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换掉坏了的起搏器,我最少还可以再活10年!”这是103岁的伊娜坚持的理由,某种程度上,也是我敢在103岁的她身上“动手”的重要原因。
为伊娜置换了起搏器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做了多年医生,给数不清的瑞典人看过病,但都不及这位百岁老太太给我的印象深刻。以至回国这么多年,我也常常将她搬出来,说给那些动不动就以年龄大了为由拒绝治疗的患者们听。
初次见到伊娜,是一个春天的早上,我刚到医院,就接到护士的报告:“大夫,夜里从急诊中心送过来一个百岁老人,心脏用着起搏器,你快去看看吧!”我拿过病人的资料,看到老人名叫伊娜,整整103岁了。一般来说,这个年龄心脏出现问题,多是衰老造成的,稍有不慎,就会威胁到生命。在国内的时候,因为接治高龄患者而惹上“麻烦”的事情屡见不鲜,所以我也特别审慎。
我来到病房,只见伊娜安静地躺在床上,她稍稍有些发福,脸上有少许皱纹,看上去也就七十来岁。“您住在哪儿,家里有什么人?”我按照治疗原则,向依娜提问了解情况:包括住的是多大的房子,几层楼,是不是根据老人的需要,将室内改造成了无障碍的,是否有孩子住在附近,有没有家庭服务等。伊娜见我问了那么多,便拿出许多纸片来,指着上面的药名说;“我生活可以自理,不需要孩子们的照顾,我还经常做饭,让孩子们来吃呢。”而被伊娜称作“孩子们”的,是三位高龄老头儿、老太太,最大的儿子已经82岁,最小的女儿79岁了。
伊娜告诉我,她最近总是觉得很累,“把这个坏掉的起搏器扔掉,换个新的吧,我觉得最少还能再活10年呢!”经过检查,我发现她的心脏起搏器出了问题,跟心脏频率不太一致,但因为年龄太大,我和另外几位医生决定观察一下再说。最后,发现老人确实身体状况还不错,我便决定给老人换上新的起搏器,不久她就健康出院了。
医者,患者
这件事之后,我常常想,如果在国内,我会不会替这么高龄的老人选择这种治疗方案?答案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在那个情况下,我很自然地就那样做了。
客居瑞典的几年,我与这里的医院打过不少交道。瑞典的就医环境充满人情味,医护人员总是笑脸相迎,笑脸相送,不厌其烦地向你解释需要何种诊疗,让你有全面的了解和充分的心理准备,有时还会提出几种方案供你选择。我的孩子在这里因为打预防针去过一次医院,后来每次路过那里,他总嚷嚷着要去玩,“医院里有大白熊、小火车、小汽车,阿姨还给玩具呢!”那位给他打针的护士在打针前陪他在玩具间玩了一分钟,还一再让我给孩子讲清楚,她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打完针后,她还让小家伙自己挑了一个小贴画贴在脑门上。儿子就这样一直兴奋着,打针时片刻的疼痛还没来得及喊叫就消失了,倒是贴在脑门上的小贴画让他念叨了一路。
在瑞典,病人无须为医疗费用担心,又不需要对医院怀有紧张恐惧,所以也很少会有患者将医生告上法庭。也许,等我们的医院氛围和医疗体系都达到了这一点,患者们就能够理解:有时候回天乏力,不是医生没有做到,而是医学确实还有局限。
为伊娜置换了起搏器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做了多年医生,给数不清的瑞典人看过病,但都不及这位百岁老太太给我的印象深刻。以至回国这么多年,我也常常将她搬出来,说给那些动不动就以年龄大了为由拒绝治疗的患者们听。
初次见到伊娜,是一个春天的早上,我刚到医院,就接到护士的报告:“大夫,夜里从急诊中心送过来一个百岁老人,心脏用着起搏器,你快去看看吧!”我拿过病人的资料,看到老人名叫伊娜,整整103岁了。一般来说,这个年龄心脏出现问题,多是衰老造成的,稍有不慎,就会威胁到生命。在国内的时候,因为接治高龄患者而惹上“麻烦”的事情屡见不鲜,所以我也特别审慎。
我来到病房,只见伊娜安静地躺在床上,她稍稍有些发福,脸上有少许皱纹,看上去也就七十来岁。“您住在哪儿,家里有什么人?”我按照治疗原则,向依娜提问了解情况:包括住的是多大的房子,几层楼,是不是根据老人的需要,将室内改造成了无障碍的,是否有孩子住在附近,有没有家庭服务等。伊娜见我问了那么多,便拿出许多纸片来,指着上面的药名说;“我生活可以自理,不需要孩子们的照顾,我还经常做饭,让孩子们来吃呢。”而被伊娜称作“孩子们”的,是三位高龄老头儿、老太太,最大的儿子已经82岁,最小的女儿79岁了。
伊娜告诉我,她最近总是觉得很累,“把这个坏掉的起搏器扔掉,换个新的吧,我觉得最少还能再活10年呢!”经过检查,我发现她的心脏起搏器出了问题,跟心脏频率不太一致,但因为年龄太大,我和另外几位医生决定观察一下再说。最后,发现老人确实身体状况还不错,我便决定给老人换上新的起搏器,不久她就健康出院了。
医者,患者
这件事之后,我常常想,如果在国内,我会不会替这么高龄的老人选择这种治疗方案?答案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在那个情况下,我很自然地就那样做了。
客居瑞典的几年,我与这里的医院打过不少交道。瑞典的就医环境充满人情味,医护人员总是笑脸相迎,笑脸相送,不厌其烦地向你解释需要何种诊疗,让你有全面的了解和充分的心理准备,有时还会提出几种方案供你选择。我的孩子在这里因为打预防针去过一次医院,后来每次路过那里,他总嚷嚷着要去玩,“医院里有大白熊、小火车、小汽车,阿姨还给玩具呢!”那位给他打针的护士在打针前陪他在玩具间玩了一分钟,还一再让我给孩子讲清楚,她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打完针后,她还让小家伙自己挑了一个小贴画贴在脑门上。儿子就这样一直兴奋着,打针时片刻的疼痛还没来得及喊叫就消失了,倒是贴在脑门上的小贴画让他念叨了一路。
在瑞典,病人无须为医疗费用担心,又不需要对医院怀有紧张恐惧,所以也很少会有患者将医生告上法庭。也许,等我们的医院氛围和医疗体系都达到了这一点,患者们就能够理解:有时候回天乏力,不是医生没有做到,而是医学确实还有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