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放射性肠炎用药规律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4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以治疗放射性肠炎有关的临床研究报导或医案作为切入点,分别提取出灌肠及口服处方、总结藏在其中的规律,找出核心药物群以及新方组合;探索分析口服以及灌肠两种给药方式之间用药的异同并探寻其中的原因从而探索不用给药方式的治疗理念以及用药特点。
  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数据等国内比较常用的大型医学文献收录数据库以及广州中医药图书馆、古今医案云平台等,进而收集有关中医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研究报导或医家医案,整理出所用方药的信息,建立数据库,应用统计方法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以及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新方分析,初步探寻总结放射性肠炎用药规律。
  结果:
  本次研究纳入188篇文献,目前收集到口服方剂153条,96首灌肠处方。本研究从口服以及灌肠方药信息为切入点进行药物使用、药物功效、四气五味进行描述性分析、以及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新方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在用药频数方面:口服药使用次数排前四的有白术、甘草、茯苓,黄连,而在灌肠中药中使用靠前的药物分别为黄连、地榆、白及、黄柏、败酱草,黄芪、白芍、甘草等。
  2.在用药功效方面:口服药中排前75%的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止血药、解表药、收涩药、化湿药、消食药等,其中排前四的使用频率分别为26.83%、17.59%、7.25%、6.75%,在补益药物中又以补气为主;灌肠药使用频率累积前75%为清热药、止血药、补虚药、解表药、收敛药、理气药、泻下药等药物,此其前四类功效使用分别为32.38%、17.62%、14.24%、4.01%;清热药以清热燥湿药为主。
  3.在药物的使用方面:
  (1)四气:在口服药中使用前三的为温性、平性、寒性药物;灌肠药中前三的药性为寒、微寒、温药;
  (2)药味:口服中药使用前三的为甘、苦、辛,甘味药物使用次数居首;而灌肠药中以苦、甘、辛居前三,苦味药物使用较频繁。
  (3)归经;口服药物归属前五的经络为脾、胃、肺、大肠,肝;灌肠归属前四的经络相似,归属肝经由第五升至首位。
  4.聚类分析研究:口服中药聚类分析得到12类,灌肠聚为14类比较合适。通过聚类分析口服药物以及灌肠药物聚类出一些功效相似的药物群体,比如扶正抑瘤,补益脾胃,清热燥湿,止血,行气,止痛,止痢疾等。
  5.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口服药物组合82个,灌肠药物组合20个。口服药物以及灌肠药物关联性较强的为清热药物及补虚药物。不同之处在于口服药以补虚药配伍补虚药物以及补虚药配伍清热药为主,但以前者居多;而灌肠药物则以苦寒药物之间相互配伍为主。
  6.新方分析:获得14个口服新方,9个灌肠新方。其中口服新方可以总结如下功效本表同治,扶正祛邪,清补共施,同调气血,从肺治肠,痰瘀并治,以健脾、凉血、燥湿为主要治则,辅以止血、止泻、化痰散结,化瘀等。灌肠新方的总结以清热燥湿,止泻,活血,化瘀等为治疗原则,并且兼顾脾虚,阳虚等病机变化
  结论:
  治疗本病大多数医家本标同治,扶正驱邪。健脾凉血是根本大法,兼顾湿盛、淤血、阴伤,气滞等病机。口服汤剂与灌肠汤剂虽均以健脾凉血为主要治法,但两者有差异,前者以补虚为主,后者以清热为主。
其他文献
目的:  本研究采用中医辅助传承平台的临床采集系统建立的数据库及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张玉珍教授治疗卵巢功能减退及卵巢早衰的辨治思路和用药特色,以冀继承和发扬其宝贵的临床经验。  方法:  收集张师于2012年10月-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符合本研究标准的DOR及POF病案共计200份,通过提取信息及处方用药、整理数据、双人核对后录入中医辅助传承平台系统(V2.5)的“临床采集系统”中,继而采用平台
目的:  本课题通过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湿热蕴结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前后各组临床疗效和相关指标的变化。初步探讨其应用于肝硬化腹水治疗的前景,为今后开展其研究提供参考,并为临床提供一个规范,值得推广的方案治疗肝腹水。  肝硬化腹水的发病成因复杂,病程长,病情较重,容易引起多种严重的并发症,从而极大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肝硬化腹水在中医学中属于“鼓胀(蛊胀)”范畴,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前进发展,各学者进行着
目的:  本研究总结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运用其学术思想解决临床上的危急重症疑难病,发扬和传承李可老中医珍贵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发挥中医药治疗内外妇儿皮肤疾病、急危重症疑难病的优势。结合其学术思想的运用对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总结肺炎的辨证分型特点、方药应用及疗效评估。  方法:  通过收集整理李可老中医相关的文献、著作及相关言述,总结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渊源及精华。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
学位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病历资料的回顾分析,总结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症候、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活检时血清肌酐升高的危险因素,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提供指导。  方法:  本研究采用病历资料回顾分析的方法,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医症候、临床指标、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活检时血清
目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重要并发症之一,是工作人群中首位致盲性眼病。大量研究表明早期发现及预防DR尤为关键的,延缓DR进程同样重要,然而西医对此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在治疗DR方面已有坚实的理论与临床基础,具有强大的发展前景,本研究旨在观察以益气养阴、活血祛痰为法的明目消朦灵对DR防治效果。  方法:  本研究是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从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间在广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于2016年01月~2017年06月在佛山市中医院骨科中心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和而不符合排除标准的80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行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另外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中药、三七化瘀
目的:  研究高龄患者合并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合并疾病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再入院及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进而指导高龄髋部骨折安全性评估与手术后功能康复,为临床治疗该类骨折患者提供指导。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2017年12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骨二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43例病人,纳入研究的186例高龄(≥75岁)髋部骨折患者,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合并疾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骨
学位
目的:  通过观察曲泽穴针刺组(治疗组)与假曲泽穴针刺组(对照组)功能性室性早搏患者治疗前、中、后在心率、室性早搏次数、心率变异性的变化,评价针刺曲泽穴对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中,减少室性早搏发生次数、调节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作用及安全性,并初步探讨针刺曲泽穴准确取穴对于疗效的意义,为针刺刺激正中神经在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的可行性上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
目的:  姜为常用药物,其多种炮制品虽同出一源,却功效各异,临床上广泛应用。张仲景屡用姜组方,而清代着名医家叶天士对其极推崇,灵活运用经方,于姜的应用加以发扬,《临证指南医案》中共使用22种姜炮制品。本课题以《临证指南医案》为基础,搜集其中处方姜的医案,以计算机处理搜集的数据,分析叶天士在上述医案中对运用姜的思路,并将其与张仲景的运用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现代中医临床正确使用姜提供经典依据。  方法
学位
目的:  观察苦参凝胶对阴道微生态的干预作用及促进HPV清除的疗效,探讨苦参凝胶干预后的阴道微生态对HPV感染的影响。从阴道微生态角度切入,论证苦参凝胶对宫颈HPV感染的疗效及优势。  方法:  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9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阴道微生态失衡合并HP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苦参凝胶阴道局部用药,共使用3个月,对照组不使用药物,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