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傳统的小学数学课堂认为老师“会教”才是最重要的,在课堂上把老师作为教学中心,从而使学生“学会”知识。新课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着重强调把学生作为教学中心,老师的任务则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我动手能力,这样由教师引导使得学生“会学”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科学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他们数学思维的形成和持续发展。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要教学生学会学习而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学习;“学会”;“会学”
一、创设良好课堂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依赖于抽象思维,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远不及形象思维能力,因此老师在教学时应注重情景展示,营造出趣味感十足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兴趣、提高能动性自然也就能够轻松地接受知识。例如,小学五年级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综合运用中,老师可以假想一个有趣情境:“同学们,老师要装修房子,你能帮帮老师吗?”在告知同学们房子的具体条件,装修素材的价格和目标装修总额后,让同学们找出最优方案。学生对此类问题产生兴趣,便主动进行思维活动动用所学知识,这样一来使得学生巩固知识提高理解,还培养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加强学法指导,促使学生会学数学
(一)新旧联系,促进迁移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基础知识,也就拥有了“学会学习”的可能性。数学知识逻辑性很强,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紧密并进一步拓展,教师应注重新旧知识衔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等逻辑性思维能力,使其形成科学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联系和迁移,主动探索学习的途径和方法,认清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从“学会”到“会学”的量化到质性的飞跃性进步。
(二)指导看书,学会自学
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独立阅读和独立预习复习教材,让学生形成爱看书、会看书的良好习惯,并逐步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注重数学学科特异性,区别数学教材与语文等学科教材的思维角度,教学时着重教学生如何阅读和判断,并培养学生科学的、系统的自学能力。例如,小学四年级“统计”教学,教师可制定自学提纲供学生自行学习并探讨。让学生将不懂的标示出来而后聚集讨论,教师随后检测自学成果,重点将学生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点拨和总结,教师采取这样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可以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的途径和方法,学会自我总结和反思,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逐步形成正确的自学方法,由此自然而然培养出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效果。
(三)动手操作,帮助理解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这给小学数学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教师可借助教具学具等直观形象的东西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加深印象,从而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抽象的知识难免让人无法理解,被动接受更加无法达到效果,因此学生在自己操作过程中应学会主动探索,开动脑筋思考与学习,认真钻研并努力接受新知识,由此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会学习数学。
三、给学生思考空间,启发学生会学数学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将知识面面俱到地讲述给学生,把知识的思考内容也全部讲述完整,那么学生不会有任何思考空间,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不会有所锻炼和提高,学习水平仅仅在学会的层次上,将很难在数学学习上有质的飞跃。教师若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让学生“会学”,就需将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学会思考。
例如,在长方形周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问:“学校操场的周长如何计算?”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亲自动手,让学生做出自己的算法并相互交流,从而在这个亲历过程中得出最佳答案。教师可进一步进行启发:“计算长方形周长需要什么条件?又该如何计算?”这种留白问题则要求学生自主思考、互相讨论、总结与提升,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像这样实际的锻炼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又可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四、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有一句名言:“对所有知识进行学习与掌握的最佳途径都是亲自去发掘与观察,因为这种发掘出来的理解力是最为刻骨铭心的,而且对其中的性质、内在规律及联系也比较容易掌握。”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自己感悟理解,自己经过探索找到答案,这样的教学方法更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比由教师直接灌输知识给学生要强得多。虽然都是弄清楚问题的答案,但知道答案的过程却大相径庭:前者是学生主动的思维活动,思维过程经历过激烈的学习抗争,具有探索性,这是一种内化过程,后者是学生被动的思维活动,思维过程是平稳过渡的,具有接受性,是从眼到手的简单过程。因此,哪一方更有价值不言而喻。当然这也要求教师授课时要有耐心,不要嫌学生思维缓慢,更不要为了及时完成教学任务而以小失大。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指导。教师自身首先要做到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化教学的转变,将教师授课点拨与学生自主探索融为一体,将科学教学理念与传统学术指导贯彻相通,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提高学习水平,达到理想效果。此外,通过科学有效的学习,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于数学学科的恐惧心理也会减弱,从而变得更加“会学”,也更有信心更积极主动地去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并将其恰当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一来自然也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理解能力。
作者简介:曹宇(1972-),女,籍贯:辽宁鞍山,湖南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田进龙,刘辉.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4(1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学习;“学会”;“会学”
一、创设良好课堂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依赖于抽象思维,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远不及形象思维能力,因此老师在教学时应注重情景展示,营造出趣味感十足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兴趣、提高能动性自然也就能够轻松地接受知识。例如,小学五年级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综合运用中,老师可以假想一个有趣情境:“同学们,老师要装修房子,你能帮帮老师吗?”在告知同学们房子的具体条件,装修素材的价格和目标装修总额后,让同学们找出最优方案。学生对此类问题产生兴趣,便主动进行思维活动动用所学知识,这样一来使得学生巩固知识提高理解,还培养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加强学法指导,促使学生会学数学
(一)新旧联系,促进迁移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基础知识,也就拥有了“学会学习”的可能性。数学知识逻辑性很强,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紧密并进一步拓展,教师应注重新旧知识衔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等逻辑性思维能力,使其形成科学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联系和迁移,主动探索学习的途径和方法,认清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从“学会”到“会学”的量化到质性的飞跃性进步。
(二)指导看书,学会自学
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独立阅读和独立预习复习教材,让学生形成爱看书、会看书的良好习惯,并逐步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注重数学学科特异性,区别数学教材与语文等学科教材的思维角度,教学时着重教学生如何阅读和判断,并培养学生科学的、系统的自学能力。例如,小学四年级“统计”教学,教师可制定自学提纲供学生自行学习并探讨。让学生将不懂的标示出来而后聚集讨论,教师随后检测自学成果,重点将学生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点拨和总结,教师采取这样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可以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的途径和方法,学会自我总结和反思,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逐步形成正确的自学方法,由此自然而然培养出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效果。
(三)动手操作,帮助理解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这给小学数学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教师可借助教具学具等直观形象的东西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加深印象,从而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抽象的知识难免让人无法理解,被动接受更加无法达到效果,因此学生在自己操作过程中应学会主动探索,开动脑筋思考与学习,认真钻研并努力接受新知识,由此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会学习数学。
三、给学生思考空间,启发学生会学数学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将知识面面俱到地讲述给学生,把知识的思考内容也全部讲述完整,那么学生不会有任何思考空间,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不会有所锻炼和提高,学习水平仅仅在学会的层次上,将很难在数学学习上有质的飞跃。教师若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让学生“会学”,就需将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学会思考。
例如,在长方形周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问:“学校操场的周长如何计算?”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亲自动手,让学生做出自己的算法并相互交流,从而在这个亲历过程中得出最佳答案。教师可进一步进行启发:“计算长方形周长需要什么条件?又该如何计算?”这种留白问题则要求学生自主思考、互相讨论、总结与提升,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像这样实际的锻炼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又可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四、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有一句名言:“对所有知识进行学习与掌握的最佳途径都是亲自去发掘与观察,因为这种发掘出来的理解力是最为刻骨铭心的,而且对其中的性质、内在规律及联系也比较容易掌握。”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自己感悟理解,自己经过探索找到答案,这样的教学方法更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比由教师直接灌输知识给学生要强得多。虽然都是弄清楚问题的答案,但知道答案的过程却大相径庭:前者是学生主动的思维活动,思维过程经历过激烈的学习抗争,具有探索性,这是一种内化过程,后者是学生被动的思维活动,思维过程是平稳过渡的,具有接受性,是从眼到手的简单过程。因此,哪一方更有价值不言而喻。当然这也要求教师授课时要有耐心,不要嫌学生思维缓慢,更不要为了及时完成教学任务而以小失大。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指导。教师自身首先要做到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化教学的转变,将教师授课点拨与学生自主探索融为一体,将科学教学理念与传统学术指导贯彻相通,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提高学习水平,达到理想效果。此外,通过科学有效的学习,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于数学学科的恐惧心理也会减弱,从而变得更加“会学”,也更有信心更积极主动地去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并将其恰当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一来自然也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理解能力。
作者简介:曹宇(1972-),女,籍贯:辽宁鞍山,湖南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田进龙,刘辉.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