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文献研究方法,系统搜集研究黄瑾明教授应用壮医脐环穴的文献;结合临床跟师、专家咨询等,对文献进行甄别、筛选、整理;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包括统计分析脐环穴出现的频次及搭配关系、常用穴位的分布,探索黄瑾明教授壮医脐环穴的用穴经验;发掘穴位的运用特点及最佳穴位搭配组合关系,进而系统梳理壮医脐环穴历史渊源、理论依据、穴位特点、用穴经验、用穴规律、辨证取穴、刺灸方法、针刺顺序等,并提炼壮医脐环穴的学术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及传承应用推广壮医脐环穴奠定基础,为今后临床应用脐环穴提供用穴依据,对总结壮医特定穴位、丰富壮医特色疗法、扩大其应用范围、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方法:本研究拟从文献角度,采用文献研究法,结合内容分析、专家咨询、回顾研究等方法。以脐环穴作为切入点,全面搜集整理有关黄瑾明壮医脐环穴的文献,提炼、挖掘黄瑾明壮医脐环穴穴位应用经验和规律。1.文献搜集采用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相结合,通过网络期刊论文、电子图书馆和实体图书馆的资料查阅,有关黄瑾明教授应用壮医脐环穴的期刊文献,以及资深医师咨询,获取黄瑾明教授应用壮医脐环穴的文献资料。检索黄瑾明教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专家楼出诊的2018年-2021年医案,搜集其中应用壮医脐环穴的医案,包括电子医案和纸质医案。2.文献归纳整理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按病案中的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四诊信息、舌象、脉象、病名、症候、治法、穴位组成等条目提取相关记载内容,进行分类、归纳、整理。总结、提炼黄瑾明壮医脐环穴的穴位定位、取穴原则、用穴经验、穴位特征、刺灸操作方法、功效主治、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等内容。用Microsoft Excel2016等软件建立黄瑾明壮医脐环穴文献数据库和穴位数据库。3.数据统计分析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统计分析壮医脐环穴的临床治疗病种。运用数据挖掘软件“中医传承辅助平台3.0”对壮医脐环穴治疗常见疾病的穴位重要性进行评估,运用频数分析壮医脐环穴治疗常见疾病的患者年龄、性别、舌象、脉象、症状、证候、治则治法、常用穴位;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壮医脐环穴治疗常见疾病穴位组合、穴位-穴位配伍关系;基于聚类分析的方法演化出壮医脐环穴治疗疾病新方组合及壮医脐环穴临床治疗中患者症状核心组合。4.咨询黄瑾明、广西黄氏壮医针灸流派传承人等壮医专家,反馈研究结果,尽可能使研究成果忠于原意。结果:1.本研究共搜集到黄瑾明教授运用壮医脐环穴的的医著13本,发表的期刊文献130篇,相关临床医案446例。2.总结出106种临床疾病,脐环穴可用于治疗临床各科疾病,内科疾病占比最大,出现频数为209,占比73%,可见,脐环穴临床多用于治疗内科疾病,内科疾病又以虚劳为主。临床上壮医脐环穴治疗以虚证、阴证为主,虚证占总就诊病例的70%,故常用治则治法以补法为主。3.对壮医脐环穴心(12时)、肝胆(9时)、肾(6时)、脾胃(3时)、肺(1.5时、10.5时)、大小肠(4.5时、7.5时)临床应用频次进行分析。数据分析显示壮医脐环穴临床运用中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肾(6时)>肝胆(9时)>心(12时)>肺(1.5时、10.5时)>脾胃(3时)>大小肠(4.5时、7.5时)。4.关联规则分析:对壮医脐内环八穴心(12时)、肝胆(9时)、肾(6时)、脾胃(3时)、肺(1.5时、10.5时)、大小肠(4.5时、7.5时)以及配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关联度最高的为肾(6点)、肺(1.5时、10.5时)→心(12时);其次为肾(6时)、心(12时)、大小肠(4.5时、7.5时)→肺(1.5时、10.5时);最后为肾(6时)、足三里穴(配穴)、大小肠(4.5时、7.5时)→心(12时)。5.聚类分析:将446例病案中的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发现共有1918次临床症状,将其分为四大类,其核心症状组合聚类分析为:第一组:遗尿,麻木,流清涕,腰酸,咽喉异物感,大便干;第二组:怕冷,易怒,心烦,胸闷,口干,丘疹;第三组:寐差,瘙痒,大便溏烂,易出汗,咳嗽,纳差;第四组:乏力,寐差,头晕,怕冷,腰痛,大便溏烂。说明壮医脐环穴在临床治疗以阴证为主将446例病案中针灸处方进行统计,总穴位使用频次达4409,将其分为四大类,其核心穴位组合聚类分析为:第一组:肾,心,三阴交穴(配穴),足三里穴(配穴),复溜穴(配穴),肺;第二组:肾,肝、心,肺,脾,足三里穴(配穴);第三组:肾,心,肝,三阴交穴(配穴),肺,发旋穴(配穴);第四组:肺,心,大小肠,肾,脾胃,肝胆。说明壮医脐环穴肾(6时)、心(12时)在临床使用时,作为穴位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肺(1.5时、10.5时),且黄瑾明教授在临床使用脐环穴时并非单独运用,常常配合其他体穴进行治疗。6.黄瑾明教授在临床应用壮医脐内环穴441例,占99%;使用壮医脐外环穴5例,占1%,说明黄瑾明教授在临床使用壮医脐环穴中以脐内环穴为主。且黄瑾明教授在临床应用壮医脐内环穴时,收集到的446例病案中,壮医脐内环八穴均用的有249例,占56%左右,表明黄瑾明教授在临床治疗时一半以上都会使用壮医脐内环八穴。7.黄瑾明教授在临床针刺脐环穴时应用天阴阳针法446例,占100%。表明黄瑾明教授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壮医脐环穴时均使用天阴阳针法,且内治与外治兼顾,针刺与中药并举。8.虚劳病临床以大便溏烂、易出汗、乏力、头晕、头痛等症状多见。黄瑾明教授在临床治疗虚劳病时,常采用壮医脐内环八穴俱取(心、肝胆、脾胃、肺、肾、大小肠),通调全身脏腑气机,平衡气血阴阳。痹病临床以怕冷、膝关节疼痛等症状最为常见。痹病治疗取壮医脐环穴(肾)配合体穴足三里穴使用频率最高,达71.88%。由关联规则分析可见三阴交穴+足三里穴→肾,此组合在治疗痹症时多联合使用。失眠临床以乏力、失眠、气短为主要临床症状。临床治疗中100%会取用壮医脐环穴(心、肾)两点。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可见失眠治疗采用最多壮医脐环穴为肺、心、肾三处配合成穴位组使用。结论:1.壮医脐环穴优势病种依次有虚劳、痹病、失眠、咳嗽、不孕症、带状疱疹、腰痛等,治疗以内科杂病为主,虚证占主要比例。壮医脐环针临床治疗以中年女性虚证患者居多,故治疗上以益气养血、补脾益肾、滋补肝肾等补虚治法为主。2.根据关联分析可知,有高到底分布分别为:肾+肺→心;肾+心+大小肠→肺;肾+足三里穴+大小肠→心。根据聚类分析可得,患者的核心症状组合以阴证为主,核心穴位以脐内环八穴(心、肝胆、脾胃、肺、肾、大小肠)为主,且临床常配合体穴使用,配穴以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复溜穴和发旋穴为主。3.针对优势病种常用穴数据分析,可知黄瑾明教授在临床治疗虚劳病时,常采用壮医脐内环八穴俱取(心、肝胆、脾胃、肺、肾、大小肠)。痹病治疗取壮医脐环穴(肾)配合体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临床治疗失眠必取用壮医脐环穴(心、肾)两点。4.壮医脐环穴以天阴阳理论、三道两路学说和气血理论为指导,刺激局部可调节全身和整体气机,壮医脐环穴具有无痛、取穴少、不强求强刺激针感的用穴特点,以脐部温暖感,冷气从手脚排出为得气最佳表现。治疗上可一穴一针、一穴单效、一穴一病,也可以一穴多针,一穴多效,一穴多病。黄瑾明教授擅长针药结合,推崇“壮医三剑客”,除外治法之外,黄老仍强调内服壮药和食疗也是壮医临床的另一重要内容,综合疗法以求速效。5.脐环穴即可作为疾病诊断部位,也可视作疾病治疗部位,脐部又对应人体各个脏腑器官,先天连母体,后天接脏腑,黄瑾明教授辨病为主,病证结合,全息诊治,对脐环实施干预,具有补虚、调气、解毒、祛瘀之效,可通调三道两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