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育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法律应该好好地加以保护。我国的制定法并未使用过“生育权”的表达,但这并不代表不存在生育权法律制度。通过比较可知,由于生育行为自身特性的根本性影响与传统婚姻伦理及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深蒂固,我国法律规范更强调生育权的义务性和身份性。这种逻辑从上至下地体现在不同层级的法律文件中,尤其是社会抚养费制度和生育保险制度,某种程度上不利于生育权的保护。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生育权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育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法律应该好好地加以保护。我国的制定法并未使用过“生育权”的表达,但这并不代表不存在生育权法律制度。通过比较可知,由于生育行为自身特性的根本性影响与传统婚姻伦理及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深蒂固,我国法律规范更强调生育权的义务性和身份性。这种逻辑从上至下地体现在不同层级的法律文件中,尤其是社会抚养费制度和生育保险制度,某种程度上不利于生育权的保护。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生育权的基本逻辑,包括生育自由作为基本人权的正当性论证和生育权作为一项实证权利的斗争史和法律化过程。借由自然法思想家的主张,通过推演得出生育是人的天性,生育自由具有自然权利的特征。但这种自由和权利是受限制的,具体表现在生育自由和生命权、健康权和婚姻自由等其他基本人权发生冲突时。生育自由的法律化开始于近代的女权主义运动,她们在挖掘父权社会建构社会性别的制度土壤时发现生育才是造成性别不平等的根源,于是要求拥有决定不生育的自由。女权主义运动的成果使得生育权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以司法判例的形式、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以法律文件形式确定下来。第二部分是对我国生育权法律制度司法考察。本部分对抽取的378份有效样本从实体权利和司法程序上进行考察发现:(1)在侵害来源上,生育权面临着配偶或伴侣、医疗机构、机动车交通事故、用人单位和行政机构的侵害;女性生育权比男性更易受侵害。在权利性质上,积极生育权比消极生育权更易受侵害。(2)在裁判结果上,民事案件中和一审程序中的生育权受保护程度最高。总体而言,法院更倾向于支持女性涉生育权诉求。(3)涉生育权的行政案件中,男女的涉生育权的诉求支持率都很低。同时发现我国生育权法律制度在生育权的规范地位和具体请求权规范上存在一些问题。对于生育权的权利地位,公法并未充分确认,反而强调生育的政策义务性。但公法的模糊表达使得其他的法律、地方性法规等将其理解为一种法定义务,具体表现为违反计划生育而被征收社会抚养费被定性为“违法”、违反计划生育不能享受应有的生育保险待遇。第三部分是通过探讨生育行为的自然特征与从古至今人们对生育及其意义的认知变化,试图对现有生育权法律制度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做一种还原。基于生理基础和生育责任的不对等,男女生育权在不同生育阶段中具有不同优先权。这也是以《婚姻法解释(三)》第9条为代表的法律规范的法理及伦理基础。人们对生育及其意义的认知主要表现在传统生育观念和计划生育政策上。执政党对生育、人口以及经济发展的关系阐述深刻影响着国家介入私人生育空间的程度和逻辑。第四部分是我国生育权保护的调整方向和立法建议。本文认为在以往支撑强身份性和强义务性生育权法律制度的社会基础逐渐变化的今天,尤其是生殖技术的发展带给生育方式和婚姻家庭伦理巨大冲击的背景下,首先需要在公法层面正式承认每个自然人的生育权,赋予其应有的法律地位。其次在私法中规定自然人之间、夫妻之间的生育权行使秩序,其中就包括对不同生殖方式的规制和侵权赔偿规定等重要问题,弥补《民法典》在具体问题上规范供给不足的问题。
其他文献
夫妻债务问题因牵涉主体广,利益衡平所需考量因素多,长期以来困扰着审判与执行部门。夫妻债务的既有研究多从实体方面探究相关问题,诉讼法方面立法与学理研究尤其是关于夫妻债务共同诉讼模式的构造研究付之阙如,使得涉夫妻债务案件审理进程中的被告主体范围不够明确、判决既判力的涵摄范围不够清晰,不利于对夫妻债务法律关系中各方实体及诉讼权利的有效保障,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债权人的正当权益难以实现或夫妻非举债方的权益被不
2020年年底发布的《专利审查指南修改意见(第二批征求意见稿)》在整体上降低了涉及计算机程序发明的可专利性标准,一时之间引起广泛讨论。涉及计算机程序发明的可专利性标准如同入门的门槛,对于具体的专利申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为美国、欧盟、加拿大以及我国等国家和地区所不断调整。但是,我国在涉及计算机程序发明的判断标准上进行的研究有限,尚未达到平衡专利权人私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良好效果。故本文将对采用
功能性特征在表述上固有的模糊性,不仅导致专利权的边界不清晰,也使得其所限定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超出发明人实际作出的技术贡献,对社会公众限制过多,甚至可能压缩后续创新空间。尽管如此,功能性特征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我国当前实践中对功能性特征的解释原则混乱、认定标准操作性不强、具体侵权判定规则有所分歧,致使涉及功能性特征的案件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和焦点。故此,本文结合国内外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相
股东代表诉讼设有前置程序及其豁免规则,意在衡平公司内部治理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自2005年我国《公司法》引进股东代表诉讼及前置程序规则以来,学界多期望以前置程序之设定,穷尽内部救济,给予公司自正其错的机会,促成公司利益最大化。然,前置程序规则的展开是否一如立法所愿,实现降成本、抑滥诉、提效率以及护权利之效用?为作回答,笔者通过法律实证研究的分析方法,收集股东代表诉讼相关案例,重点对前置程序规则在司
马克思的自由时间思想是其关于人的解放理论的重要内容。本文选取“自由时间”这一论题,解读自由时间对于分析人的生存状态和批判私有制的积极作用。本文首先厘清马克思的自由时间思想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发展,从感性时间观到自由时间思想马克思除了自身的思考,也受到了费尔巴哈和赫斯思想的影响。感性时间观是时间作为真实可感知的现象时间的发展对作为主体的个人的显现,由于受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和赫斯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费尔巴
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全国法院破产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以下简称“《会议纪要》”),对关联企业破产实质合并问题进行了概括性的规定。但事实上,实质合并在司法实践中早有先河。正因为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在《会议纪要》颁布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关联企业破产实质合并的司法适用混乱而模糊。即使是在《会议纪要》颁布后,也由于其规定过于笼统,而导致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性难以充分体现。本文通过对《会议纪要》颁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目标已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以优质的营商环境刺激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力已成为新时代经济治理的应有之义。然,“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因此以良法促进善治,以法治保障发展,已经成为保障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中,优化营商环境的立法作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激发市场主体经济活力中举足轻重的一环亦日渐呈现在我们的
自21世纪初新浪公司开创出通过VIE模式在境外上市的路径,VIE(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模式在中国已经有了20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国企业应用VIE模式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税务问题,例如如何确定VIE结构中不同层级的企业主体应当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如何防止VIE结构企业逃避税收监管,能否将VIE结构中的不同主体认定为关联方,并调整企业之间因为交易产生的所得税税额。加之VI
行政赔偿作为国家赔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行政赔偿制度的功能发挥,有赖于行政赔偿争议的有效解决。在行政赔偿案件审理过程中,因果关系作为连结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行为与损害结果的纽带,直接影响着行政赔偿责任的判断。所以,正确理解和把握行政赔偿因果关系,对于行政赔偿案件的审理至关重要。但是,由于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和细化的法律规定,行政赔偿因果关系
刑罚作为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措施,是依法打击毒品犯罪的有力手段,而量刑是否公正、合理又是能否恰当地运用刑罚手段打击毒品犯罪的关键问题。通过考察规范可知,在毒品犯罪中,毒品数量的多少是影响量刑结果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想进一步提升毒品犯罪刑罚措施的合理化程度,推动我国禁毒刑法体系的科学化发展,就应当认真地对待毒品数量问题。毒品犯罪量刑中的毒品数量问题着实存在诸多疑问,并伴随着禁毒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