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数学已越来越多的影响着人们生产和生活。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数学素养已经成为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的课程重要目标,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从以前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以前关注基础知识、关注分数向关注学生数学能力、情感态度方面转变,这是前无古人的一项重大变革。因此,近年来对“数学素养”的研究成为近年来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根据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提出“小学生数学素养及其评价研究”课题,重点是探析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内涵和结构,构建科学实用的小学生数学素养评价模式。 笔者认为,数学素养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天严格的数学学习活动获得的、融于身心中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是对人的当前和未来生活有着重要影响的数学综合素质。它具有整体性、发展性、基础性、可测性、层次性和差异性等特征。小学生数学素养结构可以分为: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意识、数学能力、数学情感态度四个方面。与数学课程标准的四维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数学知识与技能是数学素养形成的基础,数学能力是数学素养外在表现和重要标志,数学意识是数学素养的内在修为和品质,数学情感态度是形成数学素养的动力和“催化剂”。借助三棱锥图可以比较清楚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小学生数学素养评价是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过程及其水平的价值评价活动。它是基于促进人的终身发展的评价,它不仅要对学生现有的素养水平做出评判,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数学素养时,不仅要对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还要对数学意识、数学能力和数学情感等进行评价,它是多维度、多元的评价。数学素养评价是以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为基础,遵循激励性评价与客观性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目标多元和评价方法多样相结合等“四结合”原则。一般地,考评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方法有日常检查、纸笔测验和表现性评价等等。 笔者借助模糊数学的思想,构建了数学素养模糊综合评价模式。这种模式保证了定性分析的科学性和定量分析的精确性,又保证了定性和定量两类指标的综合评价的统一性,其结果更具有客观性。这种方法的难点是各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和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因此在操作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能够编制程序,教师只要在电脑上输入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信息,就能立即显示综合评价结果,那么此方法的推广价值是很大的。这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