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文斌(2012)从洪堡特"内蕴语言形式"观切入,揭示英汉语言诸种现象性差异背后所隐匿的本质性区别:英语具有时间性特质,而汉语具有空间性特质。本研究的宗旨是从语言哲学层面考察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质性区别,并从语言层面对其展开较为具体的论证。本研究首先择要绍述学界从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等视角剖析英汉主要差异的诸多成果和论述,然后从深层次上探视英汉两种语言的个性化特征,以期给英汉语言时空性特质观点提供较为详实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本研究对其成书年代大体相当的英汉古典著作LeMortedArthur和《水浒传》及其相应译文展开对比研究,究索英汉小说文本中人物描写之间的差异,揭示其在篇章中的外在表征,进而论证、验视和发展英汉语时空性特质观点。本研究融对比、内省和定量分析于一体,窥探英汉古典小说中人物描写的特点,借此对比英语重"行"与汉语偏"形"的语言表征。我们的结论如下:
1.在LeMortedArthur中,人物描写以整体粗略性为主旋律,且重视对人物的动作和行为的描写,从而形成了对动词的强制性和统摄力的特征;相反,在《水浒传》中,人物描写以具体精细性为主旋律,且重视对人物的形象与特征的描写,进而形成了对名词的强制性和统摄力的特点。
2.以上特点可推视为英汉古典小说中人物描写的规律性差异,并将其概括为"行"与"形"之间的差异。本研究所谈的"行"与"形"虽不具有排他性,二者可共存,但是,英语古典小说中人物描写以"行"为主以"形"为辅,而汉语则以"形"为主以"行"为次。"行"指"行为和动作","形"指"事物和形象"。"行"始终负载着"时间"信息,而"形"则始终携带着"空间"征貌。英语表征中常借用动词来传达"行",汉语则常使用名词来表达"形"。
3.语言时空性特质与其外在显性特征属于因果关系,前者为因,后者为果;"行"与"形"是语言时空性特质的一个主要外在显性特征。英语时间性特质为因,重"行"为果;汉语空间性特质为因,偏"形"为果。英语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空间性特质在语言中主要表现为英语的重"行"与汉语的偏"形"。
4.语言时空性特质及其外在显性特征可在语际间相互转化。受目标语的影响,小部分译文呈现出目标语语言特质的外在显性特征;同时,因受原语语言的影响其转化比例较低,大部分译文仍与原语保持类似显性特征和同质性。
5对学界现有相关研究梳理后发现,其成果可为英汉语言时空性特质观点间接提供现实依据,而英语的重"行"与汉语的偏"形"能为英汉语言时壁性特质观点提供较为直接的现实依据。
本研究对其成书年代大体相当的英汉古典著作LeMortedArthur和《水浒传》及其相应译文展开对比研究,究索英汉小说文本中人物描写之间的差异,揭示其在篇章中的外在表征,进而论证、验视和发展英汉语时空性特质观点。本研究融对比、内省和定量分析于一体,窥探英汉古典小说中人物描写的特点,借此对比英语重"行"与汉语偏"形"的语言表征。我们的结论如下:
1.在LeMortedArthur中,人物描写以整体粗略性为主旋律,且重视对人物的动作和行为的描写,从而形成了对动词的强制性和统摄力的特征;相反,在《水浒传》中,人物描写以具体精细性为主旋律,且重视对人物的形象与特征的描写,进而形成了对名词的强制性和统摄力的特点。
2.以上特点可推视为英汉古典小说中人物描写的规律性差异,并将其概括为"行"与"形"之间的差异。本研究所谈的"行"与"形"虽不具有排他性,二者可共存,但是,英语古典小说中人物描写以"行"为主以"形"为辅,而汉语则以"形"为主以"行"为次。"行"指"行为和动作","形"指"事物和形象"。"行"始终负载着"时间"信息,而"形"则始终携带着"空间"征貌。英语表征中常借用动词来传达"行",汉语则常使用名词来表达"形"。
3.语言时空性特质与其外在显性特征属于因果关系,前者为因,后者为果;"行"与"形"是语言时空性特质的一个主要外在显性特征。英语时间性特质为因,重"行"为果;汉语空间性特质为因,偏"形"为果。英语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空间性特质在语言中主要表现为英语的重"行"与汉语的偏"形"。
4.语言时空性特质及其外在显性特征可在语际间相互转化。受目标语的影响,小部分译文呈现出目标语语言特质的外在显性特征;同时,因受原语语言的影响其转化比例较低,大部分译文仍与原语保持类似显性特征和同质性。
5对学界现有相关研究梳理后发现,其成果可为英汉语言时空性特质观点间接提供现实依据,而英语的重"行"与汉语的偏"形"能为英汉语言时壁性特质观点提供较为直接的现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