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我们提倡让学生"三心二意"地学,以下进行探讨。
关键词:“三心三意”学英语 课堂教学
一 、“三心二意”的含义。
所谓“三心二意”,通俗解释就是做事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这种观点显然与传统的英语教学观点背道而驰。传统英语教学提倡学习必须“一心一意”(focus on studying English ),学生上课必须“一心一意”遵守所谓的课堂纪律,即被动的听,被动的写,哪怕是有机会说也只是将答案框在所谓的教师的“引导”上,时间长了学生在课堂上就养成了被动接受的习惯,不愿动脑筋,不愿开口讲话,即便是被老师点到也是随意找一些所谓的答案交差,而并不是积极的开动脑筋去回应老师的问题。表面上来看,课堂纪律好,学生似乎都在“一心一意”地听老师讲课。然而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喜欢吗?答案无庸质疑,否。心理学家威台海姆(M.Went Heimen)在他所著的《创造性思维》一书中指出:"严格的机械训练致使学生的思维麻木不仁,唯有引导学生自由地探索、灵活地思考,才可能导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我们提倡让学生“三心二意”地学。
二 、 提倡“三心二意”学英语的决定因素。
1.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
笔者认为,初中正是思维比较活跃的时间段,十三四岁的小孩子也很贪玩,很难真正能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然而初一学生刚踏入中学校门,换了一个新的环境,事事感到新鲜,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愿望,他们往往都把此作为努力改变自我、争取进步的新起点。对于英语更是充满着好奇与希望。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说,去听,去读,去参与,去创造,去思考。努力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起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在不知不觉中“三心二意”地学。论语上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比如开展适当竞赛,将游戏与竞赛结合,开展打分夺冠竞赛活动并将老师要求学生的各种语音、语调、语素、表演时的神态、动作、表情等纳入竞赛活动,使兴趣活动更有质量,真正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在进行了几个单元的教学之后,我让同学自由结合,运用所学句型自编自演情景短剧,并请高年级的同学担任评委打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如有的小组编演了打电话的情境,有的表演了购物的情境。对话流利,神态自然,情境合理,句型正确,同学们的口语水平又有了一个新的进步。
2.教材决定
现行初中英语教材《牛津初中英语》容量大,形式活泼,紧贴生活,任务性强,为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如果教师能选择最佳的教学手段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游戏和竞赛等活动,调节气氛,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学任务就完成得异乎寻常的顺利。如教pull和push两个单词时,可用硬纸板做成两扇小门,上面分别标着pull和push。当出现push时,学生做双手推的动作;看到pull时,学生马上反应出向后拉的动作。
3.现行的教育趋势决定
素质教育的主动性认为: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必然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灌输或塑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交给学生“钥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制造“钥匙”。
三 、“三心二意”学英语的几个策略。
1.提高教师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
语言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具有生命力的、开放的、发展着的活的系统。如何运用合乎语言的性质、合乎人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外语教学活起来,是外语教育工作者理应探讨的问题。
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拘一格,综合学生、教材、方法及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信,培养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潜能。教师要充分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要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性,永葆英语课的新鲜、有趣,切忌“为法所缚”、“照本宣科”。在教学中要本着用爱心、热心、耐心、同情心,求新、求活的原则,不光要教语言,还要教方法、教做人,要体现出教学的灵活性。让学生永远在课堂上保持一种既积极投入,又“三心二意”的状态。
2.导入新课趣味化
趣味是学习的先导。新课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部分,不可忽视。成功的导入,能集中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整个教学教程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从而诱导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一种自然的学习动机。比如,初一学生学习了很多有关食物的词汇,我们就可以在单元复习课的开课中引入这样一个游戏:教师说I want to eat a lot of food. I want to eat bananas. 教师随意请同学重复这句话并且再加上一种食物名称。如I want to eat bananas and apples. 后面的同学继续在后面加食物名称。 看谁接的句子最长。这就极大的激发起学生的挑战意识和竞争意识,为后面的复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认为自己是在学习,而是在玩,如此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当然,游戏的方法多种多样,游戏的选择也因人而异。
3.教师创设各种情境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地学习
教学必须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存在的意义是表情达意,相互交流,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学生氛围的营造,学习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用英语,边学习,边实践,以用促学,学以致用。比如,教表示家庭成员的词汇时,教师可让学生带来“全家福”照片,并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教人体部位的词汇时,可让学生相互做“摸鼻子,摸眼睛”等游戏;教表示颜色的词汇时,教师可让学生谈论各自服装、学习用具和手表等物品;教表示食品、饮料、运动、课程、动物等词汇时,教师可让学生运用这些词汇进行对话,互相介绍,彼此了解各自的爱好。
教学要增强实践性。学习语言的目的之一就是交际,英语教学也必须强调在语言实践中学习和提高。词汇教学可以采用相关联想的办法,适度拓展,集中识记。或编拟话题,将具体情景、现实生活引入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连说带演,边再现生活,边学习语言,并在演练中学会交往。比如到亲友家作客、上公园游玩、去旅游景点观光、到超市购物、到医院看病等等。这些情景对话真实感强,小品剧式情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片,游戏等各种教具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三心二意”的精神状态下更容易接受知识。
4.营造外语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机会接触英语
首先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素质,尽量在每天跟学生在有限的接触中用英语交流,尤其是在课堂的一开始可以跟学生唠唠家常,放松学生心情,同时在上英语课之前可以放一些英语歌曲,在课前就有意识地营造外语气氛,起到课前“热身”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就学生来讲,可以让学生自己把自己的教室布置成英语的世界。比如每天一句漂亮的英语,可以是谚语、名人名言,也可以是一句英语笑话或是学生自己的精彩表达,由学生自己抄写在黑板上,供大家交流欣赏。可以把教室的墙壁和黑板报做成展示学生作品的平台,每个学生有一个档案袋,把好的作品放在里面贴在墙上或展板上供全班学生平时阅览欣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接触英语知识,时间长了知识就变成自己的了。
五、总结
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准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发展的观点肯定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课堂上,积极营造一种让每个学生跃跃欲试的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多创设竞争情境,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竞争的意识和热情。通过小组讨论、分组比赛等形式,形成竞争气氛,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聪明才智相互感染、相互碰撞。可以说学生每多一次参与这样教学的机会,就会多一份激发思维的推动力,多一份升华提高的可能。教学中,注意巧设疑点,激疑问难,以疑促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设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要利用现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也许从表面上看,课堂上学生看起来都是“三心二意”,实际是真正的一心一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启发性教学原则,更主要的是它能有力地促使学生广泛、灵活地思考,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应变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及周密性,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三心三意”学英语 课堂教学
一 、“三心二意”的含义。
所谓“三心二意”,通俗解释就是做事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这种观点显然与传统的英语教学观点背道而驰。传统英语教学提倡学习必须“一心一意”(focus on studying English ),学生上课必须“一心一意”遵守所谓的课堂纪律,即被动的听,被动的写,哪怕是有机会说也只是将答案框在所谓的教师的“引导”上,时间长了学生在课堂上就养成了被动接受的习惯,不愿动脑筋,不愿开口讲话,即便是被老师点到也是随意找一些所谓的答案交差,而并不是积极的开动脑筋去回应老师的问题。表面上来看,课堂纪律好,学生似乎都在“一心一意”地听老师讲课。然而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喜欢吗?答案无庸质疑,否。心理学家威台海姆(M.Went Heimen)在他所著的《创造性思维》一书中指出:"严格的机械训练致使学生的思维麻木不仁,唯有引导学生自由地探索、灵活地思考,才可能导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我们提倡让学生“三心二意”地学。
二 、 提倡“三心二意”学英语的决定因素。
1.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
笔者认为,初中正是思维比较活跃的时间段,十三四岁的小孩子也很贪玩,很难真正能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然而初一学生刚踏入中学校门,换了一个新的环境,事事感到新鲜,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愿望,他们往往都把此作为努力改变自我、争取进步的新起点。对于英语更是充满着好奇与希望。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说,去听,去读,去参与,去创造,去思考。努力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起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在不知不觉中“三心二意”地学。论语上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比如开展适当竞赛,将游戏与竞赛结合,开展打分夺冠竞赛活动并将老师要求学生的各种语音、语调、语素、表演时的神态、动作、表情等纳入竞赛活动,使兴趣活动更有质量,真正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在进行了几个单元的教学之后,我让同学自由结合,运用所学句型自编自演情景短剧,并请高年级的同学担任评委打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如有的小组编演了打电话的情境,有的表演了购物的情境。对话流利,神态自然,情境合理,句型正确,同学们的口语水平又有了一个新的进步。
2.教材决定
现行初中英语教材《牛津初中英语》容量大,形式活泼,紧贴生活,任务性强,为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如果教师能选择最佳的教学手段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游戏和竞赛等活动,调节气氛,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学任务就完成得异乎寻常的顺利。如教pull和push两个单词时,可用硬纸板做成两扇小门,上面分别标着pull和push。当出现push时,学生做双手推的动作;看到pull时,学生马上反应出向后拉的动作。
3.现行的教育趋势决定
素质教育的主动性认为: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必然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灌输或塑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交给学生“钥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制造“钥匙”。
三 、“三心二意”学英语的几个策略。
1.提高教师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
语言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具有生命力的、开放的、发展着的活的系统。如何运用合乎语言的性质、合乎人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外语教学活起来,是外语教育工作者理应探讨的问题。
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拘一格,综合学生、教材、方法及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信,培养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潜能。教师要充分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要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性,永葆英语课的新鲜、有趣,切忌“为法所缚”、“照本宣科”。在教学中要本着用爱心、热心、耐心、同情心,求新、求活的原则,不光要教语言,还要教方法、教做人,要体现出教学的灵活性。让学生永远在课堂上保持一种既积极投入,又“三心二意”的状态。
2.导入新课趣味化
趣味是学习的先导。新课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部分,不可忽视。成功的导入,能集中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整个教学教程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从而诱导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一种自然的学习动机。比如,初一学生学习了很多有关食物的词汇,我们就可以在单元复习课的开课中引入这样一个游戏:教师说I want to eat a lot of food. I want to eat bananas. 教师随意请同学重复这句话并且再加上一种食物名称。如I want to eat bananas and apples. 后面的同学继续在后面加食物名称。 看谁接的句子最长。这就极大的激发起学生的挑战意识和竞争意识,为后面的复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认为自己是在学习,而是在玩,如此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当然,游戏的方法多种多样,游戏的选择也因人而异。
3.教师创设各种情境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地学习
教学必须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存在的意义是表情达意,相互交流,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学生氛围的营造,学习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用英语,边学习,边实践,以用促学,学以致用。比如,教表示家庭成员的词汇时,教师可让学生带来“全家福”照片,并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教人体部位的词汇时,可让学生相互做“摸鼻子,摸眼睛”等游戏;教表示颜色的词汇时,教师可让学生谈论各自服装、学习用具和手表等物品;教表示食品、饮料、运动、课程、动物等词汇时,教师可让学生运用这些词汇进行对话,互相介绍,彼此了解各自的爱好。
教学要增强实践性。学习语言的目的之一就是交际,英语教学也必须强调在语言实践中学习和提高。词汇教学可以采用相关联想的办法,适度拓展,集中识记。或编拟话题,将具体情景、现实生活引入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连说带演,边再现生活,边学习语言,并在演练中学会交往。比如到亲友家作客、上公园游玩、去旅游景点观光、到超市购物、到医院看病等等。这些情景对话真实感强,小品剧式情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片,游戏等各种教具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三心二意”的精神状态下更容易接受知识。
4.营造外语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机会接触英语
首先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素质,尽量在每天跟学生在有限的接触中用英语交流,尤其是在课堂的一开始可以跟学生唠唠家常,放松学生心情,同时在上英语课之前可以放一些英语歌曲,在课前就有意识地营造外语气氛,起到课前“热身”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就学生来讲,可以让学生自己把自己的教室布置成英语的世界。比如每天一句漂亮的英语,可以是谚语、名人名言,也可以是一句英语笑话或是学生自己的精彩表达,由学生自己抄写在黑板上,供大家交流欣赏。可以把教室的墙壁和黑板报做成展示学生作品的平台,每个学生有一个档案袋,把好的作品放在里面贴在墙上或展板上供全班学生平时阅览欣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接触英语知识,时间长了知识就变成自己的了。
五、总结
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准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发展的观点肯定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课堂上,积极营造一种让每个学生跃跃欲试的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多创设竞争情境,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竞争的意识和热情。通过小组讨论、分组比赛等形式,形成竞争气氛,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聪明才智相互感染、相互碰撞。可以说学生每多一次参与这样教学的机会,就会多一份激发思维的推动力,多一份升华提高的可能。教学中,注意巧设疑点,激疑问难,以疑促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设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要利用现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也许从表面上看,课堂上学生看起来都是“三心二意”,实际是真正的一心一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启发性教学原则,更主要的是它能有力地促使学生广泛、灵活地思考,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应变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及周密性,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