学校完全取消了该课程,导致该课程的课时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另外,大部分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活动都集中在课堂上,课外的实践活动次数不足,实践活动的质量较差。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改进措施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方针和教学策略,确保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改进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现状。
1.增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合作担当意识。
中国学生的精力都花费在课堂知识的学习上,很少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不能得到有效运用,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担当意识。因此,学校应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大量增加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走入社会开展合作实践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引导他们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完成社会实践任务,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担当意识的教学目标。
2.加强传统文化艺术研究,培养学生的国学修养。
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中国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能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文化艺术教育与国学教育的有机融合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3.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带领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需要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模式,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科学研究及探索发现工作的基础,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学习活动,学生能更加充分地了解和认识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获得丰硕的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面对国际形势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现状,教育领域已经认识到培养新时期综合型人才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责任编辑 岳 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