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ona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内容和方法的本质认识及进一步抽象概括,是建立数学、发展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所以对数学知识难以消化。数学这门学科主要体现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两种形式上,很多学生也许不能准确区分这两种形式。数学思想是理论性比较强的,是一种内在的隐藏的思想;而数学方法是有实践性的,也是比较外在的凸显的一种方式。通常把两者统称为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处理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学生只有掌握好内在的数学思想,并结合外在的数学方法,才能学好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同时,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才能逐渐得到发展。

一、分析教材,合理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需要通过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而要解决数学问题首先要掌握好数学思想方法。一套好的数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解答数学问题,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小学生不仅可以按照传统的数学思维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还可以有自己的创新思路,这也是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好方法。另外,学生也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总结方法和经验,找到学习数学的新思路,开拓了学习的视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转化思想,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学生掌握好了思路和方法,自然就能很轻松地解决数学问题。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来回答,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通过对教材的分析,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数学方法,并且运用到数学解题当中。
  例如,进行“重叠”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小明从前面数与从后面数都是第5名,请问该队伍中共有多少人?这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寻找方法。其实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使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并且让学生将图中的前5人和后5人圈出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集合的绘制。然后根据集合图向学生提问:小明位于中间,為什么他同时包含于前、后两个圈中呢?引导学生采用集合图对重叠的概念进行初步的了解,提炼集合思想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掌握时机,无形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小学教材内容则是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而设置的,比如说,有数形结合、分类、归纳、集合、方程、符号化、函数与对应等学习内容,其实数学的思想方法都是根据数学知识和数学创造进化而来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什么叫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就是指以一个整体来研究某个数学问题,并且要按照规定划分为若干部分,进行分析和研究,把原有的问题解决掉。
  例如,当我们在学习三角形知识的时候,可以把三角形分为三大类,一是锐角三角形的知识,二是钝角三角形的知识,三是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要按照相应的规定来划分,首先是它的统一性,然后是不可以有重复,不能多,不能少,最后就是按照层次来。再如,在学习四边形知识的时候,我们先把数学的四边形分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任意四边形,然后,再将平行四边形分为一般平行四边形和特殊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即长方形,最后把长方形分为一般长方形和特殊的长方形。以这样的层次划分,课堂教学效率将会显著提高。

三、擅长归纳,增强对新旧知识的整合


  数学思维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归纳也属于数学思维方法的一种,归纳主要是运用例子和题材进行观察与分析,把无关的要素去掉并且从事物的现象发现本质,然后进行总结性概括,得出比较普遍一致的理论。换言之,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它还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全归纳,一种是不完全归纳。对于小学生而言,很多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学习范围不够宽广,导致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很低,所以一般来说都是采用不完全归纳法。其实,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归纳思想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归纳思想可以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另外,学生进行实验的观察与分析以后,自己总结归纳整个运作过程,并且得出一些结论,让学生更加明白事物现象的本质,也是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一个培养与锻炼。但是在运用这种方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几点。首先是实验当中给我们的材料是否是很明确和比较全面的,有没有缺失的东西,这些材料最好是能有共同的特点和一般性的规律存在。其次,在数学问题中应用归纳思想方法的时候需要验证结论的正确性,还要让学生吃透结论。最后,给学生说明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并且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做实验,得出不完全归纳方法的结论。重点是还要检验和证明结论的正确性,这点必须对学生着重强调。一般的验证方法是举例,通过举同类的事例看看是否有相同的规律或者特点,然后再举一个相反的例子,看看是否符合我们所得的结论以及相关的要求,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验证。
  例如,在背乘法口诀的时候,有的学生背了“三七二十一”,却怎么也不记得下一句“三八二十四”,有什么办法可以一下子记起来呢?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立刻就想到了只要在21的基础上加上3就可以得到24,那么就是“三八二十四”。还有的学生觉得如果记住了“三九二十七”,只要把27减去3就得到了24,也能够想出“三八二十四”的口诀。这样通过联想记忆法记住了乘法口诀,同时还包含了变量和函数的思想。通过对新旧知识的整合和归纳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事半功倍。

四、布置作业,增强教学效果


  数学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并且把握好思考的方向,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思考,然后把数学的思想方法渗透到具体的课程中,拓宽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通过一道题目联想到所学过的各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且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数学应用当中,把复杂的题目变得简单化,让学生明白数学方法的灵活性,这对于解决数学问题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小学数学“比的应用”中有一道题: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cm,长、宽、高的比是5:4:3,求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有对应思想的学生就很明白,96cm是长方体的4条长、4条宽和4条高的和,而5:4:3是一条长、一条宽、一条高的分数比,这两个条件不是直接对应的。因此,要把96cm先除以4,求出一条长、一条宽、一条高的和,与5:4:3这个条件相对应。或把5∶4∶3变成(5×4)∶(4×4)∶(3×3)=20∶16∶12,这样就成为4条长、4条宽、4条高的份数比与棱长总和相对应,再进一步求出长、宽、高各是多少。而缺乏对应思想的学生就会直接用96与5∶4∶3进行运算,导致错误的解答。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时时强调题目中间条件对应的关系,让学生建立起对应的思想,能够迅速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目前的小学数学教材是丰富多彩的,教师一定要发现这些丰富多彩的环节,并且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渗透到教学当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把数学思想传达给他们。这种传达的方式并不是一次就可以了,而是要经常性地、长期地去渗透,这样学生才可以真正地掌握和了解。教师还可以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多种方法一起运用,训练学生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多多训练,学生就会学得更快更灵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合作小学)
  (责任编辑 冉 然)
其他文献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作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发展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之一,其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强调学生独立探究的理念,以及认知和应用“知行合一”的理论内涵,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重视。音乐教育与支架式教学之间所存在的契合点也已经得到音乐教育领域的挖掘和应用。一、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它认为,世界是客观的,但是人
期刊
一说到“美术”,人们就会在脑海中闪现“画画”。其实,只要稍微变换一下视角,就会发现那些平凡的生活物品中本来就充满了美术气息,可谓“生活中到处都是美术”。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在美术教学中,也需要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因为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以及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不是靠教师讲授就可以形成的,而是需要激发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美术素养。一、采撷生活,提高审美认识 
期刊
数学文化,包含了數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观点、数学语言、数学成果等,同时,数学文化的发展也与人文、社会乃至美学构成种种联系。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指导性地把数学文化融入课堂,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展示数学魅力。一、深挖教材,培养兴趣  数学文化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产物,是人类数学实践发展的成果。教师应深挖教本,精心备课,结合教材中所讲述的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中国数学家的事例,引发学生的
期刊
教学中应重视课后习题的研究与思考。真正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是我参加了市级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培训之后才有的。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课后习题的处理常常是一笔带过,原因有二:各种学习资料中无论题型还是内容都比课后习题要丰富得多,没有必要再深究课后习题;课后习题要么很简单,要么很艰深,教师认为没必要或没条件探究。  但经过培训后,我了解到“部编版”教材不仅在课文选取、结构安排等关键部位上有专门的研究,就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是计算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为此,要在教学中加强口算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一、重视口算教学的意义  1.扎实的口算基本功是建设“计算能力大厦”的基石。口算作为一种计算,不仅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如:37×[38]+37×[58],学生只要会利用乘法分配律,这题就成了口
期刊
几位语文学科专家在评《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结合课文内容创造性地把“葫芦”与教育联系在一起,把“葫芦”比作考试成绩,把“叶子”比作学习过程中的习惯、方法、能力等,提出了当前教学改革中的典型问题:要“葫芦”,还是要“叶子”?答案很明确:不仅要“葫芦”,而且要“叶子”。不仅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那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升教师的教育艺术?一、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在培养学生习
期刊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法治意识、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重要作用。教材中的绘本故事能把学生带入一个个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生活、思考生活,激发道德情感、提升道德认识、磨炼道德意志、培养道德行为与习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合理使用绘本故事,补充、改编绘本故事,创设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能指
期刊
教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学生容易将其与五年级学过的“分数的意义”产生混淆。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两个概念的含义辨别不清。那么,“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一、概念上的区别与联系  小学数学教材对“分数”的定义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同时,教材对“百分数”的定义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由于“百分数”通常
期刊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有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是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文化基础分为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社会参与囊括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实践核心素养。在整个学科体系中,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最强的学科
期刊
什么样的数学课堂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让他们自觉地动起来,自发地思考起来?什么样的数学课堂能给学生有最大的收获?我认为思维流量是必不可缺的,但除此,是否我们的课堂还缺失一种“儿童视角”?李镇西先生在他的《教育要有“儿童视角”》一文中指出,“教与学”意义上的儿童视角就是“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苏霍姆林斯基在其不朽著作《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