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职业发展贯穿个体终生,高中阶段是培养个体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关键期。但长期以来,研究者多探讨大学生、职高生等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的状况,对于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研究较少。尽管已有研究表明家庭、个体、社会以及学校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家庭文化资本和生涯社会支持作为个体的支持性资源,影响个体的自我发展。这对个体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塑造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发展贯穿个体终生,高中阶段是培养个体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关键期。但长期以来,研究者多探讨大学生、职高生等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的状况,对于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研究较少。尽管已有研究表明家庭、个体、社会以及学校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家庭文化资本和生涯社会支持作为个体的支持性资源,影响个体的自我发展。这对个体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塑造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使用《家庭文化资本问卷》、《生涯社会支持量表》、《青少年一般学业自我量表》和《普通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问卷》分别对成都、崇州、德阳、眉山、泸州、都江堰五个地区的七所学校的2127名普通高中生进行施测,回收有效问卷1838份。目的是获取四川省普通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状况资料,并研究家庭文化资本、生涯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概念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四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四川省普通高中生总体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自我认识能力水平最高,生涯决策能力最低;2.普通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在学习过生涯规划课程、性别、独生子女、父母婚姻状况上差异显著,在年级、文理科上差异不显著。3.家庭文化资本对普通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起到显著正向预测作用;4.生涯社会支持在家庭文化资本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5.学业自我概念在家庭文化资本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6.生涯社会支持与学业自我概念在家庭文化资本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间起部分链式中介作用。
其他文献
教科书的编写质量影响着教学质量,教科书研究是学科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是当今世界教育发达国家,其母语教科书编写独具特色。本论文力图通过中日教科书的比较研究,了解中日母语教科书的异同,从中思考中日母语课程与教学不同的价值取向,并借鉴日本教科书的编写优点,以进一步完善我国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同时也为一线教师提供教科书使用的新视角。为了能够较为深入地研究中日教科书的异同,本研究聚焦于七年级教科书的比
自语文新课标颁布以来,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但是目前为止,整本书阅读缺乏专业的理论指导,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也处于摸索阶段。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本文将支架理论引入整本书阅读教学,期望在发展比较成熟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框架引导下,能为整本书阅读教学寻得一点启发。本文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本论题的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对支架式教学和整本书阅读教学等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本文的研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不再单一,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现代教育已经不再是教师单纯的教会学生做题,而是让学生经过教育后,能够学会自主学习。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要求教师教学要灵活改变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此来帮助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发展。支架式教学法的教学理论来源于建构主义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该方法能够辅助教
鲁迅的名篇《藤野先生》收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其主要记叙了早年鲁迅在日本留学的经历以及与解剖学老师藤野先生之间的一段难忘的回忆。从1936年上海中学生书局版《初中当代国文》首次选入其至今,目前可查的有三十多套语文教科书选用了《藤野先生》,是中学语文教科书中较有代表性的定篇。本论文以新中国成立后人教版各年代语文教科书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语文教科书中《藤野先生》的选文编制进行研究分析,即从知识系统、导
近些年,教育领域的教师惩戒权逐步成为社会热点,教师惩戒的典型事例引起人们关注,社会上有众多教育者因惩戒学生而被推到舆论之巅,各界人士都对教育惩戒权利和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2019年11月底,教育部为落实立德树人重要目标,保障和规范教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维护师道尊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根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是有联系的两个学段,它们分工不同,初中地理注重表象的分析研究,高中地理注重理解和应用。这表明了地理课程体系设置的整体性和连贯性,高中地理教学应该是奠定在在初中地理教学基础之上。然而,就陕西省的学生而言,初二阶段举行学业水平测试,初三阶段不再开设地理课程,导致地理学习出现了长达一年的“空窗期”。笔者通过三年的农村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了解到,农村地区初高中地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实用的思维工具,在教学中具有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学习兴致,利于搭建知识框架,促进学生展开联想,提高综合思维能力等优势。地理是中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区域地理占据了初中地理学习内容的大部分。然而,目前初中区域地理的教学中却存在着教师疲于应考、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学生积极性不高,记忆困难,理解浅显,区域分析与综合思维能力欠缺等问题。随着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呼唤着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以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结构体系,并在实施建议中倡导教师尝试地理问题式教学,问题驱动教学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问题驱动教学强调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分析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是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性思维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于2010年便开始构建以“自主·优效”课堂为
教科书是科学知识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随着2017年新课标的颁布,新教材应运而生。深入系统地分析和比较新旧两版教科书价值取向的异同,对教材编制人员编制中学地理教科书、教师认识和全面理解教材价值取向并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年版)对地理教科书编写有着不可替代
核心素养作为一种综合表现,一种整体要求,一种素养整合,时刻强调着将学生的“求知”、“做事”、“做人”结合起来,指向更具整合性的学习。近年,整合性教学也在中小学如火如荼的展开,虽有成果却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凑而不合。整合成为了静态的拼凑,失去了聚合的力量。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整合性学习的认识存在偏颇,缺乏系统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为了确保整合性学习得以发生,必然要明晰整合性学习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