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回归本位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dfsd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桂花雨》是一篇蕴涵丰富人文内涵的散文,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作者深情回忆起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以及充满田园风光和理想色彩的田园生活。本文通过课堂案例,认为语文课堂应回归本位。
  关键词:语文教学;案例描述;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86-1【片段一】
  师:请你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摇桂花时的快乐?(用曲线画出来)
  生:“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师:这句中哪里表现出作者摇花时的快乐心情?
  生:叹号能说明“我”的心情。
  生:“缠”字也能说明。
  师:好,我就当“妈妈”,谁来缠缠我?
  生:(娇声地)“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
  师:对呀!桂花如雨落得我们满头满身。你看,金色的小花多么迷人;你闻,金色的小花清香四溢。桂花纷纷扬扬飘落了,落在我的头发上,香了我的每根发丝;落在鼻尖、衣领,我的小脚丫上,香了我的全身……落在我的心坎上,落在我童年的回忆里。
  【案例二】
  师:摇啊,摇啊,你觉得琦君还摇出了什么呢?
  生:摇出了桂花。
  生:摇出了童年的快乐。
  生:摇出了对故乡的思念。
  生:摇出了浓浓的乡愁。
  师:身在异乡,心在家乡。风景是家乡的美,月是故乡明。当年,母亲洗净双手捧着故乡的桂花说——
  ……
  师:孩子们,月亮是故乡的明,桂花是故乡的香,人是故乡的亲。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是香甜的快乐,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反思】
  一、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位
  1.语言的推敲。现在语文教学被大量挤压,以致形销骨立。好好写字、积累语词常常被看作是落伍的做法。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是姓“分”不姓“语”,讲解课文往往只停留在文章写了什么故事,表达怎样的感情。这个故事背后的意蕴是什么,我们却很少去关注。我一直试着用“人文”的方式“咬文”,寻找到文章的结构密码、情感密码、思想密码。《桂花雨》的主题挖掘指向“思乡”,原文中渗透出“童年的快乐 浓浓的乡愁”——这难道不是字里行间所能带给我们的最醇美的礼物?
  要说“嚼字”,寻找语言的密码——教学环节几乎处处体现。品析文章语言的味道,体会儿时“摇花乐”时,结合一个“缠”字的描写,和学生们一起变换语气神情来读句子,体会语言的诗情和意境,那语言描绘的一幅幅静态的画面与一幅幅动态画面组成的诗情画意中,那娓娓道来的温馨之感,不是感动,而是优美地打动。一个孩子,如果没有体会过语言文字是炫目的先秦繁星、皎洁的汉宫秋月,不知道文字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没有感受过文字如妈妈的怀抱,温柔而富有力量,如爸爸的胸膛,宽广而又值得信赖,那将是多么大的悲哀和遗憾呀。为此,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成为母语的化身。让语文这承载体让我们灵魂的血脉发扬光大,奠定我们的学生一生的“精神底色”。
  2.文学的熏陶。文学是人类真善美的语言呈现形式。语文应该是灵性的,湿润的,可感的,可握住的,像朋友的手,可看到的,像亮着爱怜的目光。琦君通过温婉的语言,塑造形象,描绘意境,表达现实生活,传达生命的体验,所带给儿童的不仅仅有优美的语言,更有情感的熏陶、精神的颐养。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在这其中,语文教师必须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失去了文学之美的语文教学,很多时候就像榨干了汁水的苹果,剩下的可能只是败絮。所以,基于语文要带给学生语言、文字、文学的初衷,我们期待我们的教学能走出咬文嚼字的局限,引导学生爱上文学,深入文学,痴迷文学,并且让学生在文学的路上走得有滋有味。语言的外在表现力,文本的内在隐喻性,构成了文学赏鉴的两大特质。而这,正是这一课谋求回归语文本位的最突出表现。
  文学的味道应当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浑然天成。比如,体会课文的难点“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我尝试让学生在诗一般的反复诵读中体会淡淡的思乡情。正因采用了引读的方式层层渗透,学生的情感体验才不会流于形式。
  二、触动儿童心灵深处的琴弦
  基础教育的出发点是儿童,最终归属也是儿童。语文教学就是通过促成儿童在语文素养上的成长,从而实现其精神世界的生长。也许,该到了我们将探索的眼光转向学生、回归儿童的时候了。在学习中种下“思乡”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长成一棵树,这棵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它的名字叫文学。也许儿童文学会给语文的整体学习与浸润,提供最好的策源地。今天的语文教师必须成为自觉的“儿童阅读推广人”。为了帮助学生体会“摇花乐”情景,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桂花树下沐浴缤纷的桂花雨的情景。学生从纯美的文字里体会的也许不是用言语所能表达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其他文献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一个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60多年来持续致力于世界儿童事业的多边政府间国际组织,1946年12月11日由联合国创建,旨在为饱受二战灾难影响的数以百万计的儿童提供食品、衣物和卫生保健的紧急救助。因此,它的原名是“联合国国际儿童紧急救助基金会”(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Emergency Fund,uNICEF)。救助活动从19
阅读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通途。在全民阅读有望成为国家战略,诸多有识之士正大力呼吁国家立法推动全民阅读的当下,教师如何成为全民阅读的“领跑者”,真正回归“文化人”的知识分子本色?一名教师依托专业阅读可以走多远?一所学校如何有效推动教师阅读?教师如何为自己寻找适用之书?刘波老师新著《教师阅读力》从教师阅读的必要性、阅读促进个人成长、推广全员阅读以及教师阅读推荐四个方面,作出了明确回答。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刘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9年9月17日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漪“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于漪是谁?在基础教育领域,她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她写下400多万字的论文专著,上了近2000节公开课,她的名字和语文、教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她的一生都在三尺讲台坚守,胸中却怀有江河世界。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  1929年,于漪出生于江苏镇江,15岁时,父亲去世。于漪的少年时代
保尔森的华盛顿  实干兴邦,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似乎特别青睐实干家,先后任命的两个财政部长都有雄厚的实业界背景。2001年履任的财长奥尼尔曾担任美国铝业公司的董事主席一职长达13年;2003年上任的财长约翰·W·斯诺则长期掌控垄断美国东部铁路系统的CSX铁路公司。  然而,在两任实干家财政部长任内,受减税政策和伊拉克战争的影响,美国财政预算赤字已经上升至4000亿美元。那时,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泥淖已经
我在整理一篇文章时,忽然想起了十几年前曾经在旅顺博物馆看到的一幅地图“大连地区明代战略防御体系”,于是在硬盘中找了好一阵子,终于找到了。当时我拍的有些随意,效果很模糊。忽然我发现就在我家附近的海湾旁边有一个烽火台的标注,这让我大感意外也大吃一惊,赶紧放大了细看,红圈位置就在我家附近,也就是大连开发区的南部海滨位置。  烽火台的修筑一定会选择视野开阔的制高点,这附近唯一的制高点就是现在叫“童牛岭”的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现行人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的精读篇目,文章客观上表现了林冲被黑暗势力逼上梁山的人生遭遇,主观上则对封建社会黑暗政治现实进行了揭露和讽刺,体现了“官逼民反”的必然性。文章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塑造成功,主题突出,这些完全得益于作者用笔构思的精妙,伏笔照应的自然。  一、开头介绍林李关系与后文李知恩图报的伏笔照应  林教头沧州遇故知一节,作者巧妙插入林李二人的认识经历,不仅表现了林
摘 要: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的全新学习方式,也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学生主体观”的体现。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坚持贯彻和落实这一教学理念,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预习;批注;讨论;学习方式转变  中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很多学生最怕的就是文言文,其根本原因是我们教师的教学过于单调,即使努力追求情境的创设、课堂的互动、巧妙的点拨,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怕”的心理。学生“怕”的原因不在于学习的形式而在于内容,只有改变教学内容的设置,改“难”为“易”,才能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心态。本文就是通过语文的特点找出三种手段来巧妙化解文言文教与学的难点,使得教学明晰浅易,学生的学习多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能够很顺畅的循环流动。但如果心脏或血管内皮出现破损或有异物(例如心脏换瓣手术使用的人工瓣膜)时,血液里的一些凝血成分就可能会吸附和聚集,形成血栓。为了预防心脏、血管和人工瓣膜的血栓形成,需要进行抗凝治疗。目前常用的抗凝药物是双香豆素类抗凝药,例如华法林,以抑制血液中的部分凝血因子,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抗凝治疗,心脏手术后是重要一环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在诗歌日益边缘化的今天,读诗似乎被人当作一个笑话,人们热爱心灵鸡汤似的句子更胜过诗歌。还好,还有辛波斯卡让我们可以将诗歌读下去。如果你不知道辛波斯卡是谁,但你一定知道几米的《向左走·向右走》,记得同名电影的插曲《遇见》。“他们彼此深信,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但变幻无常更为美丽。他们素未谋面,所以他们确定彼此并无任何瓜葛。”电影里的台词就是出自辛波斯卡笔下的《一见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