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弓形虫是顶复门原虫中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弓形虫的棒状体、微线体和致密颗粒等特殊细胞器产生的分泌蛋白在弓形虫的入侵、复制及免疫逃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真核生物的分泌蛋白和膜结合蛋白的折叠、降解以及多种翻译后修饰均需要在内质网中以ATP作为能量来源或者辅助因子参与其中。但是ATP作为核苷酸大分子无法直接穿过生物膜系统进入内质网,因此需要专门的转运蛋白将其转入内质网,同时将分解产生的ADP转出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弓形虫是顶复门原虫中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弓形虫的棒状体、微线体和致密颗粒等特殊细胞器产生的分泌蛋白在弓形虫的入侵、复制及免疫逃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真核生物的分泌蛋白和膜结合蛋白的折叠、降解以及多种翻译后修饰均需要在内质网中以ATP作为能量来源或者辅助因子参与其中。但是ATP作为核苷酸大分子无法直接穿过生物膜系统进入内质网,因此需要专门的转运蛋白将其转入内质网,同时将分解产生的ADP转出内质网。弓形虫作为具有专业分泌能力的寄生原虫,理论上其内质网需要大量的ATP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折叠,但是目前关于弓形虫胞质ATP如何进入内质网以及在弓形虫生长过程中发挥何种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多种方法鉴定到一个定位于弓形虫内质网的ATP/ADP转运蛋白,并对其功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弓形虫内质网ATP/ADP转运蛋白的筛选目前关于内质网ATP/ADP转运蛋白仅在海拉细胞(AXER)及拟南芥(ER-ANT1)中有相关研究,使用AXER和ER-ANT1的蛋白序列在弓形虫数据库ToxoDB中搜索到的同源蛋白均定位于线粒体中。使用ToxoDB中的筛选功能,以跨膜结构域(≥6)和CRISPR表型值(≤-3)为筛选条件成功筛选到一个潜在的内质网ATP/ADP转运蛋白TgGT1-254580,在ToxoDB中该蛋白被命名为UDP-半乳糖家族蛋白(UDP-galactose transporter family protein),C-端具有典型的多赖氨酸(-KKQC)内质网定位信号,这种序列被认为是内质网定位的关键序列。通过定位实验证明该蛋白定位于弓形虫内质网并将其命名为TgANT。(2)弓形虫内质网ATP/ADP转运蛋白TgANT的转运能力及底物特异性验证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将TgANT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并使用[α-32P]ATP对TgANT的转运能力进行验证。结果表明TgANT对ATP和ADP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并且具有很高的底物特异性,不转运ATP和ADP之外的其他底物,反向转运实验证明TgANT具有和线粒体ATP/ADP转运蛋白相同的反向转运能力。使用Lec8细胞对TgANT的UDP-半乳糖转运能力进行检测,发现其不具有UDP半乳糖转运能力。(3)弓形虫内质网ATP/ADP转运蛋白TgANT对弓形虫体外生长的影响由于TgANT具有非常低的CRISPR表型值(-4.9),表明该基因对弓形虫的生长必不可少,不能直接敲除,因此使用Teto/off条件性敲除技术对TgANT进行表达调控。实验结果表明TgANT的缺失导致弓形虫出现严重的生长缺陷包括复制能力显著减缓,不形成可视化的空斑以及入侵能力的显著降低,表明该基因对弓形虫的正常生长至关重要。(4)TgANT缺失导致弓形虫严重生长缺陷的原因探究为了证明弓形虫严重的生长缺陷是由于内质网ATP的供应中断导致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找到了TgANT的两个保守结构域。使用亲疏水性相近的氨基酸对两个保守结构域进行突变,结果表明这两个结构域突变后TgANT不再具有ATP吸收能力。将突变后的TgANT在弓形虫UPRT位点表达后不能够救援iTgANT虫株的生长缺陷,而异源回补哺乳动物的ATP/ADP转运蛋白AXER能够回补相应的表型缺陷。进一步研究表明,TgANT缺失导致的弓形虫内质网ATP供应中断,致使弓形虫出现内质网应激,而这种不可逆转的内质网应激最终引起弓形虫凋亡比例增加。本研究聚焦弓形虫内质网ATP/ADP转运蛋白,证明了弓形虫内质网需要专门的转运蛋白将胞质ATP转运至内质网中,并且内质网中ATP的供应对于虫体生长至关重要,表现出与哺乳动物和植物细胞中完全不同的重要性。本研究为进一步理解弓形虫生长调控的分子机制、研发新型弓形虫防控药物和疫苗等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具侵袭性的癌症之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HCC的侵袭性部分是由于肝脏癌症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的存在,也称为肿瘤起始细胞。肝脏CSCs具有高度致瘤性,对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具有抗性,它们的存在是HCC难以治疗的主要原因。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已被证明可以靶向
结核病(tuberculosis,TB)主要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全球结核病报告,从1997年起全球每年新增TB患者约1000万,死亡人数约150万,我国仍是结核病重负担的国家之一。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B
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在原核和真核生物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功能。细菌的蛋白质磷酸化修饰主要由组氨酸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和酪氨酸激酶催化,其中对双组分调控系统的组氨酸激酶研究较多。近年来,细菌中的真核样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及磷酸酶(STP)受到关注,然而多数细菌有多个STK,由于功能冗余,解析每个STK的调控功能比较困难。我们发现,链球菌属的多数成员只有一套STK/STP,是研究细菌丝氨酸/苏
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是一种经蚊媒传播的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该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对多种动物易感,人感染后出现明显的脑炎症状,猪感染以繁殖障碍性疾病为主。JEV NS1’蛋白是通过核糖体移码产生的一种非结构蛋白,该类蛋白仅存在于黄病毒属乙脑血清群中,与病毒的神经侵袭力有关。我们之前的研究发现JEV NS1’蛋白能够通过靶向miR-22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食品或饲料里生长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导致动物和人类中毒。其中T-2毒素是污染范围最广,毒性最大的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T-2毒素污染大麦、小麦、玉米、燕麦、谷类食品如大豆以及它们的加工产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人类或动物长期低剂量摄入T-2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导致呕吐、拒食、胃坏死、肠道损伤、生殖障碍、免疫功能障碍和神经毒性,且幼年生长的动物比成年动物更易受到T-2毒素的影响。研究表明
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各类疾病是畜禽生产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研究免疫系统在细菌感染过程中的调节机制对于抵抗细菌入侵,保证存活率,提高畜牧生产至关重要。内毒素脂多糖(LPS)是建立系统性炎症模型最常用的天然诱导剂之一,在机体中注射LPS能诱导机体产生与革兰氏阴性菌入侵时相类似的病理反应。机体在遭遇细菌入侵时会迅速激活免疫系统分泌细胞因子,但对于机体如何精准调节病理状态下的免疫平衡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未知的
弓形虫是非常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原虫,能感染人和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并寄生于这些宿主的有核细胞中。复杂的寄生环境需要虫体灵活地调整自身代谢活动以充分摄取宿主细胞中的营养物质,这种适应性调控机制对虫体建立寄生生活至关重要,但对应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由α催化亚基和β、γ调节亚基组成的AMPK复合物(AMP依赖的蛋白激酶),是细胞中能量代谢稳态的关键调控分子。实验室前期已鉴定到弓形虫中存在
母猪繁殖性能是体现生产水平的重要因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现代母猪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与保育猪和生长猪的研究相比,人们对母猪饲料营养需求的研究和认知甚少。蛋氨酸是畜禽的必需氨基酸,对动物的维持、生长和发育是不可或缺的。蛋氨酸不仅是蛋白质合成的必需品,它还是甲基供体,对DNA甲基化和胆碱代谢至关重要。此外,蛋氨酸还在机体抗氧化和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作用。然而,由于妊娠和哺乳期间的胎儿生长、乳房
沙门氏菌(Salmonella)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原菌,给人类健康和畜禽养殖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恩诺沙星(ENR)因具有抗菌活性强、生物利用度高、组织分配系数大等优势,是兽医临床治疗沙门氏菌感染的理想药物。然而,ENR苦味极大,严重影响适口性,迄今没有适用于猪的口服制剂上市。此外,近年来沙门氏菌对ENR的耐药性呈逐年递增趋势,为了有效延缓ENR对沙门氏菌耐药性的产生,一方面科学合理的给药方案亟待优化
山羊作为实验动物进行研究或手术干预的目的,其麻醉安全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对山羊进行麻醉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主要副反应包括胃内容物反流、瘤胃臌胀、过多流涎、低血压、低氧血症等。麻醉前用药和全身麻醉相结合的方式称为多模式麻醉。多模式麻醉是通过联合用药的协同作用产生抗焦虑、顺利诱导和减少麻醉剂的用量,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个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在多模式麻醉中,合适麻醉药物和麻醉前药物的选择是决定其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