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湖泊革命”攻坚战背景下的滇池流域近40年土地利用变化合理性研究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chen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切实加强高原湖泊治理,树立“流域治理”思想,打好“湖泊革命”攻坚战,是云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大举措之一。滇池是中国西部著名的高原湖泊,随着20世纪60~70年代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和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土地不合理开发利用问题,给流域生态环境带来了日益巨大的压力,直接影响了滇池流域发展的可持续性。亟需开展土地利用变化合理性研究以促进滇池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本文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区,以1980至2020年5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矢量数据为基础数据,计算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各地类重心以及重心迁移距离,对滇池流域1980-202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实地调查、地理信息系统、评价分析模型、定性定量相结合等多种技术方法综合集成,以1980-1990、1990-2000、2000-2010及2010-2020年各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地块作为评价单元,引入土地适宜性评价、植被演替规律、滇池流域相关管理条例与政策规定综合建立土地利用变化合理性评判准则,对滇池流域近40年土地利用变化合理性展开定量评价,进而运用CA-Markov模型对滇池流域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预测。主要研究结论为:(1)从1980-202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来看,流域内面积减少最多的地类为水田,共减少153.65 km~2,增加最多的地类为城镇用地,共增加248.04 km~2;耕地占比从24.29%降低为17.25%,建设用地占比从13.19%上升为23.50%;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的主要去向为建设用地;除了建设用地之外,其余地类转入面积均不超过10 km~2,增加幅度相对较小;在空间上,滇池北部沿岸及入湖河流两侧建设用地分布越来越密集,并逐步由北向东蔓延,耕地被大量侵占;除了低覆盖度草地之外,各类土地的重心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迁移,滩地、其他林地重心迁移距离较远。(2)从1980-202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合理性来看,滇池流域共325.75 km~2的土地发生了地类变化,其中233.76 km~2的土地变化合理,91.99 km~2变化不合理,RD值(合理度)为71.76%,合理性等级为低度合理。4个时段,土地利用变化合理度分别为72.68%、72.92%、79.59%、67.49%,合理性等级均为低度合理,存在一定提升空间。从各个地类来看,耕地变化合理度为74.41%,148.37 km~2变化合理,51.02 km~2变化不合理,合理性等级为低度合理。在转为林地、草地和水域的耕地中,宜耕地占比41.87%,存在宜耕地“不该退”问题;共185.21 km~2的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其中宜耕地占比高达96.00%。林地变化合理度为69.11%,33.52 km~2变化合理,14.98 km~2变化不合理,合理性等级为低度合理。共2.85 km~2有林地转为灌木林地、疏林地、草地和耕地,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态退化和毁林开垦问题。2010-2020年,疏林地、其他林地转为建设用地不合理的面积增加,合理度降低,值得引起重视。草地变化合理度为77.11%,50.23 km~2变化合理,14.91km~2变化不合理,合理性等级为低度合理。水域变化合理度为3.07%,0.35 km~2变化合理,11.05 km~2变化不合理,合理性等级为高度不合理,共计有6.17 km~2的湖泊被填埋用于开发建设,“填湖开发”问题不容忽视。建设用地变化合理度为98.26%,1.29 km~2变化合理,0.02 km~2变化不合理,合理性等级为高度合理。总的来看,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合理度不高,既有合理的变化也有不合理的变化,但宜耕地“不该退”、毁林开垦、填湖开发、建设用地无序扩张等不合理变化问题较为突出。(3)从未来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来看,2030年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的面积将不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将持续增加;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分别减少65.36 km~2、30.54 km~2、34.62 km~2、7.37 km~2,建设用地增加137.9 km~2。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应从四个方面构建滇池流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湖泊生态环境整治措施体系,即:合理划定三条控制线,优化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布局;加强湖泊流域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筑牢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稳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着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多措并举严格控制耕地占用规模。
其他文献
互联网经济经过多年的沉淀,目前已发展的相当成熟,人们网购的方式和渠道日渐丰富。在日常生活中生鲜产品不可或缺,其需求量远超其他商品,这让网购生鲜成为一种趋势,但由于生鲜品自身的独特性让网购生鲜在物流配送中的品质难以保证,这使得消费者望而却步。为解决弊端,近几年各种社区生鲜电商平台应运而生,它继承了传统网购生鲜的优点,又弥补了不足。社区生鲜电商平台以社区用户为服务对象,缩短了物流配送距离和时间,保证了
学位
传统的工作设计方向是自上而下,即由管理者拟定员工的工作内容、职责和权力,员工被动接受,限制了员工的主动性。如今,这种静态的管理方式逐渐面临淘汰。一方面,外部环境具有动态、复杂的特征,对企业应对变化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员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愈发重视在工作中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往对工作的机械服从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希望可以创造一份自己满意的工
学位
随着2020年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我国已经步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阶段,从脱贫攻坚的成果来看,农村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但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耕地“非粮化”,使得国家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为破解这一矛盾,学者们对耕地“非粮化”问题深入展开研究。前人研究多以种植结构来测算耕地“非粮化”水平,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质量、耕地数量变化为切入点的研究较少。研究尺度上多以省、市
学位
作为营销学的新兴领域,游戏化营销运用游戏学的元素与思维创新营销活动,构建消费者主动参与的激励系统,为消费者带来积极情绪、幸福感以及感知更多权益,为营销主体吸引和凝聚消费者、降低营销成本、形成顾客忠诚。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就游戏化的起源和发展、游戏化营销的界定和属性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然而,尽管现有研究验证了部分游戏化元素、功能在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和激发用户行为动机方面的潜
学位
名字是一个人的起点,品牌也不例外,品牌命名是创立品牌的第一步,也是开展营销的一个重要基础。名称是品牌诞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将商品与顾客相连接的桥梁。在市场营销中,给一个产品命名是企业所做的最重要的决策之一。特劳特先生强调说:“品牌的名称和它自身的定位同等重要,甚至比产品的定位还要重要。”品牌名称对传递品牌价值、打造品牌形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类型的品牌名称会引发消费者不同的感知,也会对消费
学位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地关系十分紧张,如果不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以及采取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那么人地矛盾将进一步突出,危及可持续发展大计。因此,深入开展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关系研究,有利于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相较于城镇化发展较好的东部地区,中国西部边疆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较慢。以云南省为例,2021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1.05%,与发达地区相比
学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土地利用强度总体上持续加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居民生活幸福感稳定上升,但城市发展仍存在宜居性不高、系统性不足、整体性缺乏、包容度不够等问题,高排放、高消耗、低效率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尚未根本扭转。云南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典型的山区省份,具有山地多平地少的地形特点,山地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4%,可用于城镇开发建设的土地极为有限。因此,如何在保证城市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同时,合
学位
粮食安全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最重要的民生大计。近年来,复杂的国际环境加剧了全球粮食供给系统的不确定性,国内粮食供需也只是紧平衡状态,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充分强调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粮食命脉必须握在自己手里。各种惠农政策纷纷出台,全国粮食生产总量已连续8年站稳6.5亿吨台阶。总体上看,尽管惠农政策在竭力提升农户耕地种粮意愿,但仍存在一些农户种粮的限制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惠农政策对粮农的激励效应。中国
学位
城市土地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载体,更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城市土地需求日益增加,促使城市用地快速扩张。土地资源的面积和承载力是有限的,城市用地既不能无节制向外扩张,也不能只注重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云南省是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山区省份,地势地貌条件复杂,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坝区面积仅约占6%,可供开发建设的城市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亟需探索城
学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生态系统提供调节、供给、支持和文化服务,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有利于人们了解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了解云南省2000-2020年土地利用以及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情况,推动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云南省由“绿水青山”实现“金山银山”,本文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得到土地利用/覆被基础信息数据,分析云南省土地利用现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