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镜下表现及中医证候与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63268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表现、中医证候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本病的镜下表现与中医证候及相关因素的关系。
  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两年间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病例进行调查,制定关于疾病相关因素的临床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主要临床症状、病程、胆汁反流程度(Ⅰ度、Ⅱ度、Ⅲ度)、胃黏膜表现(水肿、糜烂、充血等)、胆囊疾患、消化性溃疡、胃部手术史、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情况、舌象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对符合纳入条件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病例进行整理,整理数据录入EXCEL表格,并应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频数分布、秩和检验和χ2检验,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一般情况:本次研究共收集426例病例,性别中女性多于男性,年龄最小的是18岁,最大的是73岁;从年龄段上,以31-50岁年龄段发病最多;病程以小于等于半年最多,占61.7%。
  2.主要临床症状频数分布:胃痛>胃痞>烧心>口苦>嗳气>纳呆。
  3.反流程度以Ⅰ度反流最多见,其次是Ⅱ度反流,胃镜下黏膜主要表现为充血、水肿和糜烂;54.5%的胆汁反流与Hp感染有关,25.8%的胆汁反流与胆囊疾患有关;胆汁反流舌质以淡红舌和暗红舌多发,舌苔以白腻苔和黄腻苔多见;Ⅰ度反流和Ⅲ度反流以肝胃郁热证多见,Ⅱ度反流以寒热错杂证多见,占40.2%。
  4.中医证型频数分布:肝胃郁热证>寒热错杂证>脾胃虚弱证>肝郁气滞证>胃阴不足证>脾胃湿热证>胃络瘀阻证。
  5.中医证型与胃黏膜、年龄及性别之间的分布:
  5.1肝郁气滞证:胃黏膜以水肿、糜烂多见,年龄以31-50岁多见,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5.2肝胃郁热证:胃黏膜以水肿、糜烂多见,年龄分布以31-40岁为主,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5.3脾胃湿热证:胃黏膜以水肿、红斑多见,以51-60岁年龄段多见,女性发病明显多于男性;
  5.4脾胃虚弱证:胃黏膜以水肿为主,发病年龄以18-40岁为主,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5.5寒热错杂证:胃黏膜表现以水肿、糜烂多见,发病年龄以41-50岁多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5.6胃阴不足证:胃黏膜多表现为糜烂、红斑,发病年龄以61-70岁多见,以女性发病为主。
  结论:
  1.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以女性多见,Ⅰ度反流多发;
  2.临床症状以胃痛、胃痞、烧心、口苦多见;
  3.胃黏膜情况以水肿和糜烂多见,其中Ⅰ度反流以水肿多见,Ⅱ度反流以水肿、糜烂为主;Ⅲ度反流以糜烂多见,随着反流程度加重,黏膜糜烂发生率升高。
  4.本病舌质以淡红舌和暗红舌为主,舌苔以白腻苔和黄腻苔多见。
  5.中医证候以肝胃郁热证、寒热错杂证及脾胃虚弱证多见。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及中药干预前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CC类趋化因子22(CC chemokine 22,CCL22)的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研究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后肝癌患者的免疫微
本论文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系统评价,第二部分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用药规律研究。  第一部分  目的:通过全面搜集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采用文献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制定的检索策略,分别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F)、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
学位
目的:运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通过观察中医证候积分、6分钟步行试验、心功能分级、N端前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评价其有效性,并通过心肌能量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其疗效机制,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排标准的8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健康教育与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能量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可能机制,并证实其安全性。为益气活血方在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上提供科学客观的实验依据。  方法:选取80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将所有研究对象以1∶1分为益气活血组和对照组,益气活血组采用
目的:1.回顾性分析187例肝硬化EGVB患者的临床资料,用COX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筛选肝硬化EGVB患者1年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并分析模型的准确性。  2.观察肝硬化EGVB患者再出血与肝硬化中医证型及肝硬化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肝硬化EGVB再出血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1.回顾性收集187例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肝硬化EGVB患者的临床
学位
目的:通过对香砂温中汤在改善CAG症状、镜下黏膜相、病理以及对血清SOD、ET影响的数据整理分析,评估香砂温中汤在治疗CAG方面的疗效,并进一步研究探索香砂温中汤治疗CAG的作用机制,为治疗CAG提供新思路。  方法:收集66例满足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治疗组或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治疗,治疗组给予香砂温中汤治疗,6个月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萎缩肠
目的:通过总结赵文霞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的舌诊经验,探讨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舌象信息与检测指标的相关性,为临床更好运用舌诊信息辨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总结赵文霞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的舌诊经验,归纳符合纳入标准的14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舌象信息,运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探讨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其中:舌诊信息包括:舌色、舌形、苔色、苔质、舌面瘀斑瘀点及舌下络
目的:运用健脾益气活血的治法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气虚兼血瘀证的病人,通过加味香砂六君子颗粒治疗该证型患者,从而观察其临床疗效,进而为祖国医学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合理的方案。  方法:本课题观察采用科学的医学研究原则,按照纳入标准,收集6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所观察的病例均来源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病科门诊及病房,使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病例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冲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益气活血方干预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心力衰竭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临床依据。  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西药加中药模拟剂治疗,治疗组40例予以常规西药加益气活血方治疗,疗程3个月。记录患
目的:收集、整理赵文霞教授诊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医案,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对其组方规律、用药特色进行数据挖掘及分析,总结赵文霞教授治疗本病的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  方法:①病历收集:收集整理赵文霞教授2016.3-2018.12期间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NAFLD患者的门诊病历,查找、筛选出符合纳入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