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学爱学,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我发展,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将开放式教学贯穿在整个课堂中,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开放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9.15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學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线,以学生能力为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以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的学数学,数学教育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
一、创新教育必须夯实基础
创新并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掌握前沿知识,运用创造思维,举一反三,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联结,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认识,达到质的飞跃。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任务,就是要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教育的基础性还体现在开展创新教育的定位问题,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把目标定在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基础创新素质为主,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思维等。
二、创新教育必须要还学生以自由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要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先要解决儿童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五个方面,唯有这样,儿童才能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思考;其双手才会在大脑的指挥下地去干;大胆在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拓展感性的视野,扩大认识的眼界,发掘内在的创造力;才能有时间支接受大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提高实践的能力。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伤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法,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讲勾股定理时,教师可营造情境——建房施工放线,在没有三角板和量角器的情况下,怎样使得拉出的线框每个角都是直角,为什么?这样设计,迅速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认识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自主挥动与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费来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创造性教学表现为老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的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构建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及时参与教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对于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素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郑军.《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意识》[M].《青年时代》2015.4.
[2]陈秀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M].《教育艺术》2011.5.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开放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9.15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學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线,以学生能力为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以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的学数学,数学教育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
一、创新教育必须夯实基础
创新并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掌握前沿知识,运用创造思维,举一反三,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联结,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认识,达到质的飞跃。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任务,就是要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教育的基础性还体现在开展创新教育的定位问题,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把目标定在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基础创新素质为主,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思维等。
二、创新教育必须要还学生以自由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要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先要解决儿童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五个方面,唯有这样,儿童才能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思考;其双手才会在大脑的指挥下地去干;大胆在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拓展感性的视野,扩大认识的眼界,发掘内在的创造力;才能有时间支接受大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提高实践的能力。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伤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法,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讲勾股定理时,教师可营造情境——建房施工放线,在没有三角板和量角器的情况下,怎样使得拉出的线框每个角都是直角,为什么?这样设计,迅速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认识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自主挥动与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费来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创造性教学表现为老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的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构建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及时参与教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对于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素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郑军.《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意识》[M].《青年时代》2015.4.
[2]陈秀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M].《教育艺术》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