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余年、特别是1999年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湖南植被的演替,有着非常可喜的变化,全省的山变绿了,森林覆盖率提高了,部分经济较发达、土壤条件好较的丘陵区,森林植被资源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如长、株、潭及湘中的娄底等市的丘陵区植被,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满目红壤、光山,已成功转变为郁郁葱葱的森林了;湘西北如龙山等县的石灰岩山地,本是全裸的石山或茅草山,后经封禁演替为灌丛,若再经几十年的封禁,则可成为乔木,只是森林恢复的过程极为漫长。同时,在野外调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衡阳盆地的紫色土区域,植被极差,几近荒漠;郴州盆地的石灰岩丘陵,几全为茅草,虽经多次造林,但无法成林,极易遭受火灾,造成恶性循环;怀化等地部分县区的低山石山区,经杉木造林后的山地,由于没有阔叶树母树,本底植物全部破坏,导致植被恢复极难;有些立地条件较好的杉木采伐迹地,放弃经营后,大型藤本植物迅速蔓延,小径竹铺天盖地地疯长,导致其它树种无法插足,生产力极低,生态效益很差;由于对树种的特性认识不足,原来营造的几种人工纯林,如柳杉林、柏木林,形成“绿色沙漠”,无法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本文对湖南森林植被的演替做了初步研究,结果如下:1、对丘陵区顺向演替的研究:丘陵区以浏阳市为例,调查了6个样地,其中三个为针叶林,两个针阔混交林,一个常绿阔叶林。以浏阳为代表的丘陵红壤区,植被演替顺序为裸露红壤或稀疏灌草丛-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这一演替过程较为迅速。并建议用封禁的方法对丘陵区的植被进行保护和恢复。2、对中山、山顶地区植被顺向演替的研究:以南岳衡山为例,调查了六个样地,其中灌丛有两个,阔叶林样地三个,山顶矮林一个,人工柳杉林一个。研究表明,中山地带的演替顺序为:火烧迹地或灌草丛-含大量胡枝子的灌草丛-落叶灌丛-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顶极群落类型依海拔高度和地形、坡度不同而有差异。3、湖南省植被的退化,是由森林植被的破坏引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省低山区或丘陵区,藤本植物大量生长;二是小径竹在全省范围内迅速蔓延。退化的立地,导致乔木树种无法立足,其植被恢复的可能性或演替顺序,暂无法预知。4、湖南省内有两类人工针叶树纯林,即柳杉林和柏木林,繁殖能力强,侵占能力强,导致生物多样性程度低,林下枯枝落叶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较差,建议严格限制此两种林份的发展,对现有的柳杉林和柏木林,逐步改造,形成阔叶林。5、毛竹林的经济价值较高,近20年来湖南省的毛竹面积不断扩大,大量阔叶林被毛竹林取代,导致森林的蓄水功能严重下降,生物多样性程度低。从目前的研究水平、认识水平看,由阔叶林更换为毛竹林非常容易,但毛竹林是否能自然演替到阔叶林,仍是个未知数。6、衡阳紫色土地区的植被演替研究:紫色土地区由于人为活动频繁,土层浅薄,植被极差,极难恢复,多处于灌草丛阶段,森林少见,其植被恢复方法主要是进行严格封禁,再辅以人工造林,选择适合紫色土区域的树种。7、郴州盆地石灰岩地区的植被演替研究:石灰岩地区的植被演替可分为草本阶段、灌草丛阶段、灌丛阶段、落叶林阶段、常绿阔叶混交林五个阶段。郴州地区石漠化较为严重,治理办法以封禁为主,辅以人工造林,可选乔木层树种有青冈、苦槠、黑壳楠、细叶青冈、枫香等作为乔木层的优势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