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140-5p靶向HDAC4调控生长板软骨细胞生长、分化及骨碎补总黄酮作用的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_10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肉鸡胫骨软骨发育不良(Tibial Dyschondroplasia,TD)常发生于生长周期短,体型较大肉鸡中的一种代谢性紊乱的骨骼疾病。肉鸡TD的临床表现以站立困难、运动障碍、生长性能下降、腿部骨骼畸形为特征,其典型的病理学特征为胫骨近干骺端生长板中出现无血管化、未钙化的透明“软骨栓”,生长和分化异常的生长板软骨细胞大量堆积。本课题组问卷调查显示,近几年在我国部分肉鸡养殖大省中,TD的综合发病率约为5%。由于TD的致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且常表现为亚临床症状,再加上近几年肉仔鸡饲料的严重污染,不仅对诊断和治疗TD的一线科研工作者造成困扰,还给我国肉鸡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课题组前期已经证实,TD发生后的胫骨生长板中存在大量的差异性表达的miRNA及其靶基因。为了深入探究差异性表达的miRNAs在TD中的发病原因、发病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原代生长板软骨细胞为试验模型,通过体外细胞试验揭示miR-140-5p及其靶基因对生长板软骨细胞的生长、分化的作用机制,利用福美双诱发肉鸡TD为试验模型,通过体内动物试验研究骨碎补总黄酮对TD的治疗作用和对miRNA表达变化的影响,旨为探明TD发病机制和评估中药防治效果。具体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原代生长板软骨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机械-双酶法)的建立及评估家禽长骨的生长和发育是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组成高度组织化的生长板来完成的,因此从胫骨生长板中精确分离软骨细胞并大量培养不仅能为本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细胞样本,并且为下一步探究软骨细胞的生长、分化提供必要条件。本研究采用透明质酸酶配合Ⅳ型胶原酶消化的方式,从生长板中获取软骨细胞。通过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的存活率,通过甲苯胺蓝染色、细胞免疫荧光(Col-Ⅱ、Aggrecan)和PCR进行软骨细胞的鉴定,通过血球计数法和CCK-8法检测软骨细胞的生长并绘制生长曲线,并通过细胞纯度、活细胞数和总细胞数来评估不同软骨细胞分离和培养的方法。结果显示,机械双酶法分离的细胞为生长板软骨细胞,细胞的存活率高于98%,且软骨细胞正处于增殖期均未分化。对比分析不同软骨细胞分离和培养的方法,该方法分离的生长板软骨细胞具有数量充足,无杂细胞,活力良好等优点,并且成功将软骨细胞传至第三代。综上所述,机械双酶法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原代生长板软骨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不仅为本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试验样本,还为其它原代细胞的分离和培养积累了实践经验。2.miR-140-5p在生长板软骨细胞中的功能研究miRNA参与生物体发育、细胞生长、分化、凋亡和代谢等多种功能的进程,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在转录水平检测表明,miRNA的表达程度在正常发育的动物和发育异常的病畜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前期的高通量测序结果发现,miR-140-5p的表达在TD肉鸡胫骨生长板中显著性降低,但miR-140-5p在生长板软骨细胞中发挥的功能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首先通过RT-qPCR在福美双诱发肉鸡TD的动物模型上验证miR-140-5p在生长板的表达变化和不同组织的表达谱。LV3-miR-140-5p mimics和LV3-miR-140-5p inhibitor同时转染软骨细胞,通过细胞外部形态的变化和软骨细胞生长、分化的标志物的表达变化来检测miR-140-5p对软骨细胞的功能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于正常组,miR-140-5p的表达量在TD组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与miRNA测序结果一致。且miR-140-5p在肉鸡胫骨生长板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肉鸡的内脏器官、皮肤和肌肉(p<0.01),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转染72h后,对照组的软骨细胞外部形态呈卵圆形,细胞轮廓清晰,排列紧密;mimics组的软骨细胞外部形态呈“铺路石”状,细胞形态一致且分布均匀;inhibitor组的软骨细胞外部形态不一,细胞轮廓模糊。相比于对照组,NC组和inhibitor组,过表达miR-140-5p组的软骨细胞特异性分泌标志物Col-Ⅱ、Sox9的表达量显著性上调(p<0.05或p<0.01),促软骨细胞分化标志物MEF2C、Runx2和软骨细胞肥大期标志物Col-X、COMP、IHH、MMP-13和VEGFA的表达量都显著性上调(p<0.05或p<0.01),但是miR-140-5p潜在的靶基因HDAC4的表达量降低(p<0.05或p<0.01)。研究结果表明,过表达miR-140-5p促进了生长板软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沉默miR-140-5p的表达,导致软骨细胞生长处于停滞状态,无法分化为成熟的软骨细胞。3.miR-140-5p在生长板软骨细胞中作用的机制研究miRNA在动物机体中是通过与靶mRNA碱基不完全结合,引导沉默结合序列并阻碍下一步的翻译进程或直接促使靶序列降解从而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是miR-140-5p潜在的靶基因,研究发现HDAC4通过结合促软骨细胞分化因子并抑制其活性,调控软骨细胞的肥大及软骨内成骨的进程。然而,miR-140-5p与HDAC4是否存在直接的靶向关系,HDAC4影响软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的潜在机制都是未知的。为此,本研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验证miR-140-5p与HDAC4的靶向关系;通过免疫共沉淀试验筛选与HDAC4的互作蛋白;通过HDAC4的特异性抑制剂和激动剂分别处理软骨细胞,检测HDAC4与其互作蛋白的调控关系。通过促软骨细胞分化,检测软骨细胞在培养过程中miR-140-5p、HDAC4及其互作蛋白的动态表达变化。结果显示,miR-140-5p mimic和HDAC4-WT结合显著性降低了荧光活性(p<0.01);HDAC4与Col-Ⅱ、Col-X和COMP存在互作关系;与其它组相比,HDAC4抑制剂组中促软骨细胞分化因子Runx2、MEF2C 和软骨细胞肥大标志物 Col-X、COMP、IHH、MMP-13、VEGFA的表达量都显著性上调(p<0.05或p<0.01);软骨细胞在促分化培养的条件下,Runx2、MEF2C、Col-X、COMP、IHH、MMP-13和VEGFA等的表达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上调,HDAC4的表达量处于一直下调的状态(p<0.05或p<0.01)。研究结果表明,miR-140-5p直接靶向并抑制HDAC4。HDAC4与Col-Ⅱ、Col-X和COMP存在互作并抑制软骨细胞分化,抑制膜内成骨靶蛋白BMP2,软骨内成骨信号通路IHH/PTHr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的表达。在软骨细胞生长、分化过程中Sox9、BMP2、Runx2、MEF2C、Col-X、MMP-13、COMP和VEGFA起到了关键性正向调控的作用。4.骨碎补总黄酮对肉鸡胫骨软骨发育不良的作用研究骨碎补总黄酮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常用于防治骨质疏松、骨折等其他骨骼疾病,但骨碎补总黄酮对TD是否有治疗作用尚未报道。因此,为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对肉鸡TD是否具有治疗作用,本研究将320只AA白羽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TD组(50mg/kg福美双诱发TD)、TDR组(自我恢复组)、骨碎补总黄酮组(20 mg/kg/day)。通过临床表现、生长性能、胫骨参数、生长板软骨细胞的发育和血管的生成等评估骨碎补总黄酮的治疗作用。通过RT-qPCR和Western-blot检测膜内成骨的关键因子BMP2/Runx2、软骨内成骨关键因子IHH/PTHrP、miR-140-5p及其靶基因的表达来分析骨碎补总黄酮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骨碎补总黄酮对TD肉鸡的生长性能、临床表现、胫骨参数、生长板中软骨细胞和血管都有着较好的改善效果。骨碎补总黄酮组中BMP2/Runx2、IHH/PTHrP、miR-140-5p及软骨细胞肥大标志物(Col-X、COMP、MMP-13、VEGFA)的表达水平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上调(p<0.05,p<0.01),但是HDAC4的表达一直处于下调状态(p<0.05或p<0.01)。研究结果表明,骨碎补总黄酮对福美双诱发的TD有着良好的治疗作用,它正向调控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信号轴,能上调miR-140-5p的表达,且下调HDAC4的表达。骨碎补总黄酮能促进生长板软骨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生长板血管的生成和入侵。综上,骨碎补总黄酮可以作为治疗TD的潜在药物。
其他文献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食品或饲料里生长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导致动物和人类中毒。其中T-2毒素是污染范围最广,毒性最大的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T-2毒素污染大麦、小麦、玉米、燕麦、谷类食品如大豆以及它们的加工产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人类或动物长期低剂量摄入T-2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导致呕吐、拒食、胃坏死、肠道损伤、生殖障碍、免疫功能障碍和神经毒性,且幼年生长的动物比成年动物更易受到T-2毒素的影响。研究表明
学位
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各类疾病是畜禽生产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研究免疫系统在细菌感染过程中的调节机制对于抵抗细菌入侵,保证存活率,提高畜牧生产至关重要。内毒素脂多糖(LPS)是建立系统性炎症模型最常用的天然诱导剂之一,在机体中注射LPS能诱导机体产生与革兰氏阴性菌入侵时相类似的病理反应。机体在遭遇细菌入侵时会迅速激活免疫系统分泌细胞因子,但对于机体如何精准调节病理状态下的免疫平衡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未知的
学位
弓形虫是非常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原虫,能感染人和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并寄生于这些宿主的有核细胞中。复杂的寄生环境需要虫体灵活地调整自身代谢活动以充分摄取宿主细胞中的营养物质,这种适应性调控机制对虫体建立寄生生活至关重要,但对应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由α催化亚基和β、γ调节亚基组成的AMPK复合物(AMP依赖的蛋白激酶),是细胞中能量代谢稳态的关键调控分子。实验室前期已鉴定到弓形虫中存在
学位
母猪繁殖性能是体现生产水平的重要因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现代母猪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与保育猪和生长猪的研究相比,人们对母猪饲料营养需求的研究和认知甚少。蛋氨酸是畜禽的必需氨基酸,对动物的维持、生长和发育是不可或缺的。蛋氨酸不仅是蛋白质合成的必需品,它还是甲基供体,对DNA甲基化和胆碱代谢至关重要。此外,蛋氨酸还在机体抗氧化和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作用。然而,由于妊娠和哺乳期间的胎儿生长、乳房
学位
沙门氏菌(Salmonella)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原菌,给人类健康和畜禽养殖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恩诺沙星(ENR)因具有抗菌活性强、生物利用度高、组织分配系数大等优势,是兽医临床治疗沙门氏菌感染的理想药物。然而,ENR苦味极大,严重影响适口性,迄今没有适用于猪的口服制剂上市。此外,近年来沙门氏菌对ENR的耐药性呈逐年递增趋势,为了有效延缓ENR对沙门氏菌耐药性的产生,一方面科学合理的给药方案亟待优化
学位
山羊作为实验动物进行研究或手术干预的目的,其麻醉安全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对山羊进行麻醉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主要副反应包括胃内容物反流、瘤胃臌胀、过多流涎、低血压、低氧血症等。麻醉前用药和全身麻醉相结合的方式称为多模式麻醉。多模式麻醉是通过联合用药的协同作用产生抗焦虑、顺利诱导和减少麻醉剂的用量,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个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在多模式麻醉中,合适麻醉药物和麻醉前药物的选择是决定其麻醉效果
学位
弓形虫是顶复门原虫中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弓形虫的棒状体、微线体和致密颗粒等特殊细胞器产生的分泌蛋白在弓形虫的入侵、复制及免疫逃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真核生物的分泌蛋白和膜结合蛋白的折叠、降解以及多种翻译后修饰均需要在内质网中以ATP作为能量来源或者辅助因子参与其中。但是ATP作为核苷酸大分子无法直接穿过生物膜系统进入内质网,因此需要专门的转运蛋白将其转入内质网,同时将分解产生的ADP转出内
学位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uis)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不仅对世界范围内养猪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猪链球菌感染后可导致多种疾病,包括链球菌中毒休克样综合征(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Like Syndrome,STSLS)、脑膜炎和败血症等。1998年和2005年猪链球菌在我国造成了两次流行,共导致240人感
学位
弓形虫作为一种全球分布的重要细胞内寄生原虫,可以在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感染、复制和存活,严重影响宿主的健康。由于弓形虫寄生宿主的广泛性,弓形虫病已经成为一个严重影响全球公共卫生的问题。弓形虫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时,常以缓殖子的形式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和横纹肌细胞内,形成无症状的慢性感染。在对虫体有利的环境中,缓殖子能活化成快速增殖的速殖子,这可能导致播散性感染和危及生命的脑炎。弓形虫不同的感染
学位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xPEC)能在宿主肠道外定殖,几乎能感染任何肠外部位,引发脑膜炎、膀胱炎、肾盂肾炎、腹膜炎、肺炎和败血症等,造成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耐药性迅速增加以及有效抗菌药物库日益减小的背景下,ExPEC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国际公共卫生问题,对畜禽养殖和人类健康都构成巨大威胁。ExPEC是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