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Le Morte d'Arthur和《水浒传》看英语的重“行”与汉语的偏“形” --以英语的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的空间性特质为视角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文斌(2012)从洪堡特"内蕴语言形式"观切入,揭示英汉语言诸种现象性差异背后所隐匿的本质性区别:英语具有时间性特质,而汉语具有空间性特质。本研究的宗旨是从语言哲学层面考察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质性区别,并从语言层面对其展开较为具体的论证。本研究首先择要绍述学界从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等视角剖析英汉主要差异的诸多成果和论述,然后从深层次上探视英汉两种语言的个性化特征,以期给英汉语言时空性特质观点提供较为详实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本研究对其成书年代大体相当的英汉古典著作LeMortedArthur和《水浒传》及其相应译文展开对比研究,究索英汉小说文本中人物描写之间的差异,揭示其在篇章中的外在表征,进而论证、验视和发展英汉语时空性特质观点。本研究融对比、内省和定量分析于一体,窥探英汉古典小说中人物描写的特点,借此对比英语重"行"与汉语偏"形"的语言表征。我们的结论如下:
  1.在LeMortedArthur中,人物描写以整体粗略性为主旋律,且重视对人物的动作和行为的描写,从而形成了对动词的强制性和统摄力的特征;相反,在《水浒传》中,人物描写以具体精细性为主旋律,且重视对人物的形象与特征的描写,进而形成了对名词的强制性和统摄力的特点。
  2.以上特点可推视为英汉古典小说中人物描写的规律性差异,并将其概括为"行"与"形"之间的差异。本研究所谈的"行"与"形"虽不具有排他性,二者可共存,但是,英语古典小说中人物描写以"行"为主以"形"为辅,而汉语则以"形"为主以"行"为次。"行"指"行为和动作","形"指"事物和形象"。"行"始终负载着"时间"信息,而"形"则始终携带着"空间"征貌。英语表征中常借用动词来传达"行",汉语则常使用名词来表达"形"。
  3.语言时空性特质与其外在显性特征属于因果关系,前者为因,后者为果;"行"与"形"是语言时空性特质的一个主要外在显性特征。英语时间性特质为因,重"行"为果;汉语空间性特质为因,偏"形"为果。英语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空间性特质在语言中主要表现为英语的重"行"与汉语的偏"形"。
  4.语言时空性特质及其外在显性特征可在语际间相互转化。受目标语的影响,小部分译文呈现出目标语语言特质的外在显性特征;同时,因受原语语言的影响其转化比例较低,大部分译文仍与原语保持类似显性特征和同质性。
  5对学界现有相关研究梳理后发现,其成果可为英汉语言时空性特质观点间接提供现实依据,而英语的重"行"与汉语的偏"形"能为英汉语言时壁性特质观点提供较为直接的现实依据。
其他文献
会议
汉语语言学界一直存在着两种充满争议的观点:其一是一些学者指出汉语是以动词为主的语言,并提出了汉语"动词优势"说;其二是另一些学者认为,汉语是以名词为核心的语言,英语才是动词显著性语言。本文支持后者,并将该论点进一步理解为汉语具有名词性和空间性偏好,主要表现在其块状性和离散性特质上。而英语则更偏爱动词和时间,并表现出连续性与勾连性。  洪堡特(1999)认为,每一种语言都包含一个独特的世界观。一个民
学位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无论其形式或内涵都是汉语语言精华所在,通常由三字格、四字格或是四字以上的格式构成。四字格隐喻性成语l就是构成汉语成语主体部分的四字格成语中具有隐喻性质的一支。当前在口译和笔译领域,关于汉语四字格成语英译方面和英汉互译方面的研究都己比较深入,也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学界对四字格成语的研究比较广泛和笼统,而关于四字格隐喻性成语的英译研究显的更少,尤其是有
学位
会议
期刊
1840年的鸦片战争宣告了中国锁国时代的终结,风云激荡的中国近代史由此拉开了帷幕。由于清政府的腐败、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后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机,人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黄遵宪就是在这样一个动乱的时代中诞生、成长并演绎其精彩人生的。  黄遵宪,清末著名的诗人、历史学家,同时他作为一位外交家、维新派的政治家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他先后被派往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
学位
身份是个动态的建构过程,不同环境、不同对象的话语表征及突显也不尽相同。国家身份在外交场合的建构,其中有很重要的部分是通过国家领导人在国际场合发表的众多演讲得以实现。美国作为21世纪全球的唯一超级大国,一直强调国家形象的打造与宣传,故本文致力于研究奥巴马在政治话语中构建国家话语身份的方法。中东地区由于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及丰富的石油资源,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美国也不例外,因此,本文以奥巴马发表的关于中
学位
期刊
巴赫金强调两个声音是构成生命和生存的最低条件,对话性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属性。作为其理论的核心内容,对话理论以分析文本的对话性为出发点来探索话语的对话本质,主张作者、读者、主人公、社会意识等对话主体的地位平等。近年来关于对话理论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将其应用于翻译的研究却在少数,而具体到探讨译作中互文现象的翻译研究更是屈指可数。翻译活动是沟通不同文化间的桥梁,属于跨文化对话和交流,涉及到作者、文本、译者、
学位
转喻研究是当今认知语言学的焦点之一。国内外学者对转喻及语法转喻的研究己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人们对转喻的认识也从一种修辞手段转变为人们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一种体现。语法转喻就是在以句子为单位的转喻研究。在国内,沈家煌(1999)最早提出"语法转喻(grammatical metonymy)"这一术语。在国外,RuizdeMendoza&Pérez(2001)、RuizdeMendoza&Otal(200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