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视角下深度报道内容生产变革研究——以《新京报》为例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BIN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数字技术和传播手段的发展,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信息生产与传播不再被专业新闻生产机构所垄断掌控,而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出现,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因此,传统的新闻内容生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媒体纷纷在时代的浪潮中寻求变革与发展,因势而谋,进行自身的转型与升级。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社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主动抓住机遇紧跟时代潮流转型成功,就会在新时期获得新生;一成不变或被动消极地应对挑战,则不得不被抛弃在历史的长河中。
  深度报道起源于西方,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国兴起。深度报道因其报道内容的深刻和报道水平的高层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加突出地体现记者的专业素养和报社的社会责任,在传统媒体时代就是各家报社的必争之地。在全媒体时代,虽然人们获知新闻信息的渠道拓宽,时效性增强,但是新媒体以碎片化新闻信息填充人们的零散化时间,许多富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信息都是以浅表化的形式呈现的,因此,深度报道被视为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碎片化新闻的最后底牌。全媒体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走向消亡,而是对深度报道的生产和发布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研究全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内容生产怎样变革才能适应新的媒介传播,从而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
  本文采用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报社在新媒体领域深度报道的内容生产为切入点,以《新京报》为例,探究《新京报》深度报道在全媒体时代从采编到发布的一系列内容生产变革,剖析《新京报》深度报道在不同媒介中不同的生产策略,重点是探索《新京报》深度报道的内容生产和其他传统媒体相比有何创新之处,对《新京报》全媒体发展战略的利弊得失进行探讨,以《新京报》成功转型案例分析来探究深度报道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好地发展。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方法,梳理总结了学界相关领域的研究,并对全媒体、深度报道和新闻内容生产的概念作出界定。第二部分详细分析《新京报》深度报道生产变革的原因和具体的内容建构。第三部分阐释了《新京报》深度报道在生产方式、生产主体等方面的转型,归纳了其生产变革路径。第四部分总结反思《新京报》深度报道的特点与缺陷,在此基础上对深度报道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为了译语文本更好地被接受,原文本到目的语文本,发生了内容和形式的改变。操纵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西方著名翻译家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提出改写理论,即“翻译即是改写”。改写过程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意识形、诗学、赞助人。三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影响译者翻译过程。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拓展了翻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学位
儿童绘本,作为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体裁,因其图文结合的独特表现方式,对促进儿童的语言、认知等全面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图书出版市场引进并翻译了很多国外儿童绘本,国内儿童绘本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然而国内儿童绘本出版商业化的操作模式导致儿童绘本翻译的质量参差不齐,而针对儿童绘本翻译的研究也未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系统性的翻译策略研究尚未展开。由于儿童绘本天然具有多模态的性质,本文试图从多模态
学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状况和政策受到了国内外各界的密切关注,而政治文本则成为人们关注中国未来发展的媒介和窗口。《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十九大报告)属于典型的政治文本,是党成立以来第十九次对过去五年工作的总结以及对未来工作的部署,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权威途径。因此,对其汉译英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政治文本极具权威性,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其翻译在准确措辞的前提下,需要
学位
中国的文学对外传播,汉学家功不可没。作为新生代汉学家,蓝诗玲的汉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她对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的译介,最引人瞩目的是她翻译的鲁迅小说被收录进著名的“企鹅经典文库”(Penguin Classics)。这是首次国外译者全文翻译鲁迅小说并被西方权威出版机构所接受。鲁迅小说不乏其他译本,但从传播效果来说,蓝译本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因此对蓝译本及其译者的风格进行探究,无论是对中国文学外译还是更为
语用能力是交际者在交际中识别语境、准确理解他人言语和得体表达自己意图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在当今的外语教学中愈发受到关注。在英语为外语的语言学习环境下,教材是英语学习者极其重要的语言输入来源,尤其对于中国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教材更是不可或缺。因此,英语教材能否充分、有效地呈现地道的语用信息对我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培养产生直接影响。纵观国外英语教材评估的研究发现,各个阶段教材都有不同程度的
学位
本研究调查分析了《圣经》当今通行的三部主要中文译本——教会公用的白话译本《和合本》,旨在取代《和合本》的、采用传统直译方法译成现代中文的《新译本》,以及对《和合本》的权威地位构成威胁的、根据“动态对等”理论译成浅白中文的《现代中文译本》——在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年轻一代读者中的接受情况。  围绕着这三部译本的接受情况和翻译方法,有过大量的争辩,但大都是从理论或经验的层面进行的。有鉴于此
学位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不同国家沟通交流的桥梁。无论是作为母语或第一外语,英语教育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双语教育和多语教育的蓬勃发展更促进了多种英语变体的形成,如加拿大英语,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以及中国英语等。半个世纪以来,带有地方特点的英语变体在社会语言学界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研究课题,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不同英语变体的语音变异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西方经典语音变异研究大多是以英语母语者为
学位
当微博等社交媒体超越了工具属性进而建构了一种社会空间时,全新的互动方式使个体获得了重塑自我与建构身份的机会。随着微博引入实名认证制度,越来越多的个体倾向于使用真实身份进行网络交往,他们对自我身份的体认对其自我呈现和表达行为具有形塑作用。在过去的研究中,较多地探讨某一细分群体的自我呈现行为,缺少对微博用户各个身份群体的全面解读。鉴于此,本文以“身份”为切入口,研究身份建构与认同过程中个体自我呈现行为
学位
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升级,其越来越发挥着促进人们社会联系的核心作用,用户在其中镜像、重构、新建了人际关系,交往与互动行为频频发生,社交网络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研究从社会资本回报观的视角出发,以社会资本理论为研究基础,以深度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对青年的微博和微信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重点考察青年社交网络用户在使用社交网络过程中所获取的回报、以及影响这种回报获取的原因,并在此基础
学位
大众传播时代的品牌化途径是传播主体利用各类媒体的综合传播力,建立产品、服务或机构与大众之间良好的关系。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一些大型的体育赛事通过设立新闻中心对赛事活动进行实时的报道,由此,活动主办方借助国内外媒体的联合报道效应,既扩大了展会自身的影响力,同时也对国家、区域和城市的形象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类专注于赛事报道的新闻中心具有通讯社的作用,却对展会的品牌传播缺乏框架性的议题策划和媒体资源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