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第四位桂冠诗人,普利策诗歌奖得主马克·斯特兰德以简洁单纯的文体及超现实主义的古怪意象在当代美国诗坛独树一帜。《连续的生命》是诗人时隔十年后的又一力作。此次,诗人通过诗歌创作的永恒主题“死亡”,寻找自我与生命的联系,力求唤起对生命连续的奇异感与自身存在的惊奇,最终,诗人在自我异化的矛盾与调停中,认识到只有读懂死亡,才能得到死之尊严,生之自由,顿悟生命的连续性赋予自我存在的本真意义。因此,本文诣在探究马克·斯特兰德诗集《连续的生命》中“死亡”的主题及其启示,希望在诗人的个性方面及作品反映的人类存在的共性方面获得全新的视角。
第一章界定了马克·斯特兰德诗歌创作主题及意象描写的特征,分析了国内外研究学者对诗人作品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其自我异化的创作主题,而本文回归“生”与“死”两大最基本的话题,指出斯特兰德在诗集《连续的生命》中无处不在的“死亡”主题及充满心理冥想与梦靥状态的意象描写,提出读懂“死亡”是读懂自身存在及生命连续性的必修课题。为马克·斯特兰德诗歌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视角。此番探索在本文中诗人及作者的指引下,按照遭遇死亡、质疑死亡和接受死亡的顺序进行。下面进行细致的讨论。
第二章,文章首先对“死亡”在文学创作上传统的神秘性进行了阐释,进而对诗集《连续的生命》中各种死亡意象的列举及分析,提出死亡“黑暗”及“平等”的特性;诗人认为面对死亡的这些特性,人们容易陷入对自身存在的确定性不同程度的怀疑,沦陷进“死亡”的幽冥之思。
因此,文章第三部分诗人在与自我的不断斗争中诗人逐渐认识到自我与他者间的联系,在自我异化、梦幻与现实、孤独与荒凉、飞逝的时间等主题中求得一种奇妙的平衡,明白人与人、人与自然有史以来就是从同一源泉发展而来。实际上,人类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自我的不断否定过程,其中死亡通常被人们视为是这一过程的终极否定。这就是死亡的悖论。
第四部分从“向死而在”的命运,唤起人们对自我及生命的认知。诗人在《连续的生命》中并没有在自我的异化世界中挣扎,走向虚幻世界,而是用死亡与虚幻展开一场搏斗。自我否定虽然是诗人悲伤的源泉,也是诗人迎接全新生命的起点。死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因为逃避,我们看到的是死亡的恐惧,因为面对看到的是死亡的美,这种美结束了长久以来自我在异化世界的不确定性,因为爱的力量,赋予人类自由之生,自由之死,领悟自身存在的真实意义。
《连续的生命》与其他关于死亡主题的诗歌区别在于,本诗集在“死亡”背后带给人们一线光亮。诗人在窥探死亡黑暗与恐惧时,勇敢积极的贴近自然,应对死亡的必然,用其笔触读到平凡事物之美,读到幸福的可能性,其中包括每个人在其连续的生命中必经的一环-死亡。最后,本文诣在告诫人们终结一切幻想,学习“死亡”,投入充实饱满的生活,领悟死亡的尊严及尊严的存在,进而延续自己死后的生命,得到真正连续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