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表现、中医证候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本病的镜下表现与中医证候及相关因素的关系。
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两年间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病例进行调查,制定关于疾病相关因素的临床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主要临床症状、病程、胆汁反流程度(Ⅰ度、Ⅱ度、Ⅲ度)、胃黏膜表现(水肿、糜烂、充血等)、胆囊疾患、消化性溃疡、胃部手术史、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情况、舌象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对符合纳入条件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病例进行整理,整理数据录入EXCEL表格,并应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频数分布、秩和检验和χ2检验,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一般情况:本次研究共收集426例病例,性别中女性多于男性,年龄最小的是18岁,最大的是73岁;从年龄段上,以31-50岁年龄段发病最多;病程以小于等于半年最多,占61.7%。
2.主要临床症状频数分布:胃痛>胃痞>烧心>口苦>嗳气>纳呆。
3.反流程度以Ⅰ度反流最多见,其次是Ⅱ度反流,胃镜下黏膜主要表现为充血、水肿和糜烂;54.5%的胆汁反流与Hp感染有关,25.8%的胆汁反流与胆囊疾患有关;胆汁反流舌质以淡红舌和暗红舌多发,舌苔以白腻苔和黄腻苔多见;Ⅰ度反流和Ⅲ度反流以肝胃郁热证多见,Ⅱ度反流以寒热错杂证多见,占40.2%。
4.中医证型频数分布:肝胃郁热证>寒热错杂证>脾胃虚弱证>肝郁气滞证>胃阴不足证>脾胃湿热证>胃络瘀阻证。
5.中医证型与胃黏膜、年龄及性别之间的分布:
5.1肝郁气滞证:胃黏膜以水肿、糜烂多见,年龄以31-50岁多见,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5.2肝胃郁热证:胃黏膜以水肿、糜烂多见,年龄分布以31-40岁为主,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5.3脾胃湿热证:胃黏膜以水肿、红斑多见,以51-60岁年龄段多见,女性发病明显多于男性;
5.4脾胃虚弱证:胃黏膜以水肿为主,发病年龄以18-40岁为主,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5.5寒热错杂证:胃黏膜表现以水肿、糜烂多见,发病年龄以41-50岁多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5.6胃阴不足证:胃黏膜多表现为糜烂、红斑,发病年龄以61-70岁多见,以女性发病为主。
结论:
1.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以女性多见,Ⅰ度反流多发;
2.临床症状以胃痛、胃痞、烧心、口苦多见;
3.胃黏膜情况以水肿和糜烂多见,其中Ⅰ度反流以水肿多见,Ⅱ度反流以水肿、糜烂为主;Ⅲ度反流以糜烂多见,随着反流程度加重,黏膜糜烂发生率升高。
4.本病舌质以淡红舌和暗红舌为主,舌苔以白腻苔和黄腻苔多见。
5.中医证候以肝胃郁热证、寒热错杂证及脾胃虚弱证多见。
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两年间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病例进行调查,制定关于疾病相关因素的临床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主要临床症状、病程、胆汁反流程度(Ⅰ度、Ⅱ度、Ⅲ度)、胃黏膜表现(水肿、糜烂、充血等)、胆囊疾患、消化性溃疡、胃部手术史、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情况、舌象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对符合纳入条件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病例进行整理,整理数据录入EXCEL表格,并应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频数分布、秩和检验和χ2检验,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一般情况:本次研究共收集426例病例,性别中女性多于男性,年龄最小的是18岁,最大的是73岁;从年龄段上,以31-50岁年龄段发病最多;病程以小于等于半年最多,占61.7%。
2.主要临床症状频数分布:胃痛>胃痞>烧心>口苦>嗳气>纳呆。
3.反流程度以Ⅰ度反流最多见,其次是Ⅱ度反流,胃镜下黏膜主要表现为充血、水肿和糜烂;54.5%的胆汁反流与Hp感染有关,25.8%的胆汁反流与胆囊疾患有关;胆汁反流舌质以淡红舌和暗红舌多发,舌苔以白腻苔和黄腻苔多见;Ⅰ度反流和Ⅲ度反流以肝胃郁热证多见,Ⅱ度反流以寒热错杂证多见,占40.2%。
4.中医证型频数分布:肝胃郁热证>寒热错杂证>脾胃虚弱证>肝郁气滞证>胃阴不足证>脾胃湿热证>胃络瘀阻证。
5.中医证型与胃黏膜、年龄及性别之间的分布:
5.1肝郁气滞证:胃黏膜以水肿、糜烂多见,年龄以31-50岁多见,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5.2肝胃郁热证:胃黏膜以水肿、糜烂多见,年龄分布以31-40岁为主,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5.3脾胃湿热证:胃黏膜以水肿、红斑多见,以51-60岁年龄段多见,女性发病明显多于男性;
5.4脾胃虚弱证:胃黏膜以水肿为主,发病年龄以18-40岁为主,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5.5寒热错杂证:胃黏膜表现以水肿、糜烂多见,发病年龄以41-50岁多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5.6胃阴不足证:胃黏膜多表现为糜烂、红斑,发病年龄以61-70岁多见,以女性发病为主。
结论:
1.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以女性多见,Ⅰ度反流多发;
2.临床症状以胃痛、胃痞、烧心、口苦多见;
3.胃黏膜情况以水肿和糜烂多见,其中Ⅰ度反流以水肿多见,Ⅱ度反流以水肿、糜烂为主;Ⅲ度反流以糜烂多见,随着反流程度加重,黏膜糜烂发生率升高。
4.本病舌质以淡红舌和暗红舌为主,舌苔以白腻苔和黄腻苔多见。
5.中医证候以肝胃郁热证、寒热错杂证及脾胃虚弱证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