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鲜战争爆发,参战各国文学界相应创作大量战争题材小说作品。朝鲜高层出于政治宣传和意识形态等因素,严格制定文艺政策,控制战争小说创作导向。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战争小说叙述战争进程,刻画战斗细节,塑造诸多战争人物形象。其人物形象具有模式化和概念化等特征,缺乏塑造战争人物的真实性和全面性。该阶段战争小说遵循歌颂领袖和服务政治的创作宗旨,具有政治宣传色彩和文学功利性,属于非纯文学性战争小说范畴。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朝鲜制定符合时局发展的主体文艺理论。文学界要求作家创作必须遵循主体文艺理论,塑造主体文学人物形象。90年代上半期朝鲜战争小说在主体文学理论影响下,小说人物形象特征和战争叙事等方面呈现一定范围内有限变化。国内学术界针对上述变化,关注较少,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探讨。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尝试客观论述90年代上半期朝鲜战争小说《航线突击》和《红色斑点》中人物形象基本特征和变化特征。本文绪论部分明确研究目的与意义;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学术界对该课题研究明显不足,研究成果甚少;论文以此为切入点,主要运用文学内部研究方法论述该课题。第二章首先概述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战争小说创作基本情况,然后分析该阶段战争小说英雄人物形象、女性人物形象及反面人物形象特征。本章内容有助我们把握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战争小说发展情况和人物形象基本特征,为第三章纵向对比论述人物形象的变化特征提供主要参考依据。第三章是本文重点论述部分。阐述90年代上半期朝鲜时代背景及主体文学状况;论述两部小说中英雄人物、女性人物及反面人物形象的共同特征和变化特征。考察发现90年代上半期朝鲜战争小说属于特殊的主体战争文学范畴,仍具有明显政治功利性,缺乏纯战争文学塑造人物的全面性和真实性。第四章论述90年代上半期朝鲜战争小说人物形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助我们了解朝鲜主体战争文学本质属性。第五章是论文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提升观点,论述90年代上半期朝鲜战争小说存在的文学缺陷,提出相应解决方法。战争小说应以战争和参与者为描述对象,客观塑造各方参战人物形象,真实再现战争起因、发展过程及最终结局。中国国内对朝鲜战争文学小说了解研究不足。通过本文研究,希望国内外学者了解朝鲜战争小说的基本情况、发展变化及其本质特征等。有助我们全面深刻认识朝鲜战争的真实面目及其残酷性;有助客观解析朝鲜特殊时期文艺政策、文学创作及主流意识之间的复杂关系。本研究将为国内学界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借鉴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