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72例白癜风患者病例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特征及治疗方法,评价治疗效果,从而加深对白癜风疾病的认识,为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且诊断为白癜风的患者病例,经过筛选,共得到符合标准的病例72例。建立Excel表格,详细记录患者信息,包括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家族史、发病季节、发病诱因、病程、伴发疾病、皮损部位、皮损面积、中医证候、治疗及预后情况。应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男女比例1.18:1。白癜风家族史阳性者共8例。2.发病相关情况:发病年龄最小为9岁,最大为56岁,平均年龄32.42±10.19岁;发病多在春夏季;诱发因素为精神因素、劳倦、睡眠障碍、外伤史、化学物质接触史及其他因素;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0年,平均病程为1.98±1.95年;发病部位:手足部位皮损共30处、肛周部位24处、头面部皮损17处、胸背部皮损4处;31例(43.1%)患者伴有其他疾病,其中甲状腺疾病7例、高血压3例、慢性荨麻疹10例、慢性湿疹7例、斑秃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3.肝郁气滞证者22例;肝肾不足证者35例;气血瘀滞证者15例。4.实验室检查:72例患者wood灯下皮损表面均可见亮白色荧光,边界清楚。5.治疗前患者皮损面积为4.98±3.61cm2,治疗第4周时皮损面积为4.80±3.59cm2,治疗第8周时皮损面积为3.64±2.67cm2;治疗第12周时皮损面积为2.72±2.59cm2。治疗前皮损面积与第4周时相比无明显改善(P=0.49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8周、治疗第12周皮损面积显著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治疗结果:治疗第4周、第8周、第12周时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33.3%、65.3%、84.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证型患者治疗第4周、第8周、第12周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0.6%;中医各证型临床疗效:治疗第4周时,肝郁气滞证有效率为40.9%;肝肾不足证有效率为31.4%;气血瘀滞证有效率为26.7%;治疗第8周时,肝郁气滞证有效率为72.2%;肝肾不足证有效率为62.9%;气血瘀滞证有效率为60.0%;治疗第12周时,肝郁气滞证有效率为95.5%;肝肾不足证有效率为88.6%;气血瘀滞证有效率为60.0%。结论:1.本病多在春夏季发病,病程相对较长,具有一定遗传性,且家族史阳性者发病年龄更早。2.精神因素为本组患者的首要诱发因素,发病部位最多处为手足部,本病多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3.本组患者肝肾不足证者居多,气血瘀滞证最少。4.本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疗效确切,且随疗程延长(总疗程12周)效果愈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