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低合金钢在大气环境中经历初期腐蚀萌生与扩展,向全面腐蚀发展,并形成稳定锈层。在此过程中钢中夹杂物和组织结构影响低合金钢的初期腐蚀行为及全面腐蚀的锈层转变过程,且合金元素在夹杂物区域及组织结构中的分布特征影响了各阶段的腐蚀特征。本文通过真空冶炼、腐蚀形貌观察、产物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贝氏体组织状态下的合金元素Cu、Cr、Sb单一及协同作用对锈层转变特征影响,明确了合金元素对低合金钢锈层作用机制,并优选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合金钢在大气环境中经历初期腐蚀萌生与扩展,向全面腐蚀发展,并形成稳定锈层。在此过程中钢中夹杂物和组织结构影响低合金钢的初期腐蚀行为及全面腐蚀的锈层转变过程,且合金元素在夹杂物区域及组织结构中的分布特征影响了各阶段的腐蚀特征。本文通过真空冶炼、腐蚀形貌观察、产物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贝氏体组织状态下的合金元素Cu、Cr、Sb单一及协同作用对锈层转变特征影响,明确了合金元素对低合金钢锈层作用机制,并优选了 CuCr08Sb钢;结合钢中初期腐蚀多萌生于夹杂物区域的特征,通过原位观测、微区电化学、第一性原理计算等手段对钢中所含有的夹杂物的初期腐蚀萌生行为进行研究,明确钢中所含夹杂物的初期腐蚀萌生机制;利用透射电镜、三维原子探针、浸泡试验等方法分析了不同组织状态CuCr08Sb钢中合金元素的分布特征,并以夹杂物为腐蚀起点,研究了不同组织状态下合金元素对初期腐蚀萌生及扩展行为的影响;最后,分析不同组织结构状态下CuCr08Sb钢腐蚀行为,研究初期腐蚀对低合金钢锈层转变特征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低合金钢中合金元素Cu、Cr对锈层特征存在不同影响机制。Cu在腐蚀过程中通过中间产物Cu2O生成稳定产物Cu(OH)2和CuO,提高了锈层稳定性;Cr在腐蚀环境中快速形成CrO3和Cr(OH)3,并形成稳定产物Cr2O3,成为溶解Fe2+的形核位点,促进腐蚀产物转变过程,且生成稳定产物FeCr204,有利于提高锈层的致密性和稳定性,但Cr在外锈层中存在流失现象。低合金钢中的Cu、Cr、Sb相互作用提升锈层特征。Cr促进腐蚀产物Fe3O4的转变过程,有利于Cu向稳定产物CuFeO2转变,且Sb促进Cu的析出行为,提高Cu向CuFeO2转变的反应位点,促进了致密内锈层的转变过程,稳固了 Cr在内锈层的分布特征。与此同时,促进Sb向Sb2O3及Sb2O5的转变过程。三者相互作用提高锈层稳定性和保护性,抑制海洋大气环境中Cl-的劣性影响。低合金钢初期腐蚀源于夹杂物区域,且夹杂物的性质影响夹杂物初期腐蚀萌生特征,CuCr08Sb钢所含有的CaO/CaS-TiN-MgO-Al2O3夹杂物是包含多种初期腐蚀诱因的复合体系,腐蚀环境中CaS与空腔相互作用促进了CuCr08Sb钢的初期腐蚀萌生行为,且Cu以氧化物形式存在于夹杂物腐蚀区域。组织结构差异影响合金元素Cu、Cr、Sb分布特征。Cr在珠光体钢中的晶内或渗碳体片层区域偏析,渗碳体偏析的Cr以(Cr,Fe)7C3形式存在,且Cr微量偏聚于晶界中;受元素扩散特征影响,Cr在贝氏体钢中分布均匀。珠光体钢和贝氏体钢中Cu在晶界区域偏析,以Cu或者Cu2Sb的形式存在,且夹杂物区域存在Cu析出行为。Cu的析出对Sb具有较强的捕获能力,且对Ni有一定的捕获能力。不同组织钢中合金元素Cu、Cr、Sb的分布特征影响初期腐蚀萌生与扩展行为。夹杂物区域优先发生腐蚀萌生行为,且夹杂物区域析出的Cu和Sb被氧化为Cu2O和Sb2O3分布蚀坑区域,影响蚀坑扩展;受合金元素晶界偏聚影响,珠光体钢初期腐蚀扩展过程沿晶内随机进行,腐蚀扩展过程中渗碳体区域偏析的Cr参与腐蚀生成CrO3和Cr(OH)3;贝氏体钢中晶界具有较高的腐蚀活性,且晶内元素均匀分布,腐蚀扩展沿晶界均匀进行。贝氏体组织低合金钢在初期腐蚀和锈层特征中均表现出良好的耐蚀行为,且初期腐蚀萌生与扩展影响锈层特征。贝氏体钢中Cr的均匀分布特征以及组织均匀单一的特征有利于锈层均匀发展,且与Cu、Sb共同作用减缓夹杂物蚀坑扩展行为。锈层均匀发展以及Cr的产物均匀分布有利于锈层快速转变,并影响Cu和Sb的产物转变过程,协同作用显著提高锈层稳定性和保护性。
其他文献
形状记忆合金作为典型的金属智能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弹热效应、形状记忆效应及超弹性等功能特性,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广泛的关注。其中,Co-Ni-Ga系形状记忆合金在较宽的成分区间内均可发生热弹性马氏体相变,且具有超弹应力滞后小、温度敏感性低、可操作温域宽等优点,有望应用于智能传感、驱动等领域。然而,该体系合金的晶界结合力弱,可开动滑移系少,晶体各向异性强,具有本征脆性高的缺点,其多晶材料在外力循环下极
铯铅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发光二极管(LED)具有宽色域、窄半峰宽等优点,在高清显示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单一卤素钙钛矿,如CsPbI3,其发射光谱波长大于680 nm,不符合高色纯度红光(波长位于620-650 nm)的需求。虽然混合卤化物组分很容易实现纯红光发射,但在电场下易产生相分离,光谱的稳定性差。利用量子限域效应,减小CsPbI3量子点的尺寸可以获得纯红光发射,然而,尺寸减小显著增加了
由于兼具5xxx系和7xxx系铝合金高强度、可焊接与耐蚀性能好等特点,基于T相及其亚稳相强化的新型Al-Mg-Zn-(Cu)合金,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轻量化材料。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提高合金中Zn元素含量、引入Cu微合金化以及利用最终形变热处理等方法,大大提高了合金的时效响应速率。但预变形的引入会在基体中产生大量不均匀分布的位错结构,诱发析出相的非均匀形核与快速长大、粗化,损坏了合金的塑性。因此,需
水系锌离子电池由于金属锌负极理论容量高(5855 mAh cm-3和820 mAh g-1)、水兼容性良好、电极电位较低(-0.763 V vs.标准氢电极)受到广泛关注。尽管如此,二价Zn2+与正极材料之间的强静电相互作用所造成的电极结构退化、扩散动力学缓慢等问题严重限制了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发展。因此,开发能够高效、稳定、快速Zn2+储存的正极材料是推动水系锌离子电池发展的关键之一。针对以上难点,
为明确荒漠生态系统碳汇是否有助于提升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问题,文章论述了荒漠生态系统碳源/汇驱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从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及植物碳同化的角度分析了植被恢复对荒漠生态系统碳汇扩增的意义。分析表明,荒漠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产生影响的因素间协同作用研究不完善,对荒漠植被及土壤碳同化过程间的联系及碳固定后的最终走向仍然不明确,给荒漠生态系统增汇研究带来了局限性。未来应更加关注植物在干旱环
双相不锈钢因具有优秀的耐腐蚀性能和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已广泛用于海洋油气开发。然而,已报道多起海洋双相不锈钢部件因氢脆发生失效事件。到目前为止,关于双相不锈钢的氢扩散、氢陷阱以及氢脆机制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明晰。为此,本文对双相不锈钢的氢传输和氢致断裂机制展开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为双相不锈钢的应用及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以2205双相不锈钢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电化学氢渗透、多物理场有限元法、
Ni-Mn-Ga铁磁形状记忆合金具有大输出应变、高功率因子、可磁驱动的优势,使其有望满足微型传感、制动领域的应用需求。Ni-Mn-Ga合金多功能特性的来源是马氏体相变,由于马氏体相的自协作行为,导致合金实现双程形状记忆效应需要经过训练过程,难以直接实现高应变输出;另一方面,关于合金在磁场作用下产生的电阻及阻抗信号的研究非常有限,缺乏对相变相关磁电阻效应与磁阻抗效应的理论机制研究。为了解决块体多晶N
形变是材料在制造、加工和使用工程中的一个必经环节。近年来,突破“超级钢”向更高强韧、耐腐蚀的高性能材料探索已经开始,有国内学者研发出了屈服强度达到2200 MPa、延展性达到25%左右的碳钢材料。腐蚀科学表明,高强度、高延展形变的材料反较低强度、低形变材料更易发生腐蚀断裂,而目前关于材料腐蚀寿命的研究中,很少考虑高延展应变对腐蚀寿命的影响。本论文关注高延展性材料在使用中常发生的应变现象,进行应变与
共晶高熵合金兼具高熵合金广阔的成分设计空间和共晶合金铸造流动性好、微观偏析少等特点,可以满足众多精密仪器和复杂大型铸造零件的要求,为高熵合金的实际应用开辟了新的方向。但目前多主元共晶高熵合金的成分设计缺乏指导准则,这极大的限制了共晶高熵合金的成分开发和实际应用。因此,本论文以二元合金平衡相图中的共晶成分为起点,耦合各元素之间的混合焓进行共晶高熵合金的成分设计,并把此方法从四元拓展到高阶共晶高熵合金
高熵合金作为一类新型的结构材料,具有独特的显微组织和优异的综合性能如高强度和高韧性、耐摩擦磨损、耐腐蚀、耐辐照性、耐高温等,在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可期的应用潜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其中具有面心立方结构(Face-Centered-Cubic,FCC)的高熵合金通常拥有优异的塑性和适中的强度,受到了广泛关注。近年来,在众多FCC结构的高熵合金中,CoCrNi合金在室温和低温下都呈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