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月经前后诸证古代文献进行系统搜集和整理,归纳探讨古代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临床收集整理导师王东梅教授辨治月经前后诸证的病例,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总结探讨导师治疗本病的用药经验。
方法:
1.采用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计算机检索《中华医典》,对古籍中有关月经前后诸证的论述进行搜集整理,同时检索中国期刊数据库,从相关现代文献中提取所涉及到的古代文献内容;手工检索山东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相关图书资料,并将计算机检索内容同相关图书内容进行对照,减少错误。对查阅到的文献资料从病名、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整理。
2.收集整理2017年09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导师门诊中符合纳入标准的113例月经前后诸证患者的详细病历资料,对所得病历资料进行预处理和规范化。使用Excel电子表格建立患者资料信息数据库,应用IBM SPSS Satistics24.0统计软件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得出导师治疗本病所用药物、药物归经、药物类别的频数及常用药对和聚类方。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以此总结探讨导师治疗本病的用药经验。
结果:
1.古代文献中无“月经前后诸证”这一病名的记载,往往根据经行前后出现的病证不同而分别论述,且记载多始于宋代,宋代之前鲜有论述,不同医籍对同一病证的病名记载亦不尽相同。本研究共收集整理本病病证22种,分别为经行身痛、经行发热、经行感冒、经行吐衄、经行头痛、经行眩晕、经行昏厥、经行情志异常、经行泄泻、经行呕吐、经行胃痛、经行便血、经行发癍、经行风疹块、经行浮肿、经行声哑、经行咳嗽、经行腰痛、经行胁气痛、经行吊阴痛、经行小便痛、经行潮热不食,对每一病证从病名、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等方面做了分析整理,同时总结探讨古代医家对于本病的认识。
2.在收集的导师治疗113例月经前后诸证患者231首处方中,共使用中药105味,总使用频数为4108次。其中使用频数>110次的药物共有16味,分别为白术、甘草、白芍、茯苓、当归、柴胡、泽兰、黄芪、牡丹皮、栀子、川楝子、夏枯草、延胡索、香附、皂角刺、川芎,为导师治疗月经前后诸证的常用药物。统计得出所用药物归经以肝、脾经为主;药物按功效类别的不同可分为16类,其中补虚药使用最多;聚类分析共得到常用药对14对和聚类方4组。
结论:
通过对月经前后诸证古代文献从病名、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可为临床辨证诊疗提供参考,同时可为本病今后研究奠定基础;通过对导师治疗月经前后诸证的临床用药经验进行分析探讨,有助于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发展,同时对临床防治亦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对月经前后诸证古代文献进行系统搜集和整理,归纳探讨古代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临床收集整理导师王东梅教授辨治月经前后诸证的病例,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总结探讨导师治疗本病的用药经验。
方法:
1.采用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计算机检索《中华医典》,对古籍中有关月经前后诸证的论述进行搜集整理,同时检索中国期刊数据库,从相关现代文献中提取所涉及到的古代文献内容;手工检索山东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相关图书资料,并将计算机检索内容同相关图书内容进行对照,减少错误。对查阅到的文献资料从病名、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整理。
2.收集整理2017年09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导师门诊中符合纳入标准的113例月经前后诸证患者的详细病历资料,对所得病历资料进行预处理和规范化。使用Excel电子表格建立患者资料信息数据库,应用IBM SPSS Satistics24.0统计软件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得出导师治疗本病所用药物、药物归经、药物类别的频数及常用药对和聚类方。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以此总结探讨导师治疗本病的用药经验。
结果:
1.古代文献中无“月经前后诸证”这一病名的记载,往往根据经行前后出现的病证不同而分别论述,且记载多始于宋代,宋代之前鲜有论述,不同医籍对同一病证的病名记载亦不尽相同。本研究共收集整理本病病证22种,分别为经行身痛、经行发热、经行感冒、经行吐衄、经行头痛、经行眩晕、经行昏厥、经行情志异常、经行泄泻、经行呕吐、经行胃痛、经行便血、经行发癍、经行风疹块、经行浮肿、经行声哑、经行咳嗽、经行腰痛、经行胁气痛、经行吊阴痛、经行小便痛、经行潮热不食,对每一病证从病名、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等方面做了分析整理,同时总结探讨古代医家对于本病的认识。
2.在收集的导师治疗113例月经前后诸证患者231首处方中,共使用中药105味,总使用频数为4108次。其中使用频数>110次的药物共有16味,分别为白术、甘草、白芍、茯苓、当归、柴胡、泽兰、黄芪、牡丹皮、栀子、川楝子、夏枯草、延胡索、香附、皂角刺、川芎,为导师治疗月经前后诸证的常用药物。统计得出所用药物归经以肝、脾经为主;药物按功效类别的不同可分为16类,其中补虚药使用最多;聚类分析共得到常用药对14对和聚类方4组。
结论:
通过对月经前后诸证古代文献从病名、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可为临床辨证诊疗提供参考,同时可为本病今后研究奠定基础;通过对导师治疗月经前后诸证的临床用药经验进行分析探讨,有助于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发展,同时对临床防治亦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