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物类”习作教材简析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gm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状物类习作的梳理
  
  状物的“状”是陈述或描摩的意思。“物”包括的面很广,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动物,如马、牛、羊等;一类是植物,如花、草、树等;还有一类是静物,如书、文具、小闹钟等。写状物作文,就是让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有条理地去描绘这些物体,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三至六年级教材58次习作中有8次属于状物类习作,另外,还有7篇由教材引发出去的状物方面的习作练习。
  
  二、 状物类习作的特点
  
  (一) 习作资源体现丰富性和鲜活性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状物类作文内容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学生的习作资源是丰富的、鲜活的,社会生活、大自然等均是学生状物习作素材的不竭源泉。
  (二) 习作准备体现灵活性和开放性
  状物类习作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最常见的准备便是观察与研究。学生观察的对象、观察的地点等均不相同,观察的时间自然也不可能相同。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既可以根据需要组织学生集体活动——如组织参观、春(秋)游等,也可以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由组合进行观察,还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和指导下进行观察……观察对象既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图片或影像资料。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如果遇到疑问,既可以调查访问相关人员,也可以查阅资料或做实验证明。总之,状物类习作的准备工作在时间、空间、方式、手段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三) 习作目标指向兴趣和能力培养
  学生在状物类习作准备的过程中,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体验到了许多课堂上不可能体验到的快乐与满足,说的热情、写的欲望便容易被激发,时间一长,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会越来越浓。状物类习作的教学目标是多元的,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可以说是在为学生的一生奠基:学生不仅要读文字、写文字,还要观察、调查、研究;不仅要了解写此类习作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还要培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形成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提高信息搜集整理、语言表达、口语交际等多种能力。苏教版教材对状物类习作的安排,完全与《语文课程标准》中习作板块的要求相吻合。
  苏教版四下“习作5”要求学生选择一两种植物仔细观察,认真研究,然后把自己的发现、研究成果写下来。从习作要求来看,它不属于一般的“状物类”习作,而有探究发现的成分在里面,属于“状物类”习作和“探究发现”类习作的结合体。现在,我们来看看施伟东和陆锦华两位老师是如何进行习作指导课与讲评教学课的。
  
  三、 习作指导——润物细无声
  
  施伟东老师在本次习作指导课上,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启迪他们的写作灵感,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不露痕迹地诱导学生在乐说、乐思、乐写中享受了交流与习作的快乐,可谓“润物细无声”。
   1.猜谜激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课前,施老师设计的猜植物谜语的形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于无形中凸显了植物的特征,让学生明白只有抓住事物特征的谜语才能让人轻松地猜出谜底来。从语象到图像,从抽象到形象再到生活,学生越来越有话可说,这一环节的设计为下面抓住植物的特征写好自己的观察所得埋下了伏笔。
  2.实物诱说。开课伊始,施老师以欣赏“奇妙的植物世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以再现观察对象。学生对着实物或照片交流自己的发现,既能激发表达的欲望,又便于教师根据眼前的实物及时捕捉学生的语言信息,准确判断学生是否做到表述清楚。在学生交流自己研究成果时,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尽量用浅显的语言说出深奥的科学道理,帮助学生梳理、组织自己的语言,从而使学生明白不但要把内容说清楚,还要把语言说通俗。这样,无形中把写作方法的指导渗透到了交流之中。这种让学生在说中评,评中说的过程充分发挥了群体学习的优势,学生取长补短,减小了坡度。
   3. 交流铺垫。施老师创设了和谐、轻松的口头表达氛围,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我锻炼的机会,让学生想说、爱说,尽兴地说。然后鼓励学生在“说——听——评——议——赏”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
  施老师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叙述研究成果的方式,把从学生中发现的“答非所问、语言过于深奥”的问题交给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的方法自己加以解决,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4. 范文引路。施老师用自己的下水文做范文,以学生熟悉的水仙花为例,读来更加亲切自然,更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更易于、乐于模仿。
  
  四、 习作讲评——修改千遍也不厌倦
  
  陆锦华老师这堂习作讲评课分两条线进行:一条是讲评修改,另一条则是展示分享。这两条线有时互相交叉,有时互相融合,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实,讲评、展示也只是手段,着眼点还是修改。教学过程中,陆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自能修改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在讲讲评评读读改改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明确了修改的目标,掌握了修改的方法。一堂课下来,每位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本堂课,陆老师巧妙地设计了如下几个评改环节:
  一改字词标点,即“漏网之鱼追追追”。一篇习作写完了,难免有一些错别字、不规范的标点、不恰当词语和不通顺的句子,陆老师用“纠漏网之鱼”的形式让学生把这些毛病找出来加以修改,大大激发了学生自能修改的兴趣,使学生普遍达到了标点正确、文通句顺的基本要求。
  二改布局谋篇,即“纵览全篇分条理”。一篇文章的优劣很大程度取决于作者的布局谋篇即整体结构。这一环节陆老师根据习作指导课上学习的研究报告的写作步骤和写作重点,让学生通过同桌互读互评的方式评价对方是否做到了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如果认为对方的习作在这方面达到要求了,就在他的第二个方格里打个钩。这种学生互评打钩的方式,是学生所喜欢的。当然,读、评的最终落脚点还是修改自己的习作,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不仅能学到对方的长处,还能在找出对方不足的同时,自己引以为戒,以便更好地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改语言文字,即“情趣盎然来润色”。在学生总揽全篇之后,陆老师引领学生把目光聚焦到了语言文字上。通过组织学生读、评、议两个学生的习作片断得出研究报告的观察部分是可以写得优美一些、诗意一些的,如果能在描述观察所得时融入自己的情感,将它写得有情又有趣那将会为文章增色不少。然后让学生自能修改,以“在文字中融入真切的情感”的方式,将略写部分的简单文字变得简约而不简单。
  四改重点部分,即“研究发现细思量”。“研究发现”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也是本次习作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将这一部分写具体,陆老师精心设计了“依样画瓢作示意图”和“利剑出鞘改糊涂文”两环节,以两个学生习作片断为例,让学生读读品品:他有没有将原因解释到位,如果他的文章能让人边听边根据文义画出简单的示意图来,那就说明他一定是写清楚研究成果了。如果他的文章让人读了感觉稀里糊涂的,说明还没写清楚研究成果。对这种现象就得根据找到的资料,反复进行修改,直到把研究过程讲清楚,把原因解释准确、明白为止。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班有一位习作较差的学生,即陆老师拿来讲评“糊涂文”的作者,经过讲评与修改,习作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就是陆老师有效教学的具体体现。
  最后的优作欣赏陆老师采用“精彩纷呈我点播”的形式既激发了学生欣赏的兴趣,也让被点播的同学品尝到了习作成功的快乐。佳作欣赏让学生有了一个具体可视的目标,学生课后便可朝着这一方向再去修改。这样的修改不仅是针对学生的本次习作,更是在培养学生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将受用一生!
  (钱慧珍,海门市实验学校教师)
其他文献
[编者按]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教学信息化。那么,如何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如何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从而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作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之一的盐城市阜宁师范附属小学,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其研究成果,可供我们学习、借鉴。    我校(阜宁师范附小
期刊
近年来,好多套“课标”小学语文教科书,几乎不约而同地吸纳了字源识字的模式,注重揭示汉字构字理据,以帮助儿童提高识字效率。  什么是字源识字呢?  顾名思义,所谓字源识字,就是通过追溯汉字的本源,分析汉字的结构,利用汉字的构字理据识记汉字的方法。  字源识字是一种最古老的识字法,而且三千年来沿用不衰。  “周礼,古者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许慎《说文解字叙》)。这说明早在周代,人们就已经用
期刊
2010年11月3日,秋风送爽。“江苏七彩凤凰母语发展基金会”这支奉献爱心的团队,来到了灌南育才学校看望孤儿并举行捐赠活动。  捐赠仪式在激动人心的掌声中隆重进行。“江苏七彩凤凰母语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南京凤凰母语研究所所长、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朱家珑先生,副理事长孙景华、秘书长吴胜平、副秘书长陶平,《七彩语文》杂志副总编王向东等出席了仪式。灌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邓玫玫,县教育局长程军、副局长成
期刊
小学语文试卷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积累与运用(或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习作与表达,纵观这三部分内容,发现命题问题诸多,考卷未能真正发挥导教导学的功能,导致语文教学进入一定的误区,所以考试命题亟待变革。    一、 积累与运用命题要有“限度”。    小学语文考试命题难就难在没有考试指导说明书,教师凭借经验、感觉在命题,加上积累与运用这部分内容命题的范围很广,命题者往往跟着感觉走,想考什么就考什么。笔者
期刊
一天晚上,到朋友家中聊天。朋友的孙子正在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把语串“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中的每个成语都查出来,并把定义抄在书上。我让他背背学过的语串,他说老师没让背,只让把每个成语抄写三遍。  课本该怎么教,教师固然有选择教学策略的自由,然而有一点却是应当共同遵守的,这就是要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和语言发展的规律。  我们在编写课本时,其实是同时考虑到儿童的学习心理和语言发展规律的。
期刊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梦圆飞天》是一篇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航天事业的兴趣。课文以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文字叙述了“神舟”5号发射的过程,分为“送行”“发射”“问候”和“梦圆”四个部分,本课的教学中,我尝试紧扣“以读激情,以情促读”,这一主线引领学生在读中体会文本的美,在读中感悟文本的魅力。    一、 以读激情,以读促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最直接的感悟文本的手段
期刊
多年来,我们探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生活为源泉,实践为根基,综合为主要特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了小学一至六年级比较完整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体系。  一、 根植学生的经验  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为了真实地了解学生喜欢的生活情景,曾经作过一个调查,让学生写出自己喜欢的生活内容。在此基础上选择、开发了一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材料,如:  (1) 校园生活:《童心在游戏中放飞》《快乐六
期刊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辑部自2001年1月起,用了3年多的时间,组织编写了一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该套教科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到2003年9月,这套实验教科书全部通过了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初审。    一、 教材编写的理念    1.依据“课标”,以人为本  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期刊
刘春:自21世纪初新课程改革施行以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国标本)改革已经完成了一轮的实验。在近九年的改革实验中,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众多版本的教材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通行的三大主流教材之一。据您的了解,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与其他版本相比,其个性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张庆:教材最主要的特征表现在这几方面:第一,让孩子学会做人。用传统的美德来熏陶学生,比如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勤奋读书等等
期刊
随着语文课改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景象。但在有些课堂上,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地位“缺失”的现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  1.文本细读时,教师越俎代庖,以自己的解读或者“快餐式”地截取教参资料取代了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  2.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下的“情节分析”式的问答取代了学生丰富多彩的言语实践活动;  3.情感激发上,“道德一元化”主题推进遮盖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