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地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结合课堂教学经验,探讨了初中地理学科的一些教学方法。
【关键词】 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初中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结合,体现教学面向学生全体和面向学生个体的统一,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改变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之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1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1 巧引歌曲。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东南风,西北风?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 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
1.3 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候”一节时,讲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就更高涨了。又如,在讲“中东”一节时,讲了有关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讲完后,我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气侯炎热干燥,白色对强烈阳光有反射作用,这样吸热就少,人们穿着、风俗习惯等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2 变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是实现地理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就是要把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边教学过程变为师生双边的互动学习关系,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学习环境。教师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时,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热情的激发,创设师生平等的对话、互动交流的氛围。加强师生相互沟通与交流,倡导教学民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3 做到当堂达标
地理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努力缩小每堂课学习效果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尽量当堂消化、巩固、掌握新学习的课程内容,在45分钟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全面完成地理课堂教学的“智、能、情、德”四项职能,从而减少课余时间的挤占现象,在时间上确保地理课外探究性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实现课堂内外有机结合与优势互补。善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育学生自立精神,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初中地理新课程的着眼点是学生,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出发,放弃以“教师的教”为主的传统方法,指导学生读书、理解和自悟,指导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交给学生一把学好地理的“金钥匙”。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4 结语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还有其他的值得探索的地方,如变教学只重知识本身为既要正确掌握知识,又要注重对知识正确的态度;变教师中心为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变教学恪守书本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探索。教学方式和方法应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等原则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搞好、搞活师生双边活动,形成活跃、和谐、宽松和浓厚的课堂气氛,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1 刘鹏等.中学地理教育浅探[D].龙岩师专学报,2009(05)
2 许大海.关于地理新课导入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7.1
3 黄莉.地理教学探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03)
4 赵大副等.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任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
【关键词】 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初中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结合,体现教学面向学生全体和面向学生个体的统一,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改变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之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1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1 巧引歌曲。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东南风,西北风?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 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
1.3 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候”一节时,讲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就更高涨了。又如,在讲“中东”一节时,讲了有关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讲完后,我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气侯炎热干燥,白色对强烈阳光有反射作用,这样吸热就少,人们穿着、风俗习惯等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2 变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是实现地理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就是要把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边教学过程变为师生双边的互动学习关系,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学习环境。教师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时,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热情的激发,创设师生平等的对话、互动交流的氛围。加强师生相互沟通与交流,倡导教学民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3 做到当堂达标
地理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努力缩小每堂课学习效果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尽量当堂消化、巩固、掌握新学习的课程内容,在45分钟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全面完成地理课堂教学的“智、能、情、德”四项职能,从而减少课余时间的挤占现象,在时间上确保地理课外探究性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实现课堂内外有机结合与优势互补。善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育学生自立精神,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初中地理新课程的着眼点是学生,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出发,放弃以“教师的教”为主的传统方法,指导学生读书、理解和自悟,指导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交给学生一把学好地理的“金钥匙”。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4 结语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还有其他的值得探索的地方,如变教学只重知识本身为既要正确掌握知识,又要注重对知识正确的态度;变教师中心为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变教学恪守书本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探索。教学方式和方法应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等原则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搞好、搞活师生双边活动,形成活跃、和谐、宽松和浓厚的课堂气氛,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1 刘鹏等.中学地理教育浅探[D].龙岩师专学报,2009(05)
2 许大海.关于地理新课导入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7.1
3 黄莉.地理教学探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03)
4 赵大副等.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任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