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CoNiCr基高熵合金的析出相调控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12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同时具有稳定的多主元基体和高密度、分布均匀的共格第二相,析出强化的FCC(体心立方)高熵合金不仅展现出优异的室温力学性能,还被广泛认为是新一代高温结构材料的有力竞争者。然而,在FCC析出强化高熵合金的制备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尺寸脆性相的生成。脆性第二相的存在会诱发变形时的局部应力集中,从而导致材料失稳。此外,作为一种新型高温材料,对其在高温环境下的力学行为,尤其是高温蠕变行为的研究仍然不足,这极大的限制了该类高熵合金的后续开发与设计。因此,本文从FeCoNiCr基FCC高熵合金出发,开展了合金化元素种类、含量对析出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理的研究,尝试建立合金组织、应变速率以及温度与高温蠕变性能以及变形机理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新型多级析出强化高熵合金的成分设计准则与制备工艺。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首先,以纳米 L12-Ni3(Al,Ti)和 Heusler-Ni2AlTi 析出强化的 FeCoNiCrAlTi FCC高熵合金为研究对象,系统揭示了外加合金化元素以及调整Ni、Al、Ti元素含量对FeCoNiCrAlTi高熵合金中析出相种类、尺寸及体积分数的影响规律。发现Nb、Ta、Mo元素的添加无法抑制原有脆性相(即Heusler相)的生成,反而会导致基体失稳。高含量B元素的添加虽然可以降低Heusler相的数量,但也会同时促进更大尺寸硼化物的生成。与外加合金化元素相比,研究发现Ni、Al元素含量的优化可以有效抑制Heusler相的生成,而Ti元素含量的提高可以显著提高L12相的体积分数。L12相是合金中的主要强化相,其体积分数的提高对强度的提升作用显著。相比L12相,Heusler相是一种较弱的强化相。少量Heusler相的生成对强度没有影响,而过多的Heusler会导致材料塑性急剧下降。最终,成分优化后的(FeCoCr)Ni35Ti2Al6实现了 Heusler相的消除。其次,系统研究了 FeCoNiCr基析出强化高熵合金的高温蠕变性能。发现组织优化后(FeCoCr)Ni35Ti2Al6高熵合金的高温蠕变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其蠕变寿命提高了 2.5倍,稳态蠕变速率降低了近一个数量级。通过分析蠕变过程中析出相的尺寸变化,发现其粗化速率仅为2.68×10-29 m3/s,远低于传统商用高温合金,表明高熵合金中的缓慢扩散效应可以有效延缓析出相的粗化。在低应变速率下,(FeCoCr)Ni35Ti2Al6析出强化高熵合金的应力指数约为5,位错攀移绕过机制为蠕变变形的主导机制。应变速率的上升会导致合金发生幂律失效,因此高应变速率下其应力指数增加为8,蠕变变形逐渐由位错滑移切过机制主导。析出强化高熵合金的幂律蠕变激活能和单相FeCoNiCrMn高熵合金中各元素扩散的激活能相近,高于纯金属及传统单主元合金元素扩散的激活能,表明缓慢扩散效应仍然作用于幂律蠕变的变形过程之中。此外,析出强化高熵合金蠕变门槛力约等于相同条件下Orowan应力的1/10,表明位错以局部攀移的方式越过粒子。随后,采用区别于传统合金设计的新理念,成功设计与制备出两种不同结构的多级析出强化高熵合金。其一,通过采用近析出相回溶温度再结晶以及时效的热处理工艺,得到具有不同尺寸的多级L12相强化的(FeCoCr)Ni35Ti5Al6新型高熵合金。相比于以传统热处理工艺制备的单一尺寸L12相强化的高熵合金,在室温和650℃高温条件下,该合金实现了强塑性的同时提升,并展现出极其优异的高温强度以及抗软化性,整体力学性能与Inconel 718合金相当。其二,利用高熵合金的多主元特性,通过成分微调得到了同时具有B2+L12两种高熵金属间化合物的(FeCoCr)Ni25Ti3Al9多级析出强化高熵合金。相比于(FeCoCr)Ni35Ti2Al6析出强化高熵合金,该合金的高温蠕变寿命实现了成倍的增加,在700℃/100MPa条件下,其蠕变寿命超过了10000h。最后,对(FeCoCr)Ni35TixAl6(x=1,2,3,4)析出强化高熵合金的抗氢脆性能进行了探索。发现析出相与基体的共格界面是一种可逆氢陷阱,具有较低的激活能,其值约为14.4~16.1 kJ/mol。氢的进入会加大局部变形程度(HELP机制),诱发局域应力集中。当析出相体积分数较低时,局部的高流变应力会促使形变孪晶的产生,从而实现塑性的提升。而随着析出相体积分数的增大,孪生的临界应力也随之增大,形变孪晶被抑制,因此应力集中会诱发微裂纹的生成,导致材料塑性下降。本论文在系统研究成分与工艺对FeCoNiCr基析出强化高熵合金析出规律的基础上,深化了对其高温蠕变行为及变形机理的理解,并提出多级析出的理念进一步提升力学性能,可为后续开发具有优异高温性能的析出强化高熵合金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由于兼具5xxx系和7xxx系铝合金高强度、可焊接与耐蚀性能好等特点,基于T相及其亚稳相强化的新型Al-Mg-Zn-(Cu)合金,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轻量化材料。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提高合金中Zn元素含量、引入Cu微合金化以及利用最终形变热处理等方法,大大提高了合金的时效响应速率。但预变形的引入会在基体中产生大量不均匀分布的位错结构,诱发析出相的非均匀形核与快速长大、粗化,损坏了合金的塑性。因此,需
学位
水系锌离子电池由于金属锌负极理论容量高(5855 mAh cm-3和820 mAh g-1)、水兼容性良好、电极电位较低(-0.763 V vs.标准氢电极)受到广泛关注。尽管如此,二价Zn2+与正极材料之间的强静电相互作用所造成的电极结构退化、扩散动力学缓慢等问题严重限制了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发展。因此,开发能够高效、稳定、快速Zn2+储存的正极材料是推动水系锌离子电池发展的关键之一。针对以上难点,
学位
为明确荒漠生态系统碳汇是否有助于提升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问题,文章论述了荒漠生态系统碳源/汇驱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从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及植物碳同化的角度分析了植被恢复对荒漠生态系统碳汇扩增的意义。分析表明,荒漠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产生影响的因素间协同作用研究不完善,对荒漠植被及土壤碳同化过程间的联系及碳固定后的最终走向仍然不明确,给荒漠生态系统增汇研究带来了局限性。未来应更加关注植物在干旱环
期刊
双相不锈钢因具有优秀的耐腐蚀性能和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已广泛用于海洋油气开发。然而,已报道多起海洋双相不锈钢部件因氢脆发生失效事件。到目前为止,关于双相不锈钢的氢扩散、氢陷阱以及氢脆机制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明晰。为此,本文对双相不锈钢的氢传输和氢致断裂机制展开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为双相不锈钢的应用及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以2205双相不锈钢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电化学氢渗透、多物理场有限元法、
学位
Ni-Mn-Ga铁磁形状记忆合金具有大输出应变、高功率因子、可磁驱动的优势,使其有望满足微型传感、制动领域的应用需求。Ni-Mn-Ga合金多功能特性的来源是马氏体相变,由于马氏体相的自协作行为,导致合金实现双程形状记忆效应需要经过训练过程,难以直接实现高应变输出;另一方面,关于合金在磁场作用下产生的电阻及阻抗信号的研究非常有限,缺乏对相变相关磁电阻效应与磁阻抗效应的理论机制研究。为了解决块体多晶N
学位
形变是材料在制造、加工和使用工程中的一个必经环节。近年来,突破“超级钢”向更高强韧、耐腐蚀的高性能材料探索已经开始,有国内学者研发出了屈服强度达到2200 MPa、延展性达到25%左右的碳钢材料。腐蚀科学表明,高强度、高延展形变的材料反较低强度、低形变材料更易发生腐蚀断裂,而目前关于材料腐蚀寿命的研究中,很少考虑高延展应变对腐蚀寿命的影响。本论文关注高延展性材料在使用中常发生的应变现象,进行应变与
学位
共晶高熵合金兼具高熵合金广阔的成分设计空间和共晶合金铸造流动性好、微观偏析少等特点,可以满足众多精密仪器和复杂大型铸造零件的要求,为高熵合金的实际应用开辟了新的方向。但目前多主元共晶高熵合金的成分设计缺乏指导准则,这极大的限制了共晶高熵合金的成分开发和实际应用。因此,本论文以二元合金平衡相图中的共晶成分为起点,耦合各元素之间的混合焓进行共晶高熵合金的成分设计,并把此方法从四元拓展到高阶共晶高熵合金
学位
高熵合金作为一类新型的结构材料,具有独特的显微组织和优异的综合性能如高强度和高韧性、耐摩擦磨损、耐腐蚀、耐辐照性、耐高温等,在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可期的应用潜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其中具有面心立方结构(Face-Centered-Cubic,FCC)的高熵合金通常拥有优异的塑性和适中的强度,受到了广泛关注。近年来,在众多FCC结构的高熵合金中,CoCrNi合金在室温和低温下都呈现出
学位
低合金钢在大气环境中经历初期腐蚀萌生与扩展,向全面腐蚀发展,并形成稳定锈层。在此过程中钢中夹杂物和组织结构影响低合金钢的初期腐蚀行为及全面腐蚀的锈层转变过程,且合金元素在夹杂物区域及组织结构中的分布特征影响了各阶段的腐蚀特征。本文通过真空冶炼、腐蚀形貌观察、产物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贝氏体组织状态下的合金元素Cu、Cr、Sb单一及协同作用对锈层转变特征影响,明确了合金元素对低合金钢锈层作用机制,并优选了
学位
钛基复合材料可通过引入增强相有效改善基体的耐磨性和综合力学性能,特别是TiB增强相具有与钛接近的密度和热膨胀系数,可减小热加工过程中的残余应力,避免因温度变化产生裂纹。因此,TiB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在钛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粉末冶金制备技术在钛基复合材料成分设计、近终成形、组织调控方面有独特优势,然而钛对氧敏感,临界固溶氧含量低,导致粉末冶金钛制品低氧控制较难,不易实现低温全致密。此外,增强相的引入也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