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理想追求。在我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换言之,新农村的根基在农业、在农村。农业综合开发作为财政支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城市对乡村的带动。因此,农业综合开发是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综合开发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况起来为二十字,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南通市给了更贴切的七字诠释“民富、村美、风气好”,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1、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是“村容整洁”,实现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包括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是简单植树、种草,而是沟渠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加大生态建设的投入,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农民的生活环境,农村脏乱差面貌得到明显改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2、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但农业长期落后、农民相对贫困,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严重障碍。只有农业发展、粮食安全、农村安定、农民富裕,才能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前提和基础。农业综合开发通过财政资金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倾斜,弥补了农业投入的不足,改变农业长期落后的局面;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结构调整,发展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是“管理民主”,充分调动各方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农业综合开发实行以中央财政资金为引导,地方财政配套、农民和企业自筹以及吸引外资、民资和工商资本综合投入机制,把政府的扶持政策、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投入机制,充分调动了各方面向农业综合投入,开发农业自然资源,从农业领域创造和获取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很显然,农业综合开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财政资金有效的杠杆作用。
4、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是“乡风文明”,体现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农业综合开发通过项目资金的投入,在项目区建泵引水、修渠灌溉、筑路建桥、植树造林,为农民做好事、办实事;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化经营,直接带动农民致富。农业综合开发使农民切实感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不仅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且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明显进步,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风气好”名符其实。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它架起了党和政府与农民密切联系的桥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特殊的纽带作用。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综合开发要进一步找准工作着力点
1、要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从如皋市情看,地处黄桥革命老区,位于高沙土腹地,农业基础设施相当薄弱,还有近60万亩中低产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的状况尚未彻底改变。因此,今后农业综合开发要继续把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作为核心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着力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坚持统筹规划,集中投入,连片开发,水利、农业、农机、林业和科技措施综合配套,努力把中低产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经过不懈努力,使全市特别是高沙土地区农业基础设施有明显改观,综合生产能力有明显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有明显改善。
2、要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和引导作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在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美好家园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建设新农村注入活力,增加动力。近年来,如皋市农业综合开发在大力改造中低产田的基础上,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在区域主导产业的形成、区域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今后,仍要继续利用政策优势、投入优势、项目优势,促进全市六大主导产业,特别是创汇蔬菜、花木产业、生猪、蚕桑生产的优化升级,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扶持力度,通过它们更好地带动和引导农民开拓增收致富的渠道。
3、要着力加强生态建设,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实现人和自然和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优良环境。切实注意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既是农业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为此,要结合年度项目的实施,一是加大项目区植树造林的力度;二是继续搞好高沙土的专项治理;三是强化培肥地力建设;四是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发展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大力推广生态种养新模式和秸秆还田等资源循环利用新技术。
4、要着力推进农业科技革命,解决好品种上档次和更好地推广农业新科技等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技支撑。一是在品种上求突破,要选准优良品种,做好引进、育种和扩繁工作。二是在新科技推广上求突破,要在节水农业、设施农业、标准农业、生态农业等方面不断探索新路子,总结新经验。三是在推广机制上求突破。要探索农业开发与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长期性技术合作,采取科技推广委托的方式,切实提高科技推广效果。
总之,要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努力建成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和样板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综合开发要采取三项措施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综合开发要拓展外延,紧密联系新农村建设大局,以建设新农村为已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农业综合开发要继续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保证粮食安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使建设新农村的着力点落到实处,农业综合开发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做好以下工作:
1、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要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要服从服务于全市发展大局。如皋市有着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和产业化基础,区域开发要继续按照重点突破高沙土治理、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加快速度,不断推进;产业开发要立足创汇蔬菜、花木生产、生猪、蚕桑主导产业,扶持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建立一定规模的专业生产基地,提高集约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程度;科技开发要集中建好如城镇高效产业示范区项目,加大项目区花木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规模开发以建立高产、稳产农田为抓手,进一步做到集中投入、连片治理,以规模开发实现规模效益,更好地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2、多渠道多层次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实现投入增量。要按照投入多元化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力度,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农业开发项目,争取财政投资参股、贴息项目试点,加大财政投入;二是完善农民筹资机制;三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带动社会各界资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四是充分发挥各类支农项目资金的聚合效应,整合资金,合力投入。
3、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制。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农业服务体制和农产品流通体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促进规范管理;积极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建设,充分发挥它们建设和管理农业开发项目的职能。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坚持科学选项,全面推行项目公示制、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监理制和财政资金直报制。严格项目管理,强化绩效考核,特别是要加强项目工程建后管护工作,探索、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等中介机构管理项目工程的新途径。
〔责任编辑徐永祥〕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综合开发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况起来为二十字,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南通市给了更贴切的七字诠释“民富、村美、风气好”,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1、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是“村容整洁”,实现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包括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是简单植树、种草,而是沟渠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加大生态建设的投入,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农民的生活环境,农村脏乱差面貌得到明显改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2、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但农业长期落后、农民相对贫困,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严重障碍。只有农业发展、粮食安全、农村安定、农民富裕,才能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前提和基础。农业综合开发通过财政资金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倾斜,弥补了农业投入的不足,改变农业长期落后的局面;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结构调整,发展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是“管理民主”,充分调动各方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农业综合开发实行以中央财政资金为引导,地方财政配套、农民和企业自筹以及吸引外资、民资和工商资本综合投入机制,把政府的扶持政策、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投入机制,充分调动了各方面向农业综合投入,开发农业自然资源,从农业领域创造和获取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很显然,农业综合开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财政资金有效的杠杆作用。
4、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是“乡风文明”,体现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农业综合开发通过项目资金的投入,在项目区建泵引水、修渠灌溉、筑路建桥、植树造林,为农民做好事、办实事;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化经营,直接带动农民致富。农业综合开发使农民切实感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不仅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且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明显进步,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风气好”名符其实。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它架起了党和政府与农民密切联系的桥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特殊的纽带作用。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综合开发要进一步找准工作着力点
1、要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从如皋市情看,地处黄桥革命老区,位于高沙土腹地,农业基础设施相当薄弱,还有近60万亩中低产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的状况尚未彻底改变。因此,今后农业综合开发要继续把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作为核心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着力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坚持统筹规划,集中投入,连片开发,水利、农业、农机、林业和科技措施综合配套,努力把中低产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经过不懈努力,使全市特别是高沙土地区农业基础设施有明显改观,综合生产能力有明显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有明显改善。
2、要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和引导作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在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美好家园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建设新农村注入活力,增加动力。近年来,如皋市农业综合开发在大力改造中低产田的基础上,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在区域主导产业的形成、区域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今后,仍要继续利用政策优势、投入优势、项目优势,促进全市六大主导产业,特别是创汇蔬菜、花木产业、生猪、蚕桑生产的优化升级,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扶持力度,通过它们更好地带动和引导农民开拓增收致富的渠道。
3、要着力加强生态建设,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实现人和自然和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优良环境。切实注意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既是农业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为此,要结合年度项目的实施,一是加大项目区植树造林的力度;二是继续搞好高沙土的专项治理;三是强化培肥地力建设;四是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发展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大力推广生态种养新模式和秸秆还田等资源循环利用新技术。
4、要着力推进农业科技革命,解决好品种上档次和更好地推广农业新科技等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技支撑。一是在品种上求突破,要选准优良品种,做好引进、育种和扩繁工作。二是在新科技推广上求突破,要在节水农业、设施农业、标准农业、生态农业等方面不断探索新路子,总结新经验。三是在推广机制上求突破。要探索农业开发与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长期性技术合作,采取科技推广委托的方式,切实提高科技推广效果。
总之,要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努力建成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和样板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综合开发要采取三项措施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综合开发要拓展外延,紧密联系新农村建设大局,以建设新农村为已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农业综合开发要继续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保证粮食安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使建设新农村的着力点落到实处,农业综合开发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做好以下工作:
1、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要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要服从服务于全市发展大局。如皋市有着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和产业化基础,区域开发要继续按照重点突破高沙土治理、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加快速度,不断推进;产业开发要立足创汇蔬菜、花木生产、生猪、蚕桑主导产业,扶持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建立一定规模的专业生产基地,提高集约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程度;科技开发要集中建好如城镇高效产业示范区项目,加大项目区花木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规模开发以建立高产、稳产农田为抓手,进一步做到集中投入、连片治理,以规模开发实现规模效益,更好地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2、多渠道多层次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实现投入增量。要按照投入多元化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力度,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农业开发项目,争取财政投资参股、贴息项目试点,加大财政投入;二是完善农民筹资机制;三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带动社会各界资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四是充分发挥各类支农项目资金的聚合效应,整合资金,合力投入。
3、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制。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农业服务体制和农产品流通体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促进规范管理;积极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建设,充分发挥它们建设和管理农业开发项目的职能。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坚持科学选项,全面推行项目公示制、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监理制和财政资金直报制。严格项目管理,强化绩效考核,特别是要加强项目工程建后管护工作,探索、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等中介机构管理项目工程的新途径。
〔责任编辑徐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