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象牙之塔”到“都市空间”——叶灵凤创作论

来源 :闽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灵凤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重要的海派作家。其创作主题多为情爱的书写,善于以深入细致的精神分析展现人物在情爱关系中的心理变化,极力倡导以性观念的解放作为女性寻求平等、社会意识解放的先导,在唯美浪漫的情爱书写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叶灵凤的创作风格丰富多变,先后尝试了情爱文学、革命文学、海派文学的创作,他尤其注重对时代语境的思考,不断将中西文学潮流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创作风貌。叶灵凤的小说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其题材的敏感性与单一化、历史宏观视野的缺失备受质疑甚至冷落,但他小说创作中先锋性与多变性是极为难得,其孜孜不倦、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能为当下文学创作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通过对《昭明文选》诸多版本中所存音注的研究,本文提出了音注与版本双向研究的新概念。这种"双向"考察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对李善、五臣两家《文选》音注在版本中演变脉络的梳理;二是从音注的角度对《文选》版本系统中尚有疑虑的问题进行验证;三是在对《文选》版本考察的基础上,发现并探索中古音韵文献中前人忽视或误解的特殊注音现象。  本文首先拟测了李善、五臣两家音注的"原初形式",认为"随注出音"与"正文夹音
学位
本文以殷商西周时期的金文为主要研究对象,并结合传世文献,对这一时期的祭祀礼、宾礼、战争礼、以及册命礼等四种礼制及相关名物进行探讨。在金文所涉及的诸类礼仪中,这四种礼制与政治关系密切,且包含了丰富的名物。通过对礼制内容及名物的探讨,得出礼制与名物变化的规律及原因,以祈能够更多的与传世文献做出补充与对比。  在祭祀礼相关铭文中,祭祀礼的关键因素有三:首先是祭名。通过大量甲骨、金文中祭名的对比发现,这些
学位
高步瀛是晚清民国的著名学者,一生致力于古文典籍的整理、笺注工作,《文选李注义疏》和《选学举要》是其晚年在“文选学”方面的著作成果。《文选李注义疏》以恢复李注原貌为目的,全面整理《文选》李善注,虽然只完成八卷,但在校勘、注释和考证方面的成果得到“文选学”界的充分肯定;《选学举要》是其在萃升书院时的讲义之作,但整部著作蕴含“新选学”因素,对“新选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整理、分析高步瀛的“文
学位
自晋代挚虞编纂《文章流别集》确立了“文、志、论”并列的总集经典体例以来,总集成为文学文献载录传承的重要形式。清人严可均从嘉庆十三年(1808)至道光十四年(1834),经历草创和整理两个阶段,编成《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以下简称《全文》)。是书收录唐以前作者三千四百九十七人(或作三千五百零二人),文稿七百四十七卷,编目一百零三卷,合计八百五十卷,成为迄今为止收录唐以前文章最全的一部总集,也是
学位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一种文教组织形式,为读书人积累、研究、创造与传播学问及文化提供了一方载体和各种条件。其存在时间由唐至清,历史悠久;总计有七千余所,数量庞大,为古代教育、学术、文学、文化、出版、藏书等事业的发展,对学风士气、民俗风情的培植,乃至国民思维习惯、伦常观念的养成等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清代中州书院既具有传统书院的一般性特征,又在时间和地域空间上呈现出了一定的特殊性。而和清代中州书院同一时期的地
学位
文学教育,是贯通古今中西的论题。它以培养才学根底、文学想象力与创造力、形成文学审美力与理想人格为核心。北朝作为多民族融合、多元文化并行的历史时期,其间的文学教育拥有独特的风貌与研究价值。从文学教育的视域进行考察,为还原北朝士人的文学生成途径、审美思维方式以及文化心灵结构提供了新的思路。文学即人学,本文分别从帝王的角度分析其文学教育统筹、从学官的角度分析其王道理想追求与文学教育内容、从私学教育者的角
学位
庐隐是“五四”新文学拓荒时期的重要女作家,是文学研究会第一批成员中唯一的一位女性,是接受男权话语启蒙而最早觉醒的现代女性作家之一。庐隐身处感伤的“五四”时代,感染了时代的悲伤情调,其大学时期又适逢新文学运动,亲身经受了“五四”文化思潮的洗礼,对“五四”新文化感同身受。庐隐响应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的“启蒙”号召,是以问题小说创作登上文坛,因此她的文学创作之路与“五四”时代的影响分不开。庐隐在小说中以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