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的一大宝藏,其含蓄凝练的语言和丰厚深远的意境,吸引着无数热爱中华文化的人们。在职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充分理解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技巧,综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通过联想、想象等方式对场景进行再现,分析其中艺术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人物情感,并将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和情感表达转化为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在对诗歌的赏析中受到浸染,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诗歌赏析 职专语文 写作创意
在职专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正确理解教学任务的规划,又要能够结合学生的专业特性,综合学生职业导向,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反观当前的作文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着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单一、僵硬的教学手法,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时的一筹莫展,消磨着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热情。将诗歌赏析融入到作文教学中,通过意境的营造和渲染,使学生浸染在美丽的诗歌世界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实现对学生写作创意的激发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整体把握诗歌意境,锻炼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
在职专的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深刻把握作文教学的指向性,即不论是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都需要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其中的立意,并将其中的立意深刻地表现出来,并以真挚的情感实现对文本的覆盖。而诗歌赏析中教师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整体把握这首诗歌的意境”,其中所谓的“意境”,将其进行拆分解读可知,“意”指的是诗歌中体现的人物思想情感;而“境”指的是诗歌中具体的景物描写,并且这些景物中又蕴含着诗人的主观情感和态度。简单来说,“意境”就是诗人通过对景物的主观描摹而创造出的艺术化的思想境界。强调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把握,反映在作文教学中,即为培养和锻炼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
例如,在《青玉案?元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赏析时,要能够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结合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营造一个诗歌鉴赏的情境。如上阕的灯、月、烟火、箫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等,使学生感受诗歌营造的节日情境。引导学生概括明确诗歌中描写的元宵节景象:夜、花、星、车,并以此为中心进行延伸,逐步实现诗歌情境的构建。学生在对诗歌情境的准确把握中,逐步实现了对自身审题立意能力的提升。
二、再现诗歌表现场景,培养学生环境描写的能力
从古典诗歌的内容构成来说,环境或景物描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诗人擅长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中,以含蓄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个准则即便是在豪放派的诗歌中依然奏效。因此,语文教师要能够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和梳理诗歌中的环境和景物描写,培养学生借助“外力”表达自身观点或情感的能力。学生对环境或景物描写能力的提升,不论对叙事表达还是观点陈述都有很大的益处。
例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与赤壁有关的现代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在课堂上渲染一种鼓角争鸣、血肉横飞的场景,开启学生想象的翅膀,使学生联想充满纷争的三國乱世。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即在乌台诗案后,苏轼因被指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此词是游赤鼻矶时的感怀之作。援引诗歌中的语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再现诗歌创作的场景,掌握本词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环境描写能力。
三、深度解析诗歌人物,提升学生刻画形象的能力
在职专的作文教学中,对诗歌人物的解析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一篇具体的诗歌中,人物的存在可能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与诗人有关的人物,但不论是何种身份的人物,若想深刻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需要对其中的人物背景进行调查和了解,了解诗歌中人物的处境和遭遇,了解人物性格的形成过程等,这些都对学生真正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大帮助。从刻画人物形象的诗歌学习中,延伸到职专作文的教学中,既可以培养学生提炼关键观点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重点描写的能力。
例如,在《将进酒》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介绍李白的生平开始本课的诗歌赏析教学。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结合诗歌中的句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以“酒”“月”等景物描写侧面表现诗人洒脱不羁的人生态度,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综上所述,在职专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结合诗歌赏析、通过诗歌意境、环境描写、诗歌人物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的能力,环境描写的能力,刻画形象的能力等,关注学生创作的全过程,实现对学生写作创意的激发,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诗歌赏析 职专语文 写作创意
在职专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正确理解教学任务的规划,又要能够结合学生的专业特性,综合学生职业导向,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反观当前的作文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着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单一、僵硬的教学手法,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时的一筹莫展,消磨着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热情。将诗歌赏析融入到作文教学中,通过意境的营造和渲染,使学生浸染在美丽的诗歌世界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实现对学生写作创意的激发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整体把握诗歌意境,锻炼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
在职专的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深刻把握作文教学的指向性,即不论是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都需要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其中的立意,并将其中的立意深刻地表现出来,并以真挚的情感实现对文本的覆盖。而诗歌赏析中教师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整体把握这首诗歌的意境”,其中所谓的“意境”,将其进行拆分解读可知,“意”指的是诗歌中体现的人物思想情感;而“境”指的是诗歌中具体的景物描写,并且这些景物中又蕴含着诗人的主观情感和态度。简单来说,“意境”就是诗人通过对景物的主观描摹而创造出的艺术化的思想境界。强调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把握,反映在作文教学中,即为培养和锻炼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
例如,在《青玉案?元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赏析时,要能够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结合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营造一个诗歌鉴赏的情境。如上阕的灯、月、烟火、箫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等,使学生感受诗歌营造的节日情境。引导学生概括明确诗歌中描写的元宵节景象:夜、花、星、车,并以此为中心进行延伸,逐步实现诗歌情境的构建。学生在对诗歌情境的准确把握中,逐步实现了对自身审题立意能力的提升。
二、再现诗歌表现场景,培养学生环境描写的能力
从古典诗歌的内容构成来说,环境或景物描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诗人擅长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中,以含蓄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个准则即便是在豪放派的诗歌中依然奏效。因此,语文教师要能够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和梳理诗歌中的环境和景物描写,培养学生借助“外力”表达自身观点或情感的能力。学生对环境或景物描写能力的提升,不论对叙事表达还是观点陈述都有很大的益处。
例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与赤壁有关的现代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在课堂上渲染一种鼓角争鸣、血肉横飞的场景,开启学生想象的翅膀,使学生联想充满纷争的三國乱世。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即在乌台诗案后,苏轼因被指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此词是游赤鼻矶时的感怀之作。援引诗歌中的语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再现诗歌创作的场景,掌握本词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环境描写能力。
三、深度解析诗歌人物,提升学生刻画形象的能力
在职专的作文教学中,对诗歌人物的解析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一篇具体的诗歌中,人物的存在可能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与诗人有关的人物,但不论是何种身份的人物,若想深刻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需要对其中的人物背景进行调查和了解,了解诗歌中人物的处境和遭遇,了解人物性格的形成过程等,这些都对学生真正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大帮助。从刻画人物形象的诗歌学习中,延伸到职专作文的教学中,既可以培养学生提炼关键观点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重点描写的能力。
例如,在《将进酒》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介绍李白的生平开始本课的诗歌赏析教学。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结合诗歌中的句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以“酒”“月”等景物描写侧面表现诗人洒脱不羁的人生态度,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综上所述,在职专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结合诗歌赏析、通过诗歌意境、环境描写、诗歌人物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的能力,环境描写的能力,刻画形象的能力等,关注学生创作的全过程,实现对学生写作创意的激发,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良敏. 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与鉴赏漫谈[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07):152- 153.
[2]晁立志. 试谈古典诗歌的意境教学[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02):142-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