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中医药参与的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在近年受到重视,并大致分支出四种模式:医院养老改造、养老机构改造、医院和养老机构合作运营、资本运作的医养中心。本文以医养结合为切入点,探讨中医药在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下运用的现状及问题,并有区域针对性地在江苏省范围内提出对策。
关键词:医养结合;中医药;社会服务;江苏省;人口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2.006
0 引言
中国发展基金会在2020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自21世纪以来持续加深。2022年左右,65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2050年,这个比例将达到最高点,预计27.9%。中国目前正处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时期,养老服务的需求激增、专业人士的缺口扩大。如何将老年人的需求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帮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是我国正在面对的难题之一。党中央联合国务院,在党的十九大以来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不断强调将医养结合的形式运用到养老中。在现代化的养老发展下,医养结合模式无疑是大势所趋。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之一,被大多数老年人所接受,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也在世界产生广泛影响。无论是确诊病例中使用中医药的患者超九成,还是“三药三方”在治疗中的显著功效,中医药起到的关键性作用不言而喻。在中医药受到重视的今天,将其与养老结合,是养老模式本土化、精细化的新思路。
未来的人口发展将受到人口急速老龄化所带来的多重挑战,如将加大公共服务的压力、减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活力等。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将中医药融合进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显然更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需求,具体表现在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理论方面,通过对江苏省社会现状的分析,能够加深对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服务的认知,从而深刻认识到我国复杂的老龄化问题;能够深化医养结合理论的研究,从本质上把握对医养结合的理解,优化其模式体系,结合地域优势,为当地相关养老产业提供理论依据;能够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渠道,拓宽养老发展市场,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理论建议。
此种养老模式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顺应国际发展趋势,响应国家新型养老政策,为政府机构在养老服务方面更好地发挥其职能提供现实依据。通过发现和分析现存的相关養老机构所存在的问题,对组织和个人改进养老服务的质量、促进养老行业发展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1 江苏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
1.1 实施背景
1.1.1 政治举措:江苏省政府制定政策
江苏省作为经济、文化等方面均在全国领先的省份,在近年有不少的相关政策发布。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江苏卫健委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表明,要将中央指示与地方特色结合,深入推进江苏省的医养结合发展,其中包括深化医养签约合作、推进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建设等,争取在短期内落实。
2020年底,江苏省发布《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江苏在未来将根据人口深度老龄化的基本省情,从而制定积极的人口政策,促进人口结构优化。
而在中医药融入养老方面,江苏省卫生部门、中医药局在2018年就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意见》,特别提到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特殊作用。而在2019年,江苏省更是明确提出要通过对中医药的推广使用,提升其在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中的参与度。
1.1.2 人口: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加重
一般认为老龄化的标准与老年人的占比有关,当一国家或地区的60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到7%,则视为老龄化社会。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国家统计,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有2.54亿,占总人口的18.1%,65岁及以上达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
纵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江苏是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的老龄化数据在全国范围内居高不下。根据2020年底发布的《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0年)》,截至2019年末,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1834.1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3.32%,65岁以上占13.9%,这两个数据不仅远远超过老龄化标准的最低线,甚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苏的老龄化还呈现增量大、高龄多、分布不均等特点。据统计,全省老年人口在一年内增加了28.89万;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80.04万人,高寿老人越来越多;常住人口老年抚养比20.58%;苏中、苏南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率平均超过四分之一。
人口老龄化率和老年抚养比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意味着社会劳动力在减少,社会医疗成本上升,人口红利在消失,这些都给社会方方面面带来多层面的挑战”。
1.1.3 社会:江苏省养老市场广阔
目前,江苏所建成的两万余所城乡社区居民的居家养老中心已经完全覆盖城市地区,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也接近百分百。其中,苏南地区覆盖率为95.76%,苏中96.31%,苏北81.60%。江苏还建成街道老年人非全天候照料中心近200家,“虚拟养老院”90多个,辐射到全省九成以上的需要养老服务的人员,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及应急性服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江苏省养老服务不断与时俱进。与此同时,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呈多样化发展,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追求物质生活的保障。随着空巢老人的数量增多,养老机构需提供丰富物质资源,满足老人的生活需要。二是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实。知识的熏陶和情感的慰藉可为老年生活增添色彩,人文关怀是老年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环。三是医疗卫生环境的服务需求。随着社会发展,治未病的概念深入人心,中医药作为祖国传统文化,老年人接受程度普遍较高,中医药加入养老行列,有利于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和预防保健。 1.2 江苏省目前主要现有模式分析及比较
1.2.1 模式一:医院养老改造
医院养老的改造是指在医院内为老年患者开设专门的护理病房或者直接建立护理中心、康复中心等方式,由医院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将部分资源转型为养老服务,为有所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复合型的医护服务。这种模式实际上仍然属于医院的业务范围的拓展。
如省无锡市的荣军医院,直接在医院当中设立了养老机构,即无锡荣军老年护养院。为老年病患提供住院服务的同时,优先其入住护养院,设立了医院与养老院的双向转诊机制,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建立门诊绿色通道,实现医养信息互通,节省病人的时间和费用,协助老年人走出看病难、看病烦的困境。
医院直接改造的模式的优点显而易见,主要是老年人健康方面。如配套设施完善、专业化水平高、可以实现医疗和养老的快速对接、使用医保后的家庭经济负担较小等。
但医院养老改造模式同样存在不足。对于提供服务方,医院的调配、管理负担较重。对于被服务方来说,老年人难以产生归属感,亲情关怀不足;可能存在套用医保的风险等。
1.2.2 模式二:养老机构改造
养老机构改造是在已有的养老中心内设立卫生所、诊疗室,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专业医疗服务。这种模式大多为公办,由政府运营管理,养老服务需要由政府指导,通常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养老机构用地。
以江门市社会福利院为例,其在提供优质老年护理的基础上,内部增设了医疗机构。养老院内留医用床位60张,内部设有老年病专科和康复科等,由专业的医疗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所需的医疗服务,集医疗、养老为一体。
养老机构作为存在时间较长的一站式养老场所,改造后,人数多、环境舒适稳定,更吸引老年人入住,家庭的经济负担中等。但除此以外,该模式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用于专业的医疗人员和医疗设备,对于养老机构的规模大小也存在要求。
1.2.3 模式三:医院和养老机构合作运营
医院与养老机构合营是指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院以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形成对口服务单位,以上门和预约服务等为主要形式,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辽宁省鞍山市就有成熟的运营范例。鞍山市职业病防治院和新陶街道文化社区从2015年起成立了爱心团队,定期为爱心养老院的老人义诊;2017年双方正式签订《医养结合合作协议》,除了常规看诊,还设定了固定巡诊日,定期为养老院每一位老人进行健康评估,提供体检报告,让医疗保障不间断。
医院与养老机构合作的模式好处在于,对两侧的机构所需的资金要求不高;有效地利用了双方的资源,实现互利共赢;家庭的经济负担中等。但同时也存在成本高、风险大,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缺少积极性的问题。另外,老人的护理、医疗项目无法纳入医保中,减少了老年人需求养老服务的积极性。
1.2.4 模式四:资本运作的医养中心
资本运作的医养中心通常由资本完全出资创建,主要是以盈利性为目的的养老机构。其可为入住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主要针对高消费人群。与养老机构改造的模式不同,其土地使用权需有偿获得。
山东省济南市鲁商南池公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就由鲁商集团下的鲁商福瑞达健康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其建设的健康养老社区带有专门的医疗中心,设有保健医疗、康复理疗,从膳食、养生等方面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通过老年大学、定期旅游的方式调节老人的精神健康。通过边医边养的综合治疗为老年人提供专业舒适的诊疗服务。
资本运作的医养中心优势在于,大投入的资金保证了优质的环境和医疗水平,丰富的服务项目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但缺点也同样显著,这种模式往往对家庭经济负担较大,对于中下经济水平的家庭无法承担。
1.2.5 各运营模式比较分析
从养老服务的方面来说,四种模式的医养结合机构都能满足入住者的基本生理和心理需求,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保障。然而医院改造的养老机构往往忽视老人的自我实现需求,缺少精神建设。而由养老院改造的机构和依托于资本建立的养老院往往具有资源和服务的优势,在养老服务的方面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从医疗服务的方面来说,超过80%的机构开展了入院前健康评估、入住后个性化健康管理和疾病的简单治疗,符合医养工作开展的全面性。但医养结合程度未达预期,部分机构,如养老机构改造的形式,无法提供重大疾病及时转诊服务;因为医院的主要职能而忽略养老服务,在医养资源的分配上易产生不均等的现象。
2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问题
2.1 從业人员数量少、专业度低
虽然医养结合模式在江苏省已有实施背景和先例试水,但仍处在探索阶段,存在不少问题。
江苏省养老院的养老院数量居全国前列,仅次于四川省,在2000家以上。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江苏养老院及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近年数量不断增多,但仍有缺口,更无法建立起完备的人员体系。此外,养老机构的服务者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较少,年龄总体偏大、相关执业证明几乎没有,通常在短暂集训后即可上岗。这造成服务的专业度较低,只重“养”而轻“医”,只重身体健康而轻精神健康,长此以往难以推进医疗养老行业的发展。
2.2 资源整合度较低、医养割裂
江苏省的医养资源合并程度与全国总体发展一致,尚不能做到并驾齐驱。目前,国内养老院中,公营形式的养老院仍然占到了主体。至2018年10月,国营养老院数量占比近八成,远高于其他性质的养老院。但对比上一年,国营养老院的数量占比变小。可以预见,未来,民营及公民共建的养老院将兴起。但是这就造成养老仅以移居和疗养为主,而医疗资源在养老院的引入程度不够。相对的,医疗机构也鲜有针对老年人群长期就医居住的场所。
据统计,我国有过半数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这不仅要求居住环境长期、稳定,也需要医疗环境专业、舒适。医、养资源的独立很难做到这一点。可见江苏省医养结合的建设还有漫长道路。 2.3 老年人接受度低、适应性弱
基于我国现阶段发展状况,老年人大多数只对传统居家养老方式有所认识,而排斥新型养老模式。在儒家伦理思想中,“孝”是尊老文化的核心。孔子对孝道的阐述中,始终主张自力亲为地赡养父母。中国传统观念里,素有“养儿防老”的说法,留在父母身边尽孝是比较普遍的想法,而将父母安置在养老院等机构则常常被理解为“不孝”。由专业人士照料的现代化养老形式在如今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是仍有顽固守旧的老年人不接受。此外,基于老年人的身心状况,适应离开儿女、别居休养较难。
3 发展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建议和探索
3.1 引进人才,提高服务质量
在习近平总书记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四次提到养老和医疗。报告第八点重点阐述了健康中国战略,提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目前,我国缺少从事老年医护与养老服务工作的高水平专业人才,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护士尤其稀缺。江苏作为全国科技、教育领先的地区,要通过提高待遇、降低落户标准等方式留住人才。引进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应跟进与行业工作直接挂钩的专业培训和深造,定期组织学习新方法、新思路。
3.2 落实政策,增大资金投入
2018年,江苏省政府就提出,要强化中医“医养结合”政策引导,增加资金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中医药养老服务发展。“十三五”期间,江苏省政府、卫健委等机构虽然在近几年已出台针对医养结合的相关规定,但在落实方面仍然有待增强。这不仅需要省、市、县政府的大方向规划,也需要动员和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加入。江苏省各地区近期要按照省的决策部署,环环相扣、步步落实,政府和社会两头抓,落实落细《江苏贯彻〈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实施方案(2020—2022年)》等政策文件。
3.3 加强宣传,改变老旧观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将中医药融入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中,是健康产业的大势所趋。大趋势既可以改变老年人传统观念,相对的,传统观念也会制约创新发展。因此,在模式推进中需要政府和群众共同努力,摒弃落后思想。社区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张贴海报、举行知识问答等方式提高新模式的接受度。此外,在发展过程中,身边亲友的支持甚至入住的说服力更为显著。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改变老年人的传统思想,才能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发展,从而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姚曉霞.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应对措施[J].时代经贸,2018,(28).
[2]李亚红.江苏省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现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3).
[3]饶鑫.公立医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D].唐山:华北理工大学,2019.
[4]张源.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机构现状调查—以江门市为例[J].现代医院,2019.
[5]陆婷婷.江苏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以南京市T机构为例[D].南京:南京大学,2019.
[6]李安妮.养老院的医疗我们包了[N].健康报,2020-02-04.
[7]周稳.不同依托单位的医养结合机构健康养老服务提供现状与困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0.
[8]王雯.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必要性、难点和对策[J].中国老年学,2016,36(10):2538-2540.
[9]江苏省人民政府:我省加快发展中医“医养结合”养老模式[EB/OL].http://www.jiangsu.gov.cn/art/2018/7/31/art_60085_7766412.html.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2013981013Y);江苏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江苏省中医特色医养结合养老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YB201996)。
作者简介:刘文心,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本科在读;封莹,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本科在读;黄婷,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本科在读;薛原,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药事法规(通讯作者)。
关键词:医养结合;中医药;社会服务;江苏省;人口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2.006
0 引言
中国发展基金会在2020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自21世纪以来持续加深。2022年左右,65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2050年,这个比例将达到最高点,预计27.9%。中国目前正处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时期,养老服务的需求激增、专业人士的缺口扩大。如何将老年人的需求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帮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是我国正在面对的难题之一。党中央联合国务院,在党的十九大以来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不断强调将医养结合的形式运用到养老中。在现代化的养老发展下,医养结合模式无疑是大势所趋。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之一,被大多数老年人所接受,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也在世界产生广泛影响。无论是确诊病例中使用中医药的患者超九成,还是“三药三方”在治疗中的显著功效,中医药起到的关键性作用不言而喻。在中医药受到重视的今天,将其与养老结合,是养老模式本土化、精细化的新思路。
未来的人口发展将受到人口急速老龄化所带来的多重挑战,如将加大公共服务的压力、减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活力等。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将中医药融合进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显然更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需求,具体表现在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理论方面,通过对江苏省社会现状的分析,能够加深对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服务的认知,从而深刻认识到我国复杂的老龄化问题;能够深化医养结合理论的研究,从本质上把握对医养结合的理解,优化其模式体系,结合地域优势,为当地相关养老产业提供理论依据;能够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渠道,拓宽养老发展市场,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理论建议。
此种养老模式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顺应国际发展趋势,响应国家新型养老政策,为政府机构在养老服务方面更好地发挥其职能提供现实依据。通过发现和分析现存的相关養老机构所存在的问题,对组织和个人改进养老服务的质量、促进养老行业发展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1 江苏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
1.1 实施背景
1.1.1 政治举措:江苏省政府制定政策
江苏省作为经济、文化等方面均在全国领先的省份,在近年有不少的相关政策发布。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江苏卫健委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表明,要将中央指示与地方特色结合,深入推进江苏省的医养结合发展,其中包括深化医养签约合作、推进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建设等,争取在短期内落实。
2020年底,江苏省发布《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江苏在未来将根据人口深度老龄化的基本省情,从而制定积极的人口政策,促进人口结构优化。
而在中医药融入养老方面,江苏省卫生部门、中医药局在2018年就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意见》,特别提到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特殊作用。而在2019年,江苏省更是明确提出要通过对中医药的推广使用,提升其在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中的参与度。
1.1.2 人口: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加重
一般认为老龄化的标准与老年人的占比有关,当一国家或地区的60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到7%,则视为老龄化社会。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国家统计,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有2.54亿,占总人口的18.1%,65岁及以上达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
纵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江苏是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的老龄化数据在全国范围内居高不下。根据2020年底发布的《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0年)》,截至2019年末,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1834.1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3.32%,65岁以上占13.9%,这两个数据不仅远远超过老龄化标准的最低线,甚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苏的老龄化还呈现增量大、高龄多、分布不均等特点。据统计,全省老年人口在一年内增加了28.89万;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80.04万人,高寿老人越来越多;常住人口老年抚养比20.58%;苏中、苏南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率平均超过四分之一。
人口老龄化率和老年抚养比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意味着社会劳动力在减少,社会医疗成本上升,人口红利在消失,这些都给社会方方面面带来多层面的挑战”。
1.1.3 社会:江苏省养老市场广阔
目前,江苏所建成的两万余所城乡社区居民的居家养老中心已经完全覆盖城市地区,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也接近百分百。其中,苏南地区覆盖率为95.76%,苏中96.31%,苏北81.60%。江苏还建成街道老年人非全天候照料中心近200家,“虚拟养老院”90多个,辐射到全省九成以上的需要养老服务的人员,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及应急性服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江苏省养老服务不断与时俱进。与此同时,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呈多样化发展,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追求物质生活的保障。随着空巢老人的数量增多,养老机构需提供丰富物质资源,满足老人的生活需要。二是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实。知识的熏陶和情感的慰藉可为老年生活增添色彩,人文关怀是老年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环。三是医疗卫生环境的服务需求。随着社会发展,治未病的概念深入人心,中医药作为祖国传统文化,老年人接受程度普遍较高,中医药加入养老行列,有利于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和预防保健。 1.2 江苏省目前主要现有模式分析及比较
1.2.1 模式一:医院养老改造
医院养老的改造是指在医院内为老年患者开设专门的护理病房或者直接建立护理中心、康复中心等方式,由医院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将部分资源转型为养老服务,为有所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复合型的医护服务。这种模式实际上仍然属于医院的业务范围的拓展。
如省无锡市的荣军医院,直接在医院当中设立了养老机构,即无锡荣军老年护养院。为老年病患提供住院服务的同时,优先其入住护养院,设立了医院与养老院的双向转诊机制,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建立门诊绿色通道,实现医养信息互通,节省病人的时间和费用,协助老年人走出看病难、看病烦的困境。
医院直接改造的模式的优点显而易见,主要是老年人健康方面。如配套设施完善、专业化水平高、可以实现医疗和养老的快速对接、使用医保后的家庭经济负担较小等。
但医院养老改造模式同样存在不足。对于提供服务方,医院的调配、管理负担较重。对于被服务方来说,老年人难以产生归属感,亲情关怀不足;可能存在套用医保的风险等。
1.2.2 模式二:养老机构改造
养老机构改造是在已有的养老中心内设立卫生所、诊疗室,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专业医疗服务。这种模式大多为公办,由政府运营管理,养老服务需要由政府指导,通常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养老机构用地。
以江门市社会福利院为例,其在提供优质老年护理的基础上,内部增设了医疗机构。养老院内留医用床位60张,内部设有老年病专科和康复科等,由专业的医疗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所需的医疗服务,集医疗、养老为一体。
养老机构作为存在时间较长的一站式养老场所,改造后,人数多、环境舒适稳定,更吸引老年人入住,家庭的经济负担中等。但除此以外,该模式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用于专业的医疗人员和医疗设备,对于养老机构的规模大小也存在要求。
1.2.3 模式三:医院和养老机构合作运营
医院与养老机构合营是指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院以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形成对口服务单位,以上门和预约服务等为主要形式,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辽宁省鞍山市就有成熟的运营范例。鞍山市职业病防治院和新陶街道文化社区从2015年起成立了爱心团队,定期为爱心养老院的老人义诊;2017年双方正式签订《医养结合合作协议》,除了常规看诊,还设定了固定巡诊日,定期为养老院每一位老人进行健康评估,提供体检报告,让医疗保障不间断。
医院与养老机构合作的模式好处在于,对两侧的机构所需的资金要求不高;有效地利用了双方的资源,实现互利共赢;家庭的经济负担中等。但同时也存在成本高、风险大,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缺少积极性的问题。另外,老人的护理、医疗项目无法纳入医保中,减少了老年人需求养老服务的积极性。
1.2.4 模式四:资本运作的医养中心
资本运作的医养中心通常由资本完全出资创建,主要是以盈利性为目的的养老机构。其可为入住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主要针对高消费人群。与养老机构改造的模式不同,其土地使用权需有偿获得。
山东省济南市鲁商南池公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就由鲁商集团下的鲁商福瑞达健康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其建设的健康养老社区带有专门的医疗中心,设有保健医疗、康复理疗,从膳食、养生等方面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通过老年大学、定期旅游的方式调节老人的精神健康。通过边医边养的综合治疗为老年人提供专业舒适的诊疗服务。
资本运作的医养中心优势在于,大投入的资金保证了优质的环境和医疗水平,丰富的服务项目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但缺点也同样显著,这种模式往往对家庭经济负担较大,对于中下经济水平的家庭无法承担。
1.2.5 各运营模式比较分析
从养老服务的方面来说,四种模式的医养结合机构都能满足入住者的基本生理和心理需求,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保障。然而医院改造的养老机构往往忽视老人的自我实现需求,缺少精神建设。而由养老院改造的机构和依托于资本建立的养老院往往具有资源和服务的优势,在养老服务的方面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从医疗服务的方面来说,超过80%的机构开展了入院前健康评估、入住后个性化健康管理和疾病的简单治疗,符合医养工作开展的全面性。但医养结合程度未达预期,部分机构,如养老机构改造的形式,无法提供重大疾病及时转诊服务;因为医院的主要职能而忽略养老服务,在医养资源的分配上易产生不均等的现象。
2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问题
2.1 從业人员数量少、专业度低
虽然医养结合模式在江苏省已有实施背景和先例试水,但仍处在探索阶段,存在不少问题。
江苏省养老院的养老院数量居全国前列,仅次于四川省,在2000家以上。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江苏养老院及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近年数量不断增多,但仍有缺口,更无法建立起完备的人员体系。此外,养老机构的服务者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较少,年龄总体偏大、相关执业证明几乎没有,通常在短暂集训后即可上岗。这造成服务的专业度较低,只重“养”而轻“医”,只重身体健康而轻精神健康,长此以往难以推进医疗养老行业的发展。
2.2 资源整合度较低、医养割裂
江苏省的医养资源合并程度与全国总体发展一致,尚不能做到并驾齐驱。目前,国内养老院中,公营形式的养老院仍然占到了主体。至2018年10月,国营养老院数量占比近八成,远高于其他性质的养老院。但对比上一年,国营养老院的数量占比变小。可以预见,未来,民营及公民共建的养老院将兴起。但是这就造成养老仅以移居和疗养为主,而医疗资源在养老院的引入程度不够。相对的,医疗机构也鲜有针对老年人群长期就医居住的场所。
据统计,我国有过半数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这不仅要求居住环境长期、稳定,也需要医疗环境专业、舒适。医、养资源的独立很难做到这一点。可见江苏省医养结合的建设还有漫长道路。 2.3 老年人接受度低、适应性弱
基于我国现阶段发展状况,老年人大多数只对传统居家养老方式有所认识,而排斥新型养老模式。在儒家伦理思想中,“孝”是尊老文化的核心。孔子对孝道的阐述中,始终主张自力亲为地赡养父母。中国传统观念里,素有“养儿防老”的说法,留在父母身边尽孝是比较普遍的想法,而将父母安置在养老院等机构则常常被理解为“不孝”。由专业人士照料的现代化养老形式在如今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是仍有顽固守旧的老年人不接受。此外,基于老年人的身心状况,适应离开儿女、别居休养较难。
3 发展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建议和探索
3.1 引进人才,提高服务质量
在习近平总书记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四次提到养老和医疗。报告第八点重点阐述了健康中国战略,提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目前,我国缺少从事老年医护与养老服务工作的高水平专业人才,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护士尤其稀缺。江苏作为全国科技、教育领先的地区,要通过提高待遇、降低落户标准等方式留住人才。引进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应跟进与行业工作直接挂钩的专业培训和深造,定期组织学习新方法、新思路。
3.2 落实政策,增大资金投入
2018年,江苏省政府就提出,要强化中医“医养结合”政策引导,增加资金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中医药养老服务发展。“十三五”期间,江苏省政府、卫健委等机构虽然在近几年已出台针对医养结合的相关规定,但在落实方面仍然有待增强。这不仅需要省、市、县政府的大方向规划,也需要动员和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加入。江苏省各地区近期要按照省的决策部署,环环相扣、步步落实,政府和社会两头抓,落实落细《江苏贯彻〈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实施方案(2020—2022年)》等政策文件。
3.3 加强宣传,改变老旧观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将中医药融入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中,是健康产业的大势所趋。大趋势既可以改变老年人传统观念,相对的,传统观念也会制约创新发展。因此,在模式推进中需要政府和群众共同努力,摒弃落后思想。社区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张贴海报、举行知识问答等方式提高新模式的接受度。此外,在发展过程中,身边亲友的支持甚至入住的说服力更为显著。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改变老年人的传统思想,才能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发展,从而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姚曉霞.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应对措施[J].时代经贸,2018,(28).
[2]李亚红.江苏省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现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3).
[3]饶鑫.公立医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D].唐山:华北理工大学,2019.
[4]张源.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机构现状调查—以江门市为例[J].现代医院,2019.
[5]陆婷婷.江苏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以南京市T机构为例[D].南京:南京大学,2019.
[6]李安妮.养老院的医疗我们包了[N].健康报,2020-02-04.
[7]周稳.不同依托单位的医养结合机构健康养老服务提供现状与困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0.
[8]王雯.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必要性、难点和对策[J].中国老年学,2016,36(10):2538-2540.
[9]江苏省人民政府:我省加快发展中医“医养结合”养老模式[EB/OL].http://www.jiangsu.gov.cn/art/2018/7/31/art_60085_7766412.html.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2013981013Y);江苏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江苏省中医特色医养结合养老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YB201996)。
作者简介:刘文心,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本科在读;封莹,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本科在读;黄婷,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本科在读;薛原,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药事法规(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