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通过利用X-射线、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背电子散射技术等检测手段探究含Pt改性Al化物涂层(Pt-Al涂层)和不含涂层的单晶高温合金在长期时效过程中的组织稳定性以及不同热力耦合条件加载时的断裂行为和变形机制,系统地分析了 Pt-Al涂层对单晶高温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镀Pt渗Al的方式在第二代单晶高温合金表面制备厚度为60μm的Pt-Al涂层。元素互扩散行为导致涂层下方5μm-10μ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利用X-射线、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背电子散射技术等检测手段探究含Pt改性Al化物涂层(Pt-Al涂层)和不含涂层的单晶高温合金在长期时效过程中的组织稳定性以及不同热力耦合条件加载时的断裂行为和变形机制,系统地分析了 Pt-Al涂层对单晶高温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镀Pt渗Al的方式在第二代单晶高温合金表面制备厚度为60μm的Pt-Al涂层。元素互扩散行为导致涂层下方5μm-10μm范围内的单晶基体中出现γ’筏化相和TCP相。1100℃时效100h后,涂层表面开始形成Al2O3氧化层,氧化层的厚度随时效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并发生脱落;时效1000h后的基体组织影响区的厚度增加至200μm左右,并析出大量的TCP相,以及由γ’-Ni3Al相退化而形成的β-NiAl 相。Pt-Al涂层会降低单晶高温合金室温至1100℃范围内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以及在室温至750℃时的塑性,但提升单晶合金的高温塑性。室温至750℃时,由于脆性Pt-Al涂层的优先开裂,尖端裂纹向基体内扩展,减少合金加载时的有效承载面积,降低单晶合金基体的强度和塑性;750℃至1100℃范围内,表面裂纹被有效地抑制在涂层内,韧性的Pt-Al涂层和单晶基体协同变形能力增强,提升了单晶高温合金的韧性。在室温时,尖端裂纹深入单晶基体,提高了靠近涂层的单晶高温合金的应力,使更多的位错切入该部位的γ’相中;在中温时,靠近涂层的单晶高温合金基体层错数量较少,γ’相内形成位错环和超位错;在高温时,涂层/单晶界面处元素互扩散加剧,靠近涂层/基体界面处单晶合金的错配度变小,位错网变得疏松,降低了其抵挡位错切入γ’相的能力。Pt-Al涂层会不同程度地降低第二代单晶合金蠕变寿命,在750℃/820MPa和1100℃/112MPa时对单晶基体蠕变损伤最严重。在中温高应力时,Pt-Al涂层对单晶基体的损伤主要来自于涂层内部的裂纹优先萌生且不断向基体内部扩展,降低合金的有效承载面积,损害其蠕变性能;在高温低应力时,性能损伤主要来自于涂层/单晶界面附近的组织退化,包括涂层内部IDZ区域的厚度增加,涂层内部β-NiAl相退化和涂层下方TCP相的析出。采用TEM观察发现在中温高应力时,由于涂层尖端裂纹使得裂纹尖端附近应力场增加,和元素互扩散共同作用下,使靠近涂层的基体中层错数量降低,切入γ’相中的超位错数量增加;在高温低应力时,元素互扩散程度的加剧使得涂层与基体界面附近的单晶基体γ/γ’相错配度下降,蠕变后γ/γ’相界面位错网稀疏且不规则。通过卷积算法的模拟发现Pt-Al涂层对单晶基体的蠕变损伤主要是集中在蠕变第三阶段。另外,在第二蠕变阶段,IDZ区域内第二相的存在导致其受到的应力大于外层β区域。700℃高应力幅时,Pt-Al涂层会降低单晶合金的高周疲劳寿命,而在700℃低应力幅和800℃时,Pt-Al涂层会不同程度地提升单晶合金的高周疲劳寿命。含涂层的单晶合金疲劳源均形成于涂层表面。700℃高应力幅时,脆性涂层会优先萌生尖端裂纹,裂纹尖端向基体扩展降低其高周疲劳性能;在低应力幅时,强度较高的涂层单晶基体界面会阻碍涂层裂纹的扩展。800℃低应力幅时,涂层内部IDZ区域和涂层下方的筏化γ’相可阻碍涂层裂纹的扩展,延长单晶合金的疲劳寿命。通过EBSD分析,在疲劳加载过程中外层β相晶粒发生转动导致{123}<111>滑移系优先开动,涂层内IDZ区域裂纹通常为沿晶断裂。TEM观察发现,在700℃低应力幅时,涂层/单晶基体界面元素互扩散行为降低了靠近涂层的基体中γ和γ’相强度,导致基体中更多的滑移系发生开动,位错线密度增加并形成位错网;在800℃高应力时,涂层/单晶基体界面处应力的提升以及基体中Co、Cr等元素的外扩散降低了基体的层错能,导致位错切入单晶基体中的γ’相时形成的层错数量增加。并且800℃涂层对基体造成的应力集中低于700℃。
其他文献
引力波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宇宙的途径,它为检验引力理论、研究引力现象的物理规律打开了一扇独一无二的窗口。在本文中,我们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频段,通过引力波这一有力工具对不同的引力理论进行了检验。我们的讨论包括:使用来自地面探测器的真实数据通过Bayesian方法对Lorentz对称性以及标量张量理论的检验;关于未来空间引力波探测器对屏蔽机制模型限制能力的预测性研究;通过脉冲星计时阵列对非
信息时代创造的各种奇迹离不开半导体行业的蓬勃发展。半导体行业的每次重大突破,几乎都会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等领域带来巨大升级。而另一方面,半导体技术的革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科学的发展。自石墨烯的发现以来,二维材料独特的结构及其各种奇特的性质引起了科研人员的研究兴趣。有别于传统材料晶体结构,二维材料通常表现为以单分子层为单位的范德瓦尔斯层状结构,其电子仅可在两个纳
近年来,金刚石NV中心由于独特的光学和自旋特性而受到了研究人员的热捧,并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中,譬如量子信息处理、量子精密测量、生物荧光标记等。而在这些应用当中,NV中心电子自旋的相干时间直接关系着相关器件的性能。因此对NV中心的相干性做一个系统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浅层NV中心在自旋探测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表面噪声的存在,使得浅层NV中心的相干时间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对金
过渡金属如锰离子和后过渡金属如铋离子作为激活中心的光功能材料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在固体中的多价态特性、各价态的光谱性质各异、且依赖于晶体环境,对固体中铋和锰离子激活中心的发光机理的分析和理解以及对发光性能预测仍然是一个挑战。第一性原理计算已成为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和预测的有效手段,可在光功能材料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论文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探索固体中铋和锰离子的多价态及各价态光跃迁机理,形
光伏材料、固体发光二极管、光催化材料以及场效应晶体管中的电子激发态和载流子动力学是重要的基础物理过程,理解这些物理过程对材料设计和提高器件性能具有关键性作用。这些激发态的动力学演化过程是非绝热的,波恩-奥本海默近似不再适用,需要使用非绝热动力学(Non-adiabatic Molecular Dynamics,NAMD)对其动力学过程进行模拟。其中,轨线面跳跃方法由于其算法简单且容易与第一性原理计
面对现代化学工业对节能、绿色和环保的迫切需求,新型高效催化材料研发成为材料、化学与化工领域的热点。纳米碳材料作为活性组分或载体在多个多相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具有替代或实现金属基催化材料高效利用的巨大潜力。目前,相关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发展新型催化剂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表观催化活性的测试和比较上,而对纳米碳或碳载金属催化剂的深层次工作原理认识仍有欠缺。对催化反应活性中心的定性与定量、反应路
高速飞行器服役过程中,其外表面及动力系统面临着严苛的热力环境。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超高温性能,成为高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的主要候选材料。反应熔渗法具有成本低、制备周期短以及所制材料致密度高等优点,是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工艺之一。然而,传统C/C熔渗预制体所采用的碳基体难以完全陶瓷化,所制陶瓷基复合材料易残留大量未反应的碳,且过量的熔体易残留于孔隙和裂纹中并刻蚀碳纤维,导致材料力学
发展基于燃烧的便携式微型应急或备用能源系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由于运行噪音小、无机械摩擦损耗、结构简单紧凑等优点,微型热光伏和热电系统受到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多孔介质燃烧具有壁面温度高且均匀、氮氧化物排放低等优点,能够显著提高系统效率。微型能源系统燃烧器特征尺度小,流动滞留和化学反应时间短,因而存在壁面温度均匀性和火焰稳定性问题。“双碳”目标和能源结构一方面要求基于化石燃料燃烧的能源系统降低氮氧化物
含铜抗菌不锈钢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功能一体化金属材料,在保留不锈钢原有性能的基础上,其表面还具有优异的抑制微生物生物被膜活性的功能,可大幅降低微生物引发的感染与腐蚀的风险,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含铜抗菌不锈钢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对于不同的应用环境,对抗菌不锈钢抑制生物被膜的需求也大相径庭,特别是在微生物可通过直接机制对材料进行腐蚀的厌氧环境中,期待抗菌不锈钢发挥出更强的对生物被膜形成
高温合金精密管材是航空发动机管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动机的血管和气管。管材多为轧制成形,为了满足尺寸精度高和组织性能稳定的要求,需要在考虑常规变形的影响因素之外,进一步研究管材的织构演化行为。GH4145合金管材作为发动机套管圈的零件,使用条件恶劣,要求合金管材具有更高的尺寸精度和组织均匀性,以满足发动机长寿命的要求。因此本文从变形量,Q值(相对减壁量与相对减径量之比),轧制道次等几个方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