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漫游者》中的后人类身体和主体性建构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_pr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吉布森是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他的代表作《神经漫游者》背景设定在后现代社会,描绘了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作用下,人类的身体和精神受到了双重冲击,由此出现了以凯斯、莫利为代表的后人类转向。深究其中,《神经漫游者》中对于后人类身体的异化描写十分深刻,后人类通过对身体边界的解构与重构对人的本质概念造成一种冲击。而在后人类语境中,后人类的主体性也在身体本位和机器他者的关系中得以转变。本次研究以身体理论和主体理论为基本理论框架,对《神经漫游者》中的后人类身体和主体建构过程进行研究,旨在探究基于生物工程技术对人体的改造路径,解读人机结合的后现代语境下后人类主体的建构过程,为后人类主体性的转变研究提供话语空间。论文共分为两章:
  第一章借助哈拉维提出的三个边界缺口聚焦作品中的后人类身体,研究发现通过对身体边界的解构,《神经漫游者》中的后人类主要分为牛仔(意识与机械连接进入虚拟空间)、人机结合的赛博格和克隆人三种,他们将身体建构成为信息,其对人的本质概念造成一定冲击。后人类身体本身具有混杂性,总是与机器联结在一起,“后人类”作为一个积极概念和一种流动的能指,将目前被归为人类以外的他者的属性纳入其中,由此出现了后人类转向。而这个转向又必然会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机遇。后人类的新的主体性也在身体本位和机器他者的关系中逐渐生成。
  第二章以后人类的分类为参照聚焦其中的主体建构过程,通过对凯斯、莫利和3简的主体建构过程进行研究,发现后人类语境下的主体建构仍依附于身体,在身体/机器、真实/虚拟和男性/女性等二元对立结构的相互作用中,后人类的主体性逐渐显现。究其实,信息时代并非表明身体的消失,而是标志着某种特殊主体性的出现,这种主体性由身体与他者(技术)相互交叉而构成。由此得出结论,对人类身体界限的解构带来了主体的转变,即人类主体边界的拓展与重新认知。在后人类语境下,机器属于人类身体的一部分,技术对身体的改造帮助后人类扩张了认知的参数,人类的功能也因之扩张。因此,对身体进行改造的后人类并没有抛弃身体,而是通过对身体的改造进一步拓展了主体边界。
  在身体理论和主体理论框架内,本文探索了《神经漫游者》中的异化的后人类身体,以及后人类语境下的主体建构过程,试图为后人类主体性的转变研究提供话语空间。研究发现,在后现代社会,人类身体通过融合代表他者属性的机器,形成了全新的被异化的后人类身体形象。而在由此形成的全新的后人类转向下,后人类陷入了主体认同危机。在这种境况下,后人类如何建构自身的主体性突显出其重要性。通过对小说中后人类的主体建构过程进行重现,可以发现后人类凭借全新的被改造的后人类身体拓展了主体边界,重新建构了更为能动的和多元的主体概念。后人类及其新的主体性的建构迫使人们更加深刻地反思人的本质内涵,以及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先验的核心概念。人的边界与区分也不应被看作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
其他文献
自2012年以来,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尤其是研究型高校,开始为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提供学术英语课程。学术英语教学的兴起不仅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也带来了挑战与困难。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体现着他们独特的专业理解。这一类教师知识不仅具有学科相关的特性也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因此,在从通用英语教学向学术英语教学转型的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的变化,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发展他们的学科教
学位
纠正性反馈一直是二语写作研究中的热点话题,根据反馈的方式、来源和内容等标准,可将纠正性反馈分为书面反馈、口头反馈、电子反馈、教师反馈、同伴反馈、元语言反馈和直接反馈等不同反馈类型。关于纠正性反馈是否会对学生二语写作产生积极影响,现有的实证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以Truscott为代表的几位学者坚称纠正性反馈对学生的二语写作百害而无一利,应坚决取缔;然而大批学者运用大量的实证研究和实验结果驳斥了这一
学位
司马迁创作的《史记》是中国最伟大的历史著作之一,它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史记》的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在现有的《史记》英译本中,华兹生的译本和倪豪士的译本在语境顺应方面各具特色、迥然不同,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  根据比利时语言学家杰夫·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论,语言有三个特性,即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语言的使用是一个选择和顺应的过程。翻译实践是语言使
学位
希腊裔美国作家杰弗里·尤金尼德斯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而闻名。双性人卡尔为叙述者讲述了斯蒂芬尼德斯家族祖孙三代的移民奋斗史。本论文以赤裸生命概念为基础,通过文本细读,从希腊移民赤裸生命的形成、赤裸生命状态下的主体性困境与主体性实践三个角度出发,探讨希腊裔斯蒂芬尼德斯家族的主体性建构。  第一章阐述了美国例外主义下斯蒂芬尼德斯家族的主体性消解。本章节从希腊移民历史、福特经济制度和性意识机制三个维度分析赤
学位
《解密》是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的成名作,被《经济学人》评为“2014年度全球十大小说”。本文基于蒙娜·贝克的社会叙事理论,对《解密》英译本进行了详细分析,着重讨论在中西文化冲突的背景下,译者如何通过对译者如何通过对时空建构(temporal and spatial framing)、文本素材的选择性采用(selectiveappropriation of text material)、参与者重
学位
一个令人困惑但又新奇有趣的语言现象近几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即一些表面礼貌的言语出人意料地会让听者感到不悦或者不舒服,这种语言现象被称为虚假礼貌。  大多数虚假礼貌研究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展开的,本文旨在研究中国礼貌文化之下的虚假礼貌,包括其定义、实现方式和语用功能。另外,社会距离,权势和文化如何影响虚假礼貌这一问题也将得到探讨。  本文语料摘自经典电视剧《乡村爱情2》,该剧生动逼真地呈现了中国东
学位
二语产出中的任务复杂度研究一直是二语任务研究和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国内外对任务复杂度效应的研究日渐增多,但资源指引维度的任务复杂度对二语产出的具体影响结论仍未达成一致。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资源指引维度任务复杂度增加对外语写作的整体质量和语言复杂度的影响。  本研究选取了山东某高校英语专业的44名大一学生和46名大三学生,每个年级的学生被分为两组,分别完成简单写作任务和复杂写作任务,任务完
学位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石,词汇发展对学习者整体英语水平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升词汇知识成为研究的热点。前人研究侧重于阅读理解能力、词汇独立学习能力等学习者因素对词汇知识的影响,但少有人研究词汇意识对学习者词汇知识的影响。本研究基于Graves(2000)的词汇教学模型,将阅读理解能力、词汇独立学习能力(即语素意识和词汇推理能力)与词汇意识三个学习者因素放到一个理论模型中进行实证研究,以
学位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愈发重要。我国政府因此高度重视国家形象的构建与传播,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和理论阐述。基于此,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引起了各界学者的极大关注。要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语言建构必不可少。隐喻作为一种话语策略,经常被用于新闻报道中以构建国家形象,传达隐喻使用者的情感态度。  大量阅览文献后发现,学者大多以政治语篇为研究语料,较少研究经济报道中隐喻构建的中国国
学位
英语写作反映了一个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组织表达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点。然而,高职学校的英语写作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一些英语教师仍然掌握课堂的话语权,使用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即向学生灌输词汇表达、语法知识等,要求学生大量背诵优秀范文,在写作时直接借鉴他人写成的复杂句子。课堂上几乎没有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课堂氛围犹如一潭死水。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对英语学习尤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