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润于心 竞立于世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ggertretfdhghd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学校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这种竞争的内容必然超出单纯以学校教学质量为标准的竞争,而涉及到对各种资源的配置和运用的竞争,这引出了一个问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很多人认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打造学校文化力。
  东营区第一中学,一所位于黄河之滨的现代化学校,自2005年创办之初,便走上了文化立校之路。很难想象一所创办仅仅3年的学校能有怎样的文化底蕴。然而,当我们真正走进这所学校的时候,就立刻被年轻而现代的校园文化景观所深深折服了。尤其在聆听了学校从创建到逐步走向高位发展的理性思考和科学实践后,心中更是久久难以平静。若不是亲眼所见,真的不敢相信,一所新兴的学校竟有如此强健的文化生命力。
  
  自2005年办学以来,山东省东营区第一中学给人们的印象越来越清新。有一个人深爱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他的人生早已融入了这所学校的发展,再也无法分开。
  在这现代化的校园里,校长王德华如数家珍地向来访者讲述着东营区一中。对这所学校创办和发展的轨迹,谁也比不上王德华清楚。从创办之初的没有校门和没有围墙,到建筑面积4.53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3亿元的典雅大气的现代化校园,王德华付出的心血实在太多太多。每当默默面对这所学校,王德华总是心潮澎湃,因为他知道没有什么比亲历伟大的改革时代更有价值,没有什么比接近梦想更令人怦然心动。
  
  延续父辈的教育之路
  
  王德华的执教之路,平常却又传奇:1962年,他出生于教育世家。1982年,王德华从惠民师范毕业后,选择了到当地最艰苦、最偏远的广饶西范中学任教。在这期间,他不仅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乡教育组业务组长,而且促使极为落后的西范乡教育一跃跨入了全市前列。1991年,他放弃了任西范乡副书记、副乡长的机会,毅然地追寻自己的教育之梦。对于这样的抉择,有人不理解。但是,王德华却说,自己和教育有着一种“缘”;父兄都干了一辈子教育而无怨无悔。有梦想的人是美丽的。1997年,他受命任东营区实验学校校长,在城郊的荒草地上,从一幢教学楼开始,奋战6年,成功打造出一所规模60个班、在校生3000多名的现代化九年一贯制学校。
  正当王德华静下心来要当一名好校长,要实现自己做一名优秀教师的夙愿时,他又被受命任“新东营区一中”校长。区委区政府给新区一中的定位和目标非常高,要投巨资,要“配名师、建名校、创名牌”,振兴东营区教育。历经创建新校百般艰辛后的王德华,深感责任重大。
  “创业艰难百战多。”在一中草创初建的历史性时刻,王德华带领90名在全区范围内层层挑选的教坛精英,在夏日炎炎的暑假忙开了:招生,物品整理,环境建设,学生军训,等等,一切从零开始;两个月大家没有休息过一天。当2005年9月29日,学校举行揭牌仪式,省市领导到会祝贺时称赞“区一中创造了一个工程质量和速度的奇迹,一个建校的奇迹”,这让王德华久久不能平静。
  
  形成统一的价值取向——“竞和”
  
  办学之初,东营区一中的师生都来自于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文化信仰。如何才能将这些不同的价值取向整合为符合一中要求的统一的价值取向,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呢?
  思路决定出路。经过反复思考,“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的理念使他坚定了一个方向:走文化立校之路。学校文化表现为物态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种要素或形态。根据这四个要素,王德华和一中人确立了“理念引领、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内化于心”的文化发展思路。
  
  理念引领
  回望20多年的教育之路,王德华一直在思考: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学校教育应该赋予这些生命以什么样的底色呢?他认为,学校教育首先应当培养出有竞争意识、敢于竞争、锐意进取的人,但同时,也应培养出和谐的、大写的人。在他看来,这后者才是教育的落脚点。由此,他将学校的核心精神确立为“竞和”。
  围绕“竞和”理念,他确立了“和融竞进”的学校精神,“和润于心,竞立于世”的校训,“低负担,高质量”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制度为先,执行制胜”的管理理念。
  以“竞和”为核心建构的校园文化,作为一中全体师生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共同的信念与追求,透射出极强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形成了强大的“文化教育场”,深深地影响着其中的每一个人。
  “竞和”文化不仅塑造了一中师生良好的人格和行为风尚,而且提升了学校层次,发展了学校规模,为新兴的一中平添了一种理想主义的气质和风骨。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教授钱逊(著名学者钱穆之子)看到学校校训后说:“‘和润于心,竞立于世’大气,有思想,有内涵,让人过目不忘。”
  
  外化于形
  
  有人说,文化是一个有着历史跨度的概念,是经过一代代人传承、积淀而逐渐形成的。东营区一中作为一所办学只有短短3年的学校,没有悠久的历史,缺少固有的文化积淀。面对此情此景,王德华心中萌生了这样的想法:精心培育一中的“竞和”文化。
  文化是无“形”的,内在的精神文化必须通过外在的物质文化来表现。只有让校园每一处文化景观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方能使得师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熏陶,也只有这样的熏陶形成的品格才是根深蒂固的。
  为此,王德华带领一中人大力进行校园物态文化建设,打造精品文化校园,以期实现其环境育人的功能。他们在校园里设计、制作了60个理念文化宣传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完成了楼名和路名征集、论证、标牌的制作安装,塑造了和谐统一、内涵丰厚、昂扬向上的文化气象。在楼宇的走廊内设计制作了现代科技、信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保教育、艺体文化等标牌580幅,在各功能室、教室、办公室内布置国学经典、艺术精品、名人名言等近千个标牌、标语、字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多方面的文化熏陶。
  文化也是有“行”的,要通过行动去弘扬它。因此,王德华带领一中人建立了文化活动机制,实施了“三项工程、一个方案”,制订了落实“低负担、高质量”的10项措施,来提升师生整体素质,把素质教育落实在行动中。很久以前,王德华就意识到一个问题: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常常出现“假大空”现象,教育内容严重地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于是,东营区一中开展校园艺术节、科普月、法制教育周、荣辱观教育主题征文、专题报告等校园活动,充分彰显“活动育人”的特色,让教育回归学生自然的常态生活。
  梅贻琦先生曾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由此,王德华将“名师”视作学校发展最强大的支撑力。于是,他实 施了“名师培养工程 ”,开展以校本教研为主体、以外出学习培训为辅助的教师成长,带动学校发展的“名师”培养活动,把“育名师”作为“办名校、创名牌”的基础。
  我们的教育要为孩子们的起点绘上丰富的色彩,为他们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王德华制定了落实“低负担、高质量”的10项措施,通过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一中的课堂绽放生命的风采,同时也让学生有更多自由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固化于制
  
  教育管理的本质是一种价值追求,管理是什么,管理为什么,管理做什么,这既是教育哲学问题,也是我们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从根本上取决于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具体实际,而建章立制是把学校的教育追求、责任使命、培养目标具体化的过程,也是让全体师生认同、遵守、维护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过程。
  为了将“竞和”文化精髓渗透到学校管理制度中,从价值观层面深入地引导人和塑造人,使人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王德华和一中人在“竞和”理念的引领下,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他们先后出台了《东营区一中管理制度汇编》和《东营区一中学生行为规范培训材料》;健全了学校管理体制,增设了教学科研室、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建立了级部管理体系,落实了精心化管理。不仅如此,王德华还创新管理方法,结合实际,不断组织有关部门修订教职工考核办法,突出合作教学、合作管理,变任课教师个人成绩为主为级部合作成绩为主。
  此外,他还在校园网站开辟“竞和”博客,实行师生实名制书写博文,不断丰富“竞和”文化内容。随着“竞和”制度文化的创新和沉淀,文化育人的认识导向功能、情感陶冶功能、行为规范功能在学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内化于心
  
  只有将文化植入到每个人的心中,才可能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和团队。为了将“和融竞进”学校精神内化到每一个一中人心灵深处,使之成为人人遵循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王德华和一中人编写了《文明礼仪教育读本》校本教材;开设文明教育课,开展古诗词诵读、“倡树我是一中人”等文化教育活动;为了突出“竞和”,开展体育运动的系列比赛、英语口语大赛、军训活动、全员管理评比活动等,让师生在实践中体会竞争与合作,自觉树立“竞和”意识。
  “竞和”文化形成的一种气势、一种强力的磁场效应,深深牵动着一中师生的心灵和生命成长,使其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左右,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塑造了师生气质、性格和人格。
  田径场上,一名选手跌倒了。他身后的另一名选手,并未径直往前跑,而是停下来将他扶起,并微笑着鼓励他继续前进。或许因为搀扶跌倒的学生,这名选手未能取得好成绩,但是他却将“竞和”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对此,王德华感慨万分:孩子的行动蕴含着顽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精神面貌,这正是东营一中希望培养出的人啊!
  东营区一中的“竞和”文化不仅悄然改变着孩子们的人生轨迹,而且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东营市中考教学质量分析中,东营区一中连续两年夺得全市71所初中学校第一名。学校还成功承办了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现场会、全国校长论坛、16次市级以上大型学术报告和业务培训会,向社会展示了学校的综合实力。东营市副市长陈胜为一中题词:“环境高品位,设施高标准,师资高水平,管理高层次,教学高效率,追求高质量。”东营市委书记张秋波到校走访慰问并视察了学校工作,盛赞一中“年轻的学校,辉煌的成就”。
  
  后记
  
  在两天的相处和交流过程中,除了偶尔表现出来山东汉子所特有的豪情外,更多的时候,王德华身上流露出的是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质。在多年的治学中,一直追求着文化管理的精神内核——“无为而治”,它诠释着王德华全部的人生哲学。
  “无为”是源自老子哲学的一个专有名词。老子主张行道,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乱为、妄为。王德华认为,教育管理也需要“无为而治”;一旦出现违背师生成长规律的做法,就会斫伤师生的文化生命与成长。在王德华看来,“无为”不仅是对客观规律的尊重,更是从“无为”的态度去“有为”。在落实“低负担,高质量”的工作中,他认为:学科不同,教师个性气质不同,“低负担,高质量”的教育目标要回归教育本真,回归教师生命的本真,从而彰显教师个性本色。由此,他积极倡导“融会百家,发展创新,自成一家”,希望在一中这孕育“竞和”文化精神的地方,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正因为王德华的“道法自然”,才促使一中成为一所“自然本色”的学校。
其他文献
人们往往认为小学生英语词汇量小,知识面窄,对语法不甚了解,语感也尚未形成,英语阅读教学可有可无。在实践中,教师也偏重于听、说训练,教学形式停留在做游戏、学单词、背对话上,而没有关注对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殊不知,因为阅读的缺失,当学生处于高年级、身心发生变化、对简单游戏形式不再热衷时,就会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造成英语成绩迅速下滑的现象。事实上,小学阶段正是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机,且英语阅读
壹  花钱  悬塔塔感慨地说:“钱可真不经花啊,刚取了100块钱,都不知道花在哪儿了,转眼间就用完了,真不知道100块钱能用来干什么呢?”  芳庭笑道:“那好办啊,你给我100块,我花给你看一下呗。”贰  穿越时空  拾谷雨和亨亨去出差。火车上,亨亨迷迷糊糊睡着了。  过了半个小时,亨亨揉揉眼睛看了看窗外:“啊!时间过得好快,我一觉醒来天都黑了。”  拾谷雨无奈地答:“哪里是天黑了,明明是火车进隧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站在时代和全局高度,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际需要出发,对教育事业和教师工作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关怀。同时,党和国家尊师重教,以身作则,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人民教师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重要作用。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教
在亲密关系中害怕表达真实感受  有一位读者说,她和男友相恋四年,两人都性格外向,朋友也很多,经常一起聚会。在外人看来,他们过得有声有色,但回到家后,两人就没有了交流。她很難理解,为什么可以和朋友聊一个晚上,和恋人却无话可说。  这很有可能是关系亲疏的问题导致的。两人与朋友的交流可能只是一种表面的交流,如聊新闻八卦、吃喝玩乐,这是我们社会功能的一部分。我们和普通朋友在内心里并没有走得那么近。但在亲密
圆子:  我和男朋友已订婚礼酒席,打算下个月去领证,但最近我内心很焦虑,感觉没有做好结婚的准备,甚至有退婚的打算,我该怎么办呢?  我和男友从大学到现在恋爱四年,虽说中间有过波折,但他一直对我挺好的。最近在筹办婚事时,我与未来的公婆有不少分歧,闹了些不愉快,但男友一点不理解我,总说:“没事的,我爸妈都是老实人,会对你好的,怎么会欺负你呢?”这让我很心寒,婚后他肯定不懂得如何平衡婆媳关系,总会帮着他
《中国教师》沉痛悼念汶川大地震遇难教师!    他们用并不宽阔的肩膀撑起了生命的希望,她们用柔弱的身躯释放了生命的美丽,他/她们用大无畏的行动书写了教师的传奇!  立一座纪念碑,为中国教师立一座不朽的纪念碑,这样,他/她们才不仅仅在抽象的统计意义上活着,而且永远在生命尊严的意义上活着……    男,51岁,四川省绵竹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    2008年5月12日下午2:48,灾难突如其来,教学楼在
作为推进课改进程首选策略的教育科研,必须与教学研究紧密融合。以科研指导教研,以教研推动科研,实现教研与科研共同发展,是学校教育科研的目的所在。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讨论、议案提案分析等调研形式,我们发现,目标不实、过程不实、成果不实,正是中小学教科研工作的主要弊端。为此,围绕着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提质增效,我们制定了“抓大放小,求真务实,减负增效,自主发展”的方针,推出了“经济实用型”教科研的新思路,力图
在中国,尤其是在中国广大农村不发达地区,曾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工作在贫穷的农村学校,他们是农民却还要教书,是教师却还要种地,是临时工却又长期任教。他们是校长,是班主任,还是总务主任、接送员。他们既是语文教师,又是数学教师,还是音乐、体育以及所有科目的教师……他们忙碌的足迹遍布中国每一个乡村,他们辛勤的汗水浇灌着乡村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他们无私的劳动培养了一代代的农村人。他们的名字就叫做——农村民办教
1999年,美国教育部启动了针对职前教师技术教育的大型资助项目,即“培训未来的教师使用技术(Preparing Tomorrow’s Teachers to Use Technology)”,简称PT3。旨在鼓励和扶持职前教师进行技术教育的创新实践,加速培养满足信息时代要求的高质量教师。该计划执行以来,已资助500多个教育技术应用与培训项目,受资助者包括学院、大学和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职前教师,参与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前,只有11个月大的小阿尔伯特很愿意同一只白鼠玩耍并敢用手抚摸它。实验开始后,每当他用手抚摸白鼠时,实验者就在背后用铁锤猛击铁板使其发出较大的声响。没多久,他就形成了对白鼠的恐惧,一看到白鼠就露出害怕的表情。继而,这种恐惧反应又泛化到别的东西身上,如白兔、带绒毛的玩具、毛皮大衣,可以想像,这个可怜的小人儿长大以后,尽管知道这些毛绒绒的东西并没有什么好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