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靶向唑来膦酸递送系统的构建及其对耐药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kycc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脑胶质瘤(glioma)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恶性肿瘤,具有预后差、复发率高以及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后联合放疗及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化疗。但是,脑胶质瘤细胞极易对TMZ产生耐药性,导致TMZ疗效降低甚至丧失。因此,临床迫切需要开发新的脑胶质瘤治疗方法。脑胶质瘤相关巨噬细胞(glioma associated macrophage,GAM)包括分布于脑胶质瘤微环境中的小胶质细胞和骨髓源性巨噬细胞。GAM分泌的相关因子(如TGF-β)可促进脑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脑胶质瘤组织的低氧环境更有利于募集M2型GAM至肿瘤组织,进而促进脑胶质瘤部位血管生成。研究表明,选择性消除M2型GAM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恢复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监视。因此,耗竭M2型GAM是一种治疗耐药脑胶质瘤的新策略。唑来膦酸(zoledronate,ZOL)为双膦酸盐化合物,可通过阻断甲羟戊酸途径中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FPPS)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同时,ZOL可消除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提高肿瘤部位M1型巨噬细胞的比例,具有逆转脑胶质瘤组织免疫抑制微环境的潜力。然而,由于ZOL对骨组织具有高亲和力,难以有效地蓄积在脑胶质瘤部位,因此需要构建合适的递药系统将ZOL递送至脑胶质瘤部位。小胶质细胞可通过脑胶质瘤细胞分泌的相关因子(CX3CL1和CSF-1),被募集至脑胶质瘤部位,因此采用小胶质细胞膜包被纳米粒,制备核壳型仿生纳米粒,可将ZOL递送至脑胶质瘤部位。此外,由于肿瘤细胞内谷胱甘肽(GSH)浓度远高于血液和组织液,采用具有谷胱甘肽响应的载体包载ZOL,可使ZOL在脑胶质瘤细胞内释药,发挥抗耐药脑胶质瘤作用。目的:采用具有GSH响应的聚二硫二丙酸丙二醇酯包载ZOL,形成纳米粒的核,以小胶质细胞(BV2细胞)膜为壳,采用挤压法制备核壳型仿生纳米粒,将ZOL靶向递送至脑胶质瘤部位,抑制耐药脑胶质瘤细胞生长,同时逆转脑胶质瘤组织的免疫抑制微环境,发挥协同抗耐药脑胶质瘤作用。方法:1.以二硫二丙酸和丙二醇为原料,合成聚二硫二丙酸丙二醇酯,通过核磁氢谱及红外光谱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2.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ZOL纳米粒核(ZOL@NPs),并对制备处方工艺进行优化;采用挤压法将BV2细胞膜包被于ZOL@NPs表面,制备核壳型仿生纳米粒(ZOL@CNPs);采用动态激光粒度仪、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ZOL@CNPs的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形态、稳定性、释药特性及溶血作用进行表征。3.采用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考察ZOL@CNPs对GL261细胞及耐替莫唑胺GL261细胞(GL261/TR细胞)的细胞毒性;采用细胞迁移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研究ZOL@CNPs对GL261细胞和GL261/TR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4.采用GSH及ROS检测试剂盒测定ZOL@CNPs对GL261/TR细胞中GSH水平及ROS水平的影响。5.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ZOL@CNPs对GL261/TR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及上皮间质转换(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6.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ZOL@CNPs对HUVEC细胞微管形成能力的影响。7.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及HPLC考察GL261/TR细胞对ZOL@CNPs的摄取;采用CLSM考察GL261/TR细胞与BV2细胞、RAW264.7细胞、HT-22细胞共孵育时,ZOL@CNPs在4种细胞中的蓄积;采用CLSM考察GL261/TR细胞对ZOL@CNPs的摄取机制以及CX3CL1及CX3CR1对GL261/TR细胞摄取ZOL@CNPs的影响。8.采用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 End3细胞)构建体外血脑屏障,通过HPLC考察ZOL@CNPs跨体外血脑屏障转运效率及其机制。9.通过脑部注射Luc-GL261/TR细胞,构建小鼠原位耐药脑胶质瘤模型,采用活体成像仪观察ZOL@CNPs在原位耐药脑胶质瘤小鼠体内的分布以及ZOL@CNPs对原位耐药脑胶质瘤生长的抑制作用。10.采用H&E染色观察ZOL@CNPs对原位耐药脑胶质瘤组织细胞形态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实验研究ZOL@CNPs对原位耐药脑胶质瘤组织内凋亡及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ZOL@CNPs对原位耐药脑胶质瘤肿瘤组织内M1型GAM与M2型GAM比例的影响,采用ELISA方法检测ZOL@CNPs对耐药脑胶质瘤组织内M1型GAM及M2型GAM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ZOL@CNPs对原位耐药脑胶质瘤小鼠肿瘤组织内TUNEL阳性细胞以及Ki67、HIF-1α、CD31表达的影响。11.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ZOL@CNPs对原位耐药脑胶质瘤小鼠血清中尿素氮(BUN)和肌酐(CREA)的含量,以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的影响。采用H&E染色观察ZOL@CNPs对原位耐药脑胶质瘤小鼠主要正常器官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1.合成了聚二硫二丙酸丙二醇酯,核磁氢谱及红外光谱证实为目标化合物。2.ZOL@CNPs平均粒径为204 nm,平均zeta电位为-20.68 m V,载药量为4.73%,且具有谷胱甘肽敏感释药特性。3.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细胞迁移及细胞侵袭实验结果表明ZOL@CNPs在体外对GL261细胞和GL261/TR细胞均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可抑制GL261细胞和GL261/TR细胞的克隆形成,以及GL261细胞和GL261/TR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作用强于同浓度ZOL@NPs。4.ZOL@CNPs降低了GL261/TR细胞内GSH水平,提高了GL261/TR细胞内ROS水平,而且作用强于同浓度的ZOL@NPs。提示ZOL@CNPs可打破GL261/TR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造成氧化应激,加剧GL261/TR细胞的凋亡。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ZOL@CNPs可降低GL261/TR细胞中Bcl-2、N-cadherin、CD44及TGF-β蛋白表达,增加E-cadherin、Bax、Caspase 3及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提示ZOL@CNPs可激活GL261/TR细胞中Caspase依赖的凋亡途径,可抑制GL261/TR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发生。6.ZOL@CNPs体外可抑制HUVEC细胞微管形成,提示ZOL@CNPs能够抑制血管形成。7.GL261/TR细胞对ZOL@CNPs的摄取显著高于ZOL及ZOL@NPs;当GL261/TR细胞与BV2细胞、RAW264.7细胞、HT-22细胞共孵育时,ZOL@CNPs更多的蓄积在GL261/TR细胞中,而ZOL@NPs更多的蓄积在BV2细胞及RAW264.7细胞中;GL261/TR细胞通过小窝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以及大胞饮途径摄取ZOL@CNPs;当阻断GL261/TR细胞中CX3CL1及ZOL@CNPs中CX3CR1时,GL261/TR细胞对ZOL@CNPs的摄取显著减少。提示ZOL@CNPs通过CX3CR1与CX3CL1的相互作用选择性蓄积于GL261/TR细胞中。8.ZOL@CNPs跨体外血脑屏障转运效率显著高于ZOL及ZOL@NPs;ZOL@CNPs跨体外血脑屏障转运后,仍可有效地蓄积于GL261/TR细胞中;当加入细胞因子CX3CL1、CSF-1及GL261/TR细胞时,ZOL@CNPs体外跨血脑屏障转运效率显著提高。提示GL261/TR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CX3CL1及CSF-1可牵引ZOL@CNPs有效地跨血脑屏障并蓄积至耐药脑胶质瘤区域。9.成功建立了原位耐药脑胶质瘤小鼠模型。相比于ZOL@NPs,ZOL@CNPs更多的蓄积于小鼠原位耐药脑胶质瘤部位。ZOL@CNPs可抑制小鼠原位耐药脑胶质瘤的生长,延长原位耐药脑胶质瘤小鼠的生存时间,且作用优于ZOL及ZOL@NPs。10.H&E染色结果显示,ZOL@CNPs治疗组肿瘤区域显著缩小,而且肿瘤细胞病理性核分裂显著减少。ZOL@CNPs治疗组小鼠耐药脑胶质瘤组织中Bcl-2、N-cadherin、CD44、TGF-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E-cadherin、Bax、Caspase 3、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ZOL@CNPs显著增加了耐药脑胶质瘤组织中TUNEL阳性细胞数,降低了耐药脑胶质瘤组织Ki67的表达。与生理盐水组相比,ZOL@CNPs显著提高了耐药脑胶质瘤组织中M1型GAM与M2型GAM之间的比例,以及M1型GAM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ZOL@CNPs显著降低了耐药脑胶质瘤组织HIF-1α以及CD31的表达。11.ZOL@CNPs对原位耐药脑胶质瘤小鼠血清中ALT和AST的活性,以及BUN和CREA的含量无显著影响。H&E染色结果显示,ZOL@CNPs对原位耐药脑胶质瘤小鼠主要正常器官组织未造成明显损伤。结论:ZOL@CNPs具有GSH敏感的响应特性,可在耐药脑胶质瘤细胞分泌的CX3CL1及CSF-1的作用下被募集至小鼠原位耐药脑胶质瘤区域,显著抑制小鼠原位耐药脑胶质瘤的生长。ZOL@CNPs通过激活Caspase依赖的凋亡途径、抑制上皮间质转换、逆转耐药脑胶质瘤组织的免疫抑制微环境和缺氧微环境,诱导耐药脑胶质瘤细胞凋亡、减弱耐药脑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发挥显著的协同抗小鼠原位耐药脑胶质瘤作用。该项研究为构建脑胶质瘤靶向递药探索了新方法。
其他文献
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疾病,脑梗死占脑卒中的60-90%,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1]。根据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脑梗死最常见的亚型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其中最常累及前循环大血管,包括颈内动脉以及大脑中动脉[2]。目前血管内治疗是治疗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有
学位
研究背景 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是致死率最高的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且呈年轻化发病趋势。卵巢癌无典型的早期症状,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达进展期,III期和IV期患者5年总的存活率低于30%。然而,对于诊断为I期和II期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高达89%和71%。手术治疗是卵巢癌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放化疗为辅助治疗。由于卵巢癌患者的预后与诊断时的分期及早期治疗息息相关,因此,寻找新的有
学位
【背景与目的】颅底凹陷(Basilar invagination,BI)属于颅颈交界区(Craniocervical junction,CCJ)畸形,影像学上往往表现为齿突高于正常水平,甚至突入枕骨大孔,压迫脑干、脊髓等神经结构,进而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颅底凹陷等颅颈交界区畸形的诊断通常根据影像学资料的长度或角度参数而得出。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参数推陈出新,在提高诊断效能的同时,根
学位
[研究背景]免疫治疗颠覆性地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策略,目前临床上最广泛、最成功使用的是免疫治疗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如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抗原 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4,CTLA-4)和程序性死亡蛋白 1/配体 1
学位
研究背景:在临床中,不同的麻醉药物可以引起相同的意识消失状态,但其脑电信号差异较大[9]。目前的研究显示年龄是造成麻醉期间脑电图特征变化的重要因素[10],因此利用脑电进行麻醉管理中,需要综合年龄考虑。现在以脑电为监测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无创麻醉深度和脑功能状态监测[11]。已有的证据显示,基于这一监测的麻醉管理可以降低术后谵妄(POD)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12-14],但仍存在争议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国65岁以上人群中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PD的运动症状包括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不稳等,同时也伴有各种非运动症状。睡眠障碍是PD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高达90%的PD患者都有包括失眠、日间嗜睡、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和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在内的各种睡眠障碍
学位
1研究背景瓷贴面因微创、美观、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现已成为前牙美学微创修复的主流技术之一。随着国内医学美容和民营口腔行业的快速发展,前牙瓷贴面修复技术也迅速普及并被广泛地应用。与快速增长的临床应用率不匹配,国内前牙瓷贴面修复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尚缺乏有效的流行病学数据分析。前牙瓷贴面的修复效果包括颜色、形态、粘接性能、长期稳定性等多个方面的性能评价,关于瓷材料性能、粘接材料性能等基础研究的报道较多,关
学位
研究背景:世界首例面部移植(Facial transplantation,FT)患者,同期在腋窝下皱襞移植了一块皮瓣,作为监测面部排斥反应的前哨,每次发生排斥反应时均能通过前哨皮瓣(Sentinel flap,SF)明显观察到,并避免了因活检导致的FT美观损失。国内西京医院于2006年成功开展了世界第二例,亚洲首例FT。此例患者术后发生了4次排斥反应,每次发生时,皮肤均有发红、斑片样改变,很容易被
学位
牙外伤(Traumatic dental injury,TDI)是指牙齿受到急剧创伤,特别是打击或者撞击所引起的牙体硬组织、牙髓组织和牙周支持组织等的损伤。牙外伤是口腔常见的急症,是仅次于龋病造成儿童牙齿缺损或缺失的第二大疾患。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来说,牙外伤不仅会对儿童的牙合颌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阻碍,也会对儿童的心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由于儿童颌面部骨骼发育的特点,受到外伤时常会造成牙齿的移位性损
学位
利用口内扫描仪获取患者口内软硬组织模型是口腔数字化技术的起始环节,口内扫描仪的扫描精度至关重要,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扫描策略与扫描范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且与临床应用中具体扫描方案的确定关系密切。关于口内扫描仪扫描策略与扫描范围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是目前尚未见到口内扫描仪临床应用中如何确定具体扫描方案的相关报道。本研究选择不同口内扫描仪,分析比较扫描策略和扫描范围对其扫描精度偏差的影响,以期为口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