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方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III期糖尿病肾病辨证为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患者在治疗前后段动脉血流动力学(Vmax、Vmin、RI)、尿蛋白(24h-UP、UACR)、凝血功能(FIB、D-dimer)等相关指标及相关症状的改变,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对DKD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发挥中医药治疗DKD的优势,并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方药依据。
研究方法:本研究的病例来源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于湖北省中医院花园山院区住院部就诊的患者,西医诊断符合III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为“消渴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共计60例。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西医基础药物治疗(降压、降糖、调脂)及丹参注射液静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方。本研究观察周期为2周,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疾病临床疗效以及双肾段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Vmax、Vmin、RI)、肾脏体积、尿蛋白相关指标(UACR、24h-UP)、凝血功能(FIB、D-dimer)等指标变化的情况,并对上述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以对本次研究的疗效评价。
研究结果:
1.临床疾病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0.0%,高于观察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中医证候疗效上: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观察组的66.7%,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候积分:两组病例证候积分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积分下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单项积分:治疗组在部分单项症状的改善(多食易饥、口渴喜饮、倦怠乏力、自汗、尿浊、尿频尿多、五心烦热、浮肿、肢体麻木及肌肤甲错)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部分单项症状的改善(腰膝酸软、大便秘结、失眠)无明显优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肾血流动力学改变:两组病例治疗后双侧段动脉的Vmax、Vmin均有所升高,RI有所下降(P<0.05),提示两组治疗方案对肾血流动力学均有所改善;组间比较,治疗组的下降比例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益气养阴活血方在增加肾脏段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血流阻力方面作用更显著。
4.肾脏体积:两组病例治疗后肾脏体积改变并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治疗方案对逆转肾脏肿大的治疗作用较小。
5.尿蛋白相关指标:两组病例治疗后24h-UP及UACR均有所下降(P<0.05),提示两组治疗方案均能减少尿蛋白排泄;组间比较,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益气养阴活血方在减少尿蛋白排泄方面的疗效更佳。
6.凝血功能:两组病例治疗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有所降低(P<0.05),提示两组治疗方案均有改善DKD体内高凝状态的作用;组间比较,治疗组在作用优于治疗组(P<0.05),提示益气养阴活血方能改善肾小球微循环,从而减少肾小球硬化以延缓肾损伤的进展。
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III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患者能够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改善肾血流动力学,改善DKD体内高凝状态,从而减轻肾小球硬化及损伤,减少蛋白尿排泄,因此对早期保护肾功能有一定作用,但对逆转肾脏体积的作用优势不明显。综合而言,益气养阴活血方对延缓DKD的发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作用。
研究方法:本研究的病例来源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于湖北省中医院花园山院区住院部就诊的患者,西医诊断符合III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为“消渴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共计60例。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西医基础药物治疗(降压、降糖、调脂)及丹参注射液静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方。本研究观察周期为2周,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疾病临床疗效以及双肾段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Vmax、Vmin、RI)、肾脏体积、尿蛋白相关指标(UACR、24h-UP)、凝血功能(FIB、D-dimer)等指标变化的情况,并对上述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以对本次研究的疗效评价。
研究结果:
1.临床疾病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0.0%,高于观察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中医证候疗效上: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观察组的66.7%,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候积分:两组病例证候积分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积分下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单项积分:治疗组在部分单项症状的改善(多食易饥、口渴喜饮、倦怠乏力、自汗、尿浊、尿频尿多、五心烦热、浮肿、肢体麻木及肌肤甲错)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部分单项症状的改善(腰膝酸软、大便秘结、失眠)无明显优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肾血流动力学改变:两组病例治疗后双侧段动脉的Vmax、Vmin均有所升高,RI有所下降(P<0.05),提示两组治疗方案对肾血流动力学均有所改善;组间比较,治疗组的下降比例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益气养阴活血方在增加肾脏段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血流阻力方面作用更显著。
4.肾脏体积:两组病例治疗后肾脏体积改变并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治疗方案对逆转肾脏肿大的治疗作用较小。
5.尿蛋白相关指标:两组病例治疗后24h-UP及UACR均有所下降(P<0.05),提示两组治疗方案均能减少尿蛋白排泄;组间比较,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益气养阴活血方在减少尿蛋白排泄方面的疗效更佳。
6.凝血功能:两组病例治疗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有所降低(P<0.05),提示两组治疗方案均有改善DKD体内高凝状态的作用;组间比较,治疗组在作用优于治疗组(P<0.05),提示益气养阴活血方能改善肾小球微循环,从而减少肾小球硬化以延缓肾损伤的进展。
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III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患者能够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改善肾血流动力学,改善DKD体内高凝状态,从而减轻肾小球硬化及损伤,减少蛋白尿排泄,因此对早期保护肾功能有一定作用,但对逆转肾脏体积的作用优势不明显。综合而言,益气养阴活血方对延缓DKD的发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