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牙瓷贴面修复的应用现状调查及临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tor025castor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背景瓷贴面因微创、美观、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现已成为前牙美学微创修复的主流技术之一。随着国内医学美容和民营口腔行业的快速发展,前牙瓷贴面修复技术也迅速普及并被广泛地应用。与快速增长的临床应用率不匹配,国内前牙瓷贴面修复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尚缺乏有效的流行病学数据分析。前牙瓷贴面的修复效果包括颜色、形态、粘接性能、长期稳定性等多个方面的性能评价,关于瓷材料性能、粘接材料性能等基础研究的报道较多,关于临床操作技术相关影响因素的报道却非常有限。新型超薄瓷贴面因为更薄的修复体厚度具有更理想的微创性和透光性,但是其修复体颜色是否会受到粘接剂颜色和基牙颜色的影响,尚未见报道。瓷贴面边缘缺陷也是其术后并发症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临床瓷贴面粘接后边缘粘接材料的清理和界面处理方式不一,也缺乏有效的科学研究可供参考。2研究目的调查研究国内口腔医生应用前牙瓷贴面修复的临床现状,了解现阶段开展瓷贴面修复技术的口腔医生群体的基本情况以及对于瓷贴面修复技术知识体系的认知、态度及相关临床行为,探讨影响瓷贴面修复效果的主要因素。评价粘接剂种类和基牙颜色对超薄瓷贴面修复体颜色的影响,比较几种不同边缘处理方式对前牙瓷贴面修复体边缘质量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前牙瓷贴面修复临床效果的因素,为临床操作指导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3主要研究方法3.1通过Delphi法构建调查问卷,借助网络问卷调查平台和社交工具发布问卷,对我国口腔医生应用前牙瓷贴面修复的现状进行调查,以及进行受试者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调查。分析口腔医生的群体差异及现阶段影响瓷贴面修复效果的因素。3.2借助酶标仪和分光光度计检测2类6种粘接剂:酸蚀&冲洗型3种:Ivoclar Syntac?heliobond(SH)、3M Adper TM Single Bond 2(SB2)、Bisco One-Step Plus(OSP);通用型3种:Ivoclar Tetric?N Bond Universal(TN)、3M Single Bond Universal(SBU)、Bisco ALL-Bond Univeral(ABU)。分析用于超薄瓷贴面粘接的不同种类粘接剂的颜色差异。构建包含瓷贴面、树脂粘接剂、树脂水门汀及IPS Natural Die树脂基牙的超薄瓷贴面修复体研究模型,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各组瓷贴面修复体的颜色并记录L*a*b*值,计算色差值ΔE,探讨不同种类粘接剂及基牙颜色对超薄瓷贴面修复体颜色的影响。3.3模拟临床实际情况设计瓷贴面粘接边缘的2种粘接材料清理方式(刮治器清理、小毛刷清理)和4种抛光方式(不处理、抛光车针处理、抛光轮处理、抛光车针和抛光轮联合处理),共8个处理组,分别进行粘接边缘处理。体式显微镜、Image J软件分析,比较评价各组瓷贴面粘接边缘的粘接材料残留率。使用三维形貌扫描仪观察测量各处理组瓷贴面粘接边缘的表面粗糙度和三维形貌,借助体式显微镜和FE-SEM观察粘接边缘的微观表面形貌。4结果与结论4.1口腔医生的前牙瓷贴面应用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共1004人参与调查,其中男性51.99%,女性48.01%,年龄主要集中在31-40岁之间(50.40%),学历以本科(45.42%)为主,医师(41.24%)和主治医师(30.28%)占大多数,执业地点多为口腔诊所(65.44%),全科口腔医生占比最高为77.39%,专科口腔医生中以修复科医生(71.81%)为主。针对开展前牙瓷贴面修复的中青年民营口腔医生为主体的人群,进行规范化瓷贴面修复技术的推广,增加系统的规范化操作培训,有助于提高瓷贴面修复临床操作技术水平和成功率。4.2目前瓷贴面临床使用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修复体的颜色及边缘缺陷上,这类问题在试戴时(57.09%)和修复后都有很高的反馈率,修复术后与颜色和边缘相关的并发症约占52.28%。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瓷贴面修复体颜色和修复体边缘的相关临床因素,为提高其临床效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4.3口腔医生前牙瓷贴面修复的KAP调查发现,国内口腔医生对于瓷贴面修复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较高,但是规范化意识和操作有待提高。4.4粘接剂种类、基牙颜色、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超薄瓷贴面修复体的颜色有显著影响(P<0.001)。当基牙颜色相同时,OSP与ABU间色差不显著,其余4组间的色差有统计学意义:TN>SH,SBU>SB2(P<0.05)。当粘接剂种类相同时,TN和SBU不同基牙颜色修复的超薄瓷贴面修复体色差间有显著性差异:TN组,ND2>ND3=ND1>ND4(P<0.05);SBU组,ND1>ND2>ND3>ND4(P<0.05)。进行超薄瓷贴面修复时,应根据基牙颜色选择适宜的粘接剂进行粘接修复。当基牙比色为ND1和ND2时,应选择酸蚀&冲洗型粘接剂,通用型粘接剂可能对修复体颜色产生影响;基牙比色为ND3和ND4时,使用通用型粘接剂不会对瓷贴面修复体颜色产生影响,还可简化操作、降低粘接技术敏感性。4.5边缘处理方式对瓷贴面边缘的树脂粘接材料残留率和表面粗糙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无论使用刮治器还是小毛刷清理边缘多余的粘接材料,单独一种清理方法均无法达到良好的清除效果,树脂粘接材料的残留率均较高(刮治器11.08±5.75%;小毛刷79.21±8.92%),小毛刷组显著高于刮治器组。联合使用金刚砂车针和抛光轮进行抛光,可有效降低残留率,在8个不同处理组中,小毛刷联合金刚砂车针和抛光轮处理后的边缘树脂粘接材料的残留率最低(0.48±0.33%)。4.6边缘处理方式对瓷贴面边缘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有显著性影响。金刚砂黄标车针与抛光轮抛光均可有效改善其粘接边缘的表面粗糙度,获得更加平整光滑的表面,但是无法改善刮治器处理产生的较深的边缘缺陷。故在临床工作中建议使用小毛刷在预固化前清除瓷贴面边缘残留的树脂粘接材料,以获得相对完整的粘接表面,随后联合使用金刚砂车针及抛光轮进行序列抛光可获得光滑、连续的粘接界面边缘。
其他文献
背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我国儿童骨科最为常见的畸形之一。儿童DDH应当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若延误诊治或治疗方式不恰当,将使患儿髋关节逐步出现一系列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最终可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大龄儿童DDH因其髋关节病变严重,预后较差,对于大龄儿童的手术治疗成为DDH诊疗中的热点和难点。作为一种髋臼重定向手术,骨盆三联截骨术即TPO的多种截骨方式为不同学者所报道,其中T?nnis于1981年所报道
学位
背景:过去20年来,世界范围内肝细胞肝癌(HC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不同阶段的肝细胞肝癌,需要考虑患者的疾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才能在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对肝功能的损害,最大可能的提高患者的生存。巴塞罗那肝癌分期(BCLC分期)是西方国家评价肝细胞肝癌患者预后最常用的分期体系,对于BCLC分期为中期的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目前国际指南推荐的标准治疗。团队此前通过大样本
学位
牙拔除术是牙槽外科最基础的手术。与其他手术一样,牙拔除术可能会引起各种术后反应及并发症,此外还可能造成牙槽骨的改建,从而对患者生活及后期治疗产生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多种材料被尝试用于拔牙窝充填,但效果差异较大。可吸收胶原蛋白海绵(absorbable collagen sponge,ACS)是胶原蛋白(来自动物或基因工程)经一系列复杂工艺制成的海绵状生物材料。其原料与人I型胶原结构高度相似,具有
学位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痴呆的最重要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截至目前其机制仍然不清,也给其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AD的治疗方面,国内外研究者面向其不同的病理过程,均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但是仍然缺乏有效的手段遏制病程的进展。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包括干细胞在内的多种具有组织修复及再生能力的细胞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并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通过组织工程移植,干细胞移植,调节
学位
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疾病,脑梗死占脑卒中的60-90%,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1]。根据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脑梗死最常见的亚型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其中最常累及前循环大血管,包括颈内动脉以及大脑中动脉[2]。目前血管内治疗是治疗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有
学位
研究背景 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是致死率最高的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且呈年轻化发病趋势。卵巢癌无典型的早期症状,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达进展期,III期和IV期患者5年总的存活率低于30%。然而,对于诊断为I期和II期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高达89%和71%。手术治疗是卵巢癌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放化疗为辅助治疗。由于卵巢癌患者的预后与诊断时的分期及早期治疗息息相关,因此,寻找新的有
学位
【背景与目的】颅底凹陷(Basilar invagination,BI)属于颅颈交界区(Craniocervical junction,CCJ)畸形,影像学上往往表现为齿突高于正常水平,甚至突入枕骨大孔,压迫脑干、脊髓等神经结构,进而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颅底凹陷等颅颈交界区畸形的诊断通常根据影像学资料的长度或角度参数而得出。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参数推陈出新,在提高诊断效能的同时,根
学位
[研究背景]免疫治疗颠覆性地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策略,目前临床上最广泛、最成功使用的是免疫治疗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如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抗原 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4,CTLA-4)和程序性死亡蛋白 1/配体 1
学位
研究背景:在临床中,不同的麻醉药物可以引起相同的意识消失状态,但其脑电信号差异较大[9]。目前的研究显示年龄是造成麻醉期间脑电图特征变化的重要因素[10],因此利用脑电进行麻醉管理中,需要综合年龄考虑。现在以脑电为监测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无创麻醉深度和脑功能状态监测[11]。已有的证据显示,基于这一监测的麻醉管理可以降低术后谵妄(POD)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12-14],但仍存在争议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国65岁以上人群中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PD的运动症状包括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不稳等,同时也伴有各种非运动症状。睡眠障碍是PD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高达90%的PD患者都有包括失眠、日间嗜睡、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和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在内的各种睡眠障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