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什么样的幼儿老师受幼儿欢迎的调查与研究

来源 :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efreebe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调查发现,由于这个阶段幼儿已经形成了自己初步的审美观,因此各年龄段幼儿普遍对于外形条件较好,声音甜美的年轻老师有较强的好感,同时对于老师在保育生活中的照顾有一定的依赖性,而教师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在中大班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善于发现幼儿进步和改变进行赏识教育的老师在幼儿中更是受到孩子们的欢迎.而对于孩子来说幼儿教师应该是多面手,集妈妈,玩伴,教师,保育员,勤杂工,甚至演员,主持人,家庭教育专家等职业要素于一身.要相当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要付出很多努力的.希望教师对孩子有耐心的进行温和的教育,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其他文献
幼儿教师的师德必须通过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行为得到最充分的展示,而家园合作是幼儿园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做好家园合作是幼儿教师的一项基本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履行基本的师德,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处理好家园合作中的各种关系,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课程游戏化”要求幼儿园一日活动要渗透“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理解集体教学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关系?如何把握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通过合理安排,有效设计来准确集体教学活动定位,充分发挥集体教学活动价值.教师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有效地组织实施集体教学活动,体现“发现学习”、“游戏精神”的目标价值观,支持幼儿的最大发展,获得必要的关键经验.
在日常的课程实施过程中,作为教师是否反思过为何实施目前的课程设计与方案;是否无奈地按部就班地执行别人制定好的计划,不知道或未质疑过为何要这么做;执行的幼儿园课程计划是否真正满足了自己和幼儿的切实需要……面对这些问题,是否曾想过?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参与者,教师的专业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程游戏化项目改造中,通过关注课程资源、优化与调整现有课程,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幼儿更加自然地成长.
横扇幼儿园是一所农村乡镇幼儿园,十多年来开展“民间游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初步完成了课程资源到课程建设的转化.民间游戏主题课程从以教师为主的预设主题活动逐步走向幼儿引发、家庭引发的生成性主题活动,从园本课程走向生本课程,是一种体现幼儿主体的生成性课程.本文论述了民间游戏主题课程的内涵、理念及课程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随着幼儿进入大班,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进一步迅速发展起来,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更是对幼儿的自主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有关社会的指导要点中,还提出要“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常见的“值日生”制度就是达成这一目标、促进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形成集体荣誉感的一个很好的做法.而值日生制度的形成过程、教师的引导方式,以及执行过程中的细节
这两年在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下,幼儿园了建立资源采集长效机制,资源采集工作变得扎实有效,梯子、油桶、纸管、纸箱、木板、奶粉罐等等,收集的资源品种多、数量足.孩子与资源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多,他们之间如何建立关系?是怎样的关系?笔者认为,孩子与资源之间应是互相驯养的关系,如果孩子和资源之间没有建立关系,再多的资源,也不过就是普通的事物。应让资源走进孩子的区域游戏,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课程。在幼儿园
多年的幼儿园教育经验告诉人们:幼儿的教育不应该是学科化的教育,而应该是综合化的生活教育.幼儿园的道德教育更应生活化.只有把道德教育和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道德教育从生活出发,通过有道德的生活,有道德的课程,才能形成幼儿的道德品质,改造和提升幼儿的生活质量,让道德教育真正融入幼儿的生活,做到道德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形成道德教育的生活化和生活的道德化.
本文重点以户外活动中的投篮游戏为例,探析了幼儿是如何进行自主探究游戏的.首先是观察分析自主探究活动的实例;其次是分析反思对实例进行了剖析;最后是针对如何让游戏的自主探究价值突显提供策略支持.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精神的要求,通过“玩中学““做中学”从生活中学”,让幼儿在轻松地愉快的环境中,了解灾难预防知识”,通过主题教学活动、区角活动、亲子活动等方式,使幼儿能够在潜移默化的活动中了解灾难预防,理解灾难预防的重要性,提高生存技能,促进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虞永平教授曾经说过学前教育的使命是什么,就是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幼儿园生活环境,尤其是提供丰富多样的环境和材料,支持、鼓励和引导幼儿与周围的世界相互作用,获得有益经验并使经验得到延伸,促进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各方面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造就完整的儿童.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要熟知幼儿教育.幼儿教师应在与幼儿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用专业的眼光不断审视自己的行为,在不断发现幼儿需求的过程中,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