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 典 例 题
例1 (2007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其中的“古道西风瘦马”这一比喻表现的是( )
A. 客观的景物描写
B. 客观的心理投射
C. 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意的交融
D. 纯粹的主观情意
解析 意象既是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又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寄托。
答案 C
例2 (2009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对本句合理解释的一项为( )
A. 杜甫缺乏对下层百姓的同情心,竟对捡茅草的男孩子破口大骂。
B. 小孩子捡拾茅草戏玩,杜甫追讨不及,只好骂小孩出气,显示了诗人的无奈。
C. 杜甫觉得连小孩子都欺负他,这个世界太残酷了,表现了诗人的绝望。
D. 杜甫感到茅屋不仅草被秋风吹跑了,而且还被小孩抢走了,房子完全不可修复了。
解析 前节写落在地上的茅草被“南村群童”捡跑了,如果诗人不是“老无力”,而是年当壮健有气力,自然不会受这样的欺侮。“忍能对面为盗贼”,竟然忍心在“我”的眼前做盗贼!这不过是表现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而已,绝不是真的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治罪。诗人如果不是十分穷困,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君羊意”如果不是十分穷困,也不会冒着狂风捡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杜甫想到的不是要谴责那些群童,而是感慨于天下整个处于困穷的地步,所有老百姓都处于饥寒交迫的境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愿望,正是从“四海穷困”的现实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答案 B
现 场 练 兵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 年 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注】 此诗作于至德三年(758),作者因事由苏州长洲尉被贬潘州(今广东茂名市)南巴尉之时。
(1) 诗歌颔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2) 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案见本期栏目“参考答案”) 读·时文Du·Shi Wen
读·时文Du·Shi Wen【时文呈现】
6月26日,一段题为“临沂现女版药家鑫撞人后拦路阻止救援”的视频在各大论坛和微博上疯狂传播。在这段长达5分17秒的视频中,记录着“肇事女司机脱光了衣服,躺在救护车前,阻止救护车进入小区施救,甚至当小姑娘被抱上救护车后,她还曾把孩子从车上抢下来”。小区邻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证实了视频中“阻止救人”的内容。据了解,该案最终导致4岁女孩被宣布不治,妈妈仍未脱离危险期。
这是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镜头,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当谁都不愿看到的车祸发生后,谁又能想到,肇事者张彦竟然是被反映“平时待人接物都还不错”的医学院讲师。撒泼撞人、裸躺阻止救伤者、追上去将伤者抢过来摔到地上,致使伤者再次遭到重创经抢救无效死亡。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一名教书育人的女教师身上,怎么也让人想不通。然而,事情真真实实地发生了,我们一方面为小生命的离去而痛心惋惜,一方面为女教师的丧心病狂而痛心疾首。同时,我们不禁要问, 女教师裸身阻救护究竟羞辱了谁?
从宏观层面来讲,面对交通肇事演化而来的恶性刑事案件,单单用道德滑坡、道德沦丧之类的词语谴责已经无济于事,面对如此恶劣的行为,单纯的道德抨击已经难以奏效。不论是从视频还是目击者证实看来,肇事者已经不是单纯的交通肇事。张彦为泄私愤、报复社会,驾车冲向人群,危害公共安全,二次加害并阻拦120施救,拖延宝贵的救护时间,已经突破人类道德底线。或许人会有一万个激动的理由,但是面对两条生命,这些都应该退到次要的位置。不救人,反阻扰都是不对的,都将受到法律和道德的严惩!
悲愤之余,我们希望法律切实坚挺起来,发挥应有的作用,保护受害者,惩罚施暴者,从而彰显维系社会健康有序运行的法治精神。此类案件的广泛社会影响力,以及其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如何处理“女版药家鑫”案考验司法公平,体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只有实事求是,严谨认真才能树立司法权威,维护法律尊严,展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为广大群众筑牢合法维权的最后一道防线。
与此同时,肇事司机固然无耻,众人却拿这个无耻的裸女毫无办法,看着周遭那么多人若无其事似的来来回回奔走,没有一个善良的人有勇气挪走裸女,笔者内心焦急如焚,被道德绑架的人们此刻更应该做的是齐心协力将这个阻挠生命救治的女人挪走,生命面前任何顾忌真的不值一提。
就像张彦所在学校的学生所说的那样,“在一个4岁小女孩面前,作为一个母亲的张彦太没有人性。”是的,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人都不该让人性泯灭。
(摘自华龙网,2012年6月28日,有删节,作者段永杰)
【一句话点评】
在张丽莉老师舍身救人的事迹还在温暖人心的时候,张彦的冲动泯灭了人性,这是她的悲哀,一定程度上也是这个物质至上、精神萎靡的时代的悲哀!
【素材运用】
生命无价,呼唤人性,心理教育,生命教育,和谐社会,道德建设,法制建设,司法公正,冷静处事,冲动是魔鬼……
生命无价:生命是最可宝贵、最该珍惜的,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在法律之外,任何理由都不足以伤害任何人的生命。
呼唤人性:恭、宽、信、敏、惠,是人性之本。在物欲至上的时代,人们或主动或被动地“屏蔽”了这些本性之善。人人说“不”,却无人敢做。呼唤人性,或者当从自身建设开始。
心理教育:伴随社会发展,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甚至有专业知识的医学院教师也无法因不能正确排遣消极情绪而犯下罪过。心理教育不容小觑。
(作者:刘正旭,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读·新事Du·Xin Shi
例1 (2007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其中的“古道西风瘦马”这一比喻表现的是( )
A. 客观的景物描写
B. 客观的心理投射
C. 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意的交融
D. 纯粹的主观情意
解析 意象既是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又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寄托。
答案 C
例2 (2009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对本句合理解释的一项为( )
A. 杜甫缺乏对下层百姓的同情心,竟对捡茅草的男孩子破口大骂。
B. 小孩子捡拾茅草戏玩,杜甫追讨不及,只好骂小孩出气,显示了诗人的无奈。
C. 杜甫觉得连小孩子都欺负他,这个世界太残酷了,表现了诗人的绝望。
D. 杜甫感到茅屋不仅草被秋风吹跑了,而且还被小孩抢走了,房子完全不可修复了。
解析 前节写落在地上的茅草被“南村群童”捡跑了,如果诗人不是“老无力”,而是年当壮健有气力,自然不会受这样的欺侮。“忍能对面为盗贼”,竟然忍心在“我”的眼前做盗贼!这不过是表现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而已,绝不是真的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治罪。诗人如果不是十分穷困,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君羊意”如果不是十分穷困,也不会冒着狂风捡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杜甫想到的不是要谴责那些群童,而是感慨于天下整个处于困穷的地步,所有老百姓都处于饥寒交迫的境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愿望,正是从“四海穷困”的现实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答案 B
现 场 练 兵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 年 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注】 此诗作于至德三年(758),作者因事由苏州长洲尉被贬潘州(今广东茂名市)南巴尉之时。
(1) 诗歌颔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2) 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案见本期栏目“参考答案”) 读·时文Du·Shi Wen
读·时文Du·Shi Wen【时文呈现】
6月26日,一段题为“临沂现女版药家鑫撞人后拦路阻止救援”的视频在各大论坛和微博上疯狂传播。在这段长达5分17秒的视频中,记录着“肇事女司机脱光了衣服,躺在救护车前,阻止救护车进入小区施救,甚至当小姑娘被抱上救护车后,她还曾把孩子从车上抢下来”。小区邻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证实了视频中“阻止救人”的内容。据了解,该案最终导致4岁女孩被宣布不治,妈妈仍未脱离危险期。
这是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镜头,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当谁都不愿看到的车祸发生后,谁又能想到,肇事者张彦竟然是被反映“平时待人接物都还不错”的医学院讲师。撒泼撞人、裸躺阻止救伤者、追上去将伤者抢过来摔到地上,致使伤者再次遭到重创经抢救无效死亡。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一名教书育人的女教师身上,怎么也让人想不通。然而,事情真真实实地发生了,我们一方面为小生命的离去而痛心惋惜,一方面为女教师的丧心病狂而痛心疾首。同时,我们不禁要问, 女教师裸身阻救护究竟羞辱了谁?
从宏观层面来讲,面对交通肇事演化而来的恶性刑事案件,单单用道德滑坡、道德沦丧之类的词语谴责已经无济于事,面对如此恶劣的行为,单纯的道德抨击已经难以奏效。不论是从视频还是目击者证实看来,肇事者已经不是单纯的交通肇事。张彦为泄私愤、报复社会,驾车冲向人群,危害公共安全,二次加害并阻拦120施救,拖延宝贵的救护时间,已经突破人类道德底线。或许人会有一万个激动的理由,但是面对两条生命,这些都应该退到次要的位置。不救人,反阻扰都是不对的,都将受到法律和道德的严惩!
悲愤之余,我们希望法律切实坚挺起来,发挥应有的作用,保护受害者,惩罚施暴者,从而彰显维系社会健康有序运行的法治精神。此类案件的广泛社会影响力,以及其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如何处理“女版药家鑫”案考验司法公平,体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只有实事求是,严谨认真才能树立司法权威,维护法律尊严,展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为广大群众筑牢合法维权的最后一道防线。
与此同时,肇事司机固然无耻,众人却拿这个无耻的裸女毫无办法,看着周遭那么多人若无其事似的来来回回奔走,没有一个善良的人有勇气挪走裸女,笔者内心焦急如焚,被道德绑架的人们此刻更应该做的是齐心协力将这个阻挠生命救治的女人挪走,生命面前任何顾忌真的不值一提。
就像张彦所在学校的学生所说的那样,“在一个4岁小女孩面前,作为一个母亲的张彦太没有人性。”是的,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人都不该让人性泯灭。
(摘自华龙网,2012年6月28日,有删节,作者段永杰)
【一句话点评】
在张丽莉老师舍身救人的事迹还在温暖人心的时候,张彦的冲动泯灭了人性,这是她的悲哀,一定程度上也是这个物质至上、精神萎靡的时代的悲哀!
【素材运用】
生命无价,呼唤人性,心理教育,生命教育,和谐社会,道德建设,法制建设,司法公正,冷静处事,冲动是魔鬼……
生命无价:生命是最可宝贵、最该珍惜的,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在法律之外,任何理由都不足以伤害任何人的生命。
呼唤人性:恭、宽、信、敏、惠,是人性之本。在物欲至上的时代,人们或主动或被动地“屏蔽”了这些本性之善。人人说“不”,却无人敢做。呼唤人性,或者当从自身建设开始。
心理教育:伴随社会发展,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甚至有专业知识的医学院教师也无法因不能正确排遣消极情绪而犯下罪过。心理教育不容小觑。
(作者:刘正旭,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读·新事Du·Xin 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