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证监会、财政部、审计署,联合银监会和保监会,五部委颁布了一系列内部控制相关的规范,形成了一套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该体系主要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作为基础,以审计指引、应用指引、评价指引作为补充。该体系颁布至今,已有五六年。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白皮书》揭露,自2010年至2014年,在监管机构指引和监管规范约束下,我国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更趋理性和客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也日趋严格。白皮书同样揭露,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在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内部控制评价和信息披露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披露不完整、可用性差等。 源于对国内外企业内部控制失效和公司治理危机的关注,本文着眼于股权结构这一切入点,以企业经济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内部控制及股权结构所存在的关系进行探索,发现二者之间存在这样的关联:股权结构是内部控制制度安排的一个基础;内部控制体系是公司进行经营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公司实现目标与使命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它也是公司股东维护自身权益的工具。本文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尝试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探究。 在简述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发展历程、界定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股权结构等基本概念后,对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总结归纳评述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形成了这篇论文的研究起点;然后从实证角度出发,搜集整理我国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设计相关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分别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股权性质这几方面来探索股权结构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及其作用,得出结论,股权集中程度、国有股比例分别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股权制衡度、机构投资者持股分别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正相关关系;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优化股权结构与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建议,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