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哲学家约翰·奥斯丁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其后,他的学生约翰·塞尔对这个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使其发展成为语用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近年来,该理论又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文学文本研究中,为研究文学作品的读者、作者和文本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由于作者、读者、以及可能包含在作品中的叙述者,都是语言的运用者,语言学家VanDijk把文学看作具有自身适切条件的具体言语行为,并把这些具体言语行为划分为宏观言语行为--作者通过其作品与读者进行交流所执行的言语行为,和微观言语行为--作品中人物间对话的言语行为。
本文将从约翰·奥斯丁所提出的三种言语行为理论和约翰·塞尔所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出发,对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雾部孤儿》中的反讽语言进行研究,因为反讽与言语行为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分析反讽与诚意原则、反讽与间接言语行为、反讽与言外之意以及反讽与言后之果等方面的关系,本研究将验证言语行为理论在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反讽修辞方而的可行性。
众所周知,查尔斯·狄更斯作为反讽艺术的大师,其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反讽语言。而有关狄更斯作品中的反讽研究早已有之,只是先前的学者们在评论狄更斯的反讽运用时,大多将目光聚焦在作者的思想性和文学性方面,而对作者在语言技巧的使用方面重视不足,很少有学者从语用学角度来剖析其反讽语言。因此,本文将以狄更斯的代表作《雾都孤儿》作为语料对象,借助言语行为理论,对其中的宏观和微观反讽言语行为进行个案研究。
本文试图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研究:
1.狄更斯如何通过其宏观反讽言语行为(作品中的陈述性反讽和结构性反讽)来突出作品主旨,刻画人物性格?
2.作品中的微观反讽言语行为(作品中人物间的对话性反讽言语)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1.借助陈述性反讽,狄更斯向读者有力地传达了写作意图,对当时英国的法律制度特别是新济贫法和贫民习艺所的丑恶本质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同时嘲讽了当时社会中某些人物自私冷漠的本性;而借助结构性反讽,狄更斯通过四个人物(邦布尔先生,蒙克斯,露丝和奥利弗)的反讽性命运表达了善恶终有报的潜在思想。2.作品中某些人物间的对话性反讽言语突出了人物性格,丰满了人物形象,能在读者脑海中能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最后,本文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提出可以运用语用学的其他理论,对以反讽为特征的作品作更广泛、更系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