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差距较大始终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但由于长期以来以农补工造成的农村严重“失血”,以及城乡二元制度的顽固性,统筹城乡发展的效果并不理想。城市的快速发展虽然为农村带来一些进步,但同时也使农村资源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带来田地抛荒、村庄凋敝、乡土文化衰落等一系列问题。在社会发展领域,问题尤其严重,由于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平衡,导致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带来农村“留守”问题严峻、公共服务短缺、基础设施落后等社会问题。由于城市和农村的共生关系,农村发展严重滞后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局限于农村,城市的发展也受到了拖累。基于对城乡发展规律的认识,2006年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从社会治理被引入中国以来,研究社会治理的成果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但其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一是国内学者研究社会治理问题,大多是借鉴西方相关治理理论,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进行理论创新的较少;二是当前的研究大都是将城市治理和乡村治理分开进行的,要么是研究农村社会治理问题,要么是研究城市社会治理问题,很少将城乡社会治理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这样就陷入一种困境,虽然城市和农村的治理理论研究和实践越来越深入和精细化,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甚至由于城市和农村分别进行各自的闭环治理,反而使城市和农村的隔阂更深,以至于农村和城市的一些治理举措与城乡融合的愿景反向而行,不是促进而是拖累城乡一体化发展。一些看似是农村的问题,其实根源在城市化,仅将视野局限于农村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还得向农村之外的城市寻找方案;反之亦然,城市问题也是如此。这就是城乡社会治理问题的逻辑,也是本文的目的,即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和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理论为基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中国国情出发,结合中国实践,探索我国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路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本文共分6章。第1章为绪论。本章除了选题依据和文献综述外,还重点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进行了解读。针对学术界把治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立起来的问题,从内涵、时代意义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这一命题本身进行论证,证明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是一个真命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同时,还对城乡社会协同治理进行了分析,明确本文中“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内涵,使其与“统筹城乡发展”区别开来。
第2章主要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批判性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城乡社会治理思想,鲜明阐释了城乡社会分治的原因及其历史进步性,并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城乡社会分治的消极影响进行了深刻地批判,进而提出实现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前瞻性设想。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社会治理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本主义俄国城乡对立的状况,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联合和领导农民进行阶级革命的思想,并将其运用于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实践。在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苏联形成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带动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的道路。斯大林关于城乡社会治理的思想及实践有一定的合理之处,更有很多弊端,对其弊端及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反思,对于正确认识城乡发展问题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第3章以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主要领导人的城乡关系思想演进为线索,梳理党的主要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理论贡献。在梳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提出的“城乡兼顾”、“工农并举”、“城乡互动”、“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等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这些思想观点与当时城乡发展现状的契合程度,及其对城乡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期揭示城乡关系发展的规律性特征,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提供经验积累和有益的启示。
第4章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乡社会治理的历史进程为主线,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结合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实际,在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制度、政策、价值导向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为分析我国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经验、存在的问题打下基础。
第5章探讨中国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创新做法、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首先,分别从省域、市域、县域、村域四个层面分析了中国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创新做法。其次,梳理了中国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初步经验,包括高度重视“三农”是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基石,有序推进城镇化是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动力,统筹兼顾是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关键,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根本。再次,从城乡收入差距、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治理、农村空心化、城市病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城乡社会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最后,从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治理主体、治理体制、治理路径、治理平台等方面解析了城乡社会治理问题的根源。
第6章探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我国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路径选择。一是树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愿景,通过“农村人进城+城里人下乡”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复兴乡土文明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通过乡村振兴助力高质量发展。二是价值取向协同,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城乡社会公平发展理念、城乡包容性发展理念。三是主体协同,促进多元主体治理,加强各级政府之间的协同,以乡贤为中介促进城乡居民协同治理,推动治理结构扁平化。四是治理政策协同,建立完善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平等的产权制度、公平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城乡权益均等化。五是治理方式协同,推动村改社区,促进城乡基层治理社区化。六是治理平台协同,从网络平台城乡分离向城乡一体转变,从互联网向“互联网+”转变,从精准式管控向精细化服务转变,实现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网络化。
从社会治理被引入中国以来,研究社会治理的成果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但其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一是国内学者研究社会治理问题,大多是借鉴西方相关治理理论,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进行理论创新的较少;二是当前的研究大都是将城市治理和乡村治理分开进行的,要么是研究农村社会治理问题,要么是研究城市社会治理问题,很少将城乡社会治理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这样就陷入一种困境,虽然城市和农村的治理理论研究和实践越来越深入和精细化,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甚至由于城市和农村分别进行各自的闭环治理,反而使城市和农村的隔阂更深,以至于农村和城市的一些治理举措与城乡融合的愿景反向而行,不是促进而是拖累城乡一体化发展。一些看似是农村的问题,其实根源在城市化,仅将视野局限于农村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还得向农村之外的城市寻找方案;反之亦然,城市问题也是如此。这就是城乡社会治理问题的逻辑,也是本文的目的,即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和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理论为基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中国国情出发,结合中国实践,探索我国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路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本文共分6章。第1章为绪论。本章除了选题依据和文献综述外,还重点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进行了解读。针对学术界把治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立起来的问题,从内涵、时代意义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这一命题本身进行论证,证明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是一个真命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同时,还对城乡社会协同治理进行了分析,明确本文中“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内涵,使其与“统筹城乡发展”区别开来。
第2章主要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批判性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城乡社会治理思想,鲜明阐释了城乡社会分治的原因及其历史进步性,并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城乡社会分治的消极影响进行了深刻地批判,进而提出实现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前瞻性设想。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社会治理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本主义俄国城乡对立的状况,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联合和领导农民进行阶级革命的思想,并将其运用于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实践。在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苏联形成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带动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的道路。斯大林关于城乡社会治理的思想及实践有一定的合理之处,更有很多弊端,对其弊端及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反思,对于正确认识城乡发展问题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第3章以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主要领导人的城乡关系思想演进为线索,梳理党的主要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理论贡献。在梳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提出的“城乡兼顾”、“工农并举”、“城乡互动”、“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等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这些思想观点与当时城乡发展现状的契合程度,及其对城乡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期揭示城乡关系发展的规律性特征,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提供经验积累和有益的启示。
第4章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乡社会治理的历史进程为主线,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结合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实际,在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制度、政策、价值导向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为分析我国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经验、存在的问题打下基础。
第5章探讨中国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创新做法、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首先,分别从省域、市域、县域、村域四个层面分析了中国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创新做法。其次,梳理了中国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初步经验,包括高度重视“三农”是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基石,有序推进城镇化是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动力,统筹兼顾是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关键,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根本。再次,从城乡收入差距、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治理、农村空心化、城市病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城乡社会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最后,从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治理主体、治理体制、治理路径、治理平台等方面解析了城乡社会治理问题的根源。
第6章探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我国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的路径选择。一是树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愿景,通过“农村人进城+城里人下乡”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复兴乡土文明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通过乡村振兴助力高质量发展。二是价值取向协同,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城乡社会公平发展理念、城乡包容性发展理念。三是主体协同,促进多元主体治理,加强各级政府之间的协同,以乡贤为中介促进城乡居民协同治理,推动治理结构扁平化。四是治理政策协同,建立完善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平等的产权制度、公平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城乡权益均等化。五是治理方式协同,推动村改社区,促进城乡基层治理社区化。六是治理平台协同,从网络平台城乡分离向城乡一体转变,从互联网向“互联网+”转变,从精准式管控向精细化服务转变,实现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网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