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氨基酸与脂肪酸的中华绒螯蟹产地溯源的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绒螯蟹又称大闸蟹、河蟹,是我国主要的淡水经济蟹类,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及通海的河流湖泊中,主要有辽河、黄河和长江三大水系,中华绒鳌蟹肉质鲜嫩、风味优良,富含氨基酸、脂肪酸等多种营养元素,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优质水产品。由于不同产地河蟹存在不同营养品质,目前市场上存在以次充好现象,目前现有的技术方法较难简单有效的进行区分。本文通过测定中华绒螯蟹中丰富的氨基酸、脂肪酸含量,比较了阳澄湖、松江昆泖、松江金泖、松江大泖、崇明陈家镇五个地区中华绒螯蟹的地域性差异,通过建立系统聚类分析、线性判别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产地溯源模型,尝试对不同地区的中华绒螯蟹进行区分,主要成果如下:(1)建立了中华绒螯蟹肌肉组织中17种氨基酸同时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该方法以邻苯二甲醛(OPA)和9-芴甲基氯甲酸酯(FMOC)为柱前衍生化试剂,通过3,3’-2硫代-2丙酸(DTDPA)实现对半胱氨酸的保护。采用Advance Bio AAA氨基酸专用色谱柱进行分离,自动进样程序在线衍生进样、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7种氨基酸在1~200μg/m L的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系数(R2)在0.9973~1.0000之间。其检测限为0.12~0.30μg/m L;在2.30、4.60、6.90 mg/g三个加标浓度下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2.6%~115.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4.8%(n=5)。该方法操作简便且定性可靠、定量准确,实现了同时对中华绒螯蟹中半胱氨酸以及其他一级、二级氨基酸的准确定量。(2)建立了中华绒螯蟹肌肉组织中脂肪酸测定的气相色谱法(GC)。实验以氯仿-甲醇(1:1,v/v)为提取试剂,2%硫酸甲醇溶液为甲酯化试剂,按照程序升温的条件,采用DM-2560(100 m×0.25 mm×0.20μm)毛细管色谱柱分离37种脂肪酸,FID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37种脂肪酸在0.5~100.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相关系数(R2)在0.9981~0.9999之间,其检出限(LOD)与定量限(LOQ)分别为0.01~0.02 mg/100g和0.04~0.06 mg/100g;以棕榈酸和硬脂酸进行方法学验证,在1、2、10 mg/100g三个加标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76.0%~97.5%,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3.31%~7.90%。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灵敏度高,肌肉中共测得31种脂肪酸,脂肪酸总含量达到281.1 mg/100g,适用于中华绒螯蟹肌肉中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检测。(3)探讨了氨基酸含量对中华绒螯蟹进行产地溯源的可行性,初步构建了阳澄湖、松江大泖、松江昆泖、松江金泖、崇明陈家镇五个地区中华绒螯蟹的产地溯源模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邓肯多重比较方法对五个地区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胰腺、性腺中17种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三个组织中的17种氨基酸含量在五个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通过对三个组织中氨基酸含量进行初步聚类分析,聚类结果显示,五个地区的样品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聚类;通过线性判别分析对5个地区肌肉组织的样品分别实现了66.7%、66.7%、66.7%、83.3%、83.3%的正确分类,整体初始判别正确率73.3%,交叉验证判别正确率56.7%,肝胰腺、性腺组织除个别出错外,实现了较好的分类;采用主成分分析,从肌肉中最终筛选出四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4.9%,性腺中筛选出三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的87.1%,结果显示,可以将崇明和其它四个地区的样品分开,但不能将阳澄湖、松江昆泖、松江金泖和松江大泖四个地区分开,利用中华绒螯蟹组织中的氨基酸的主成分分析分类效果还不理想。(4)探讨了脂肪酸含量对中华绒螯蟹进行产地溯源的可行性,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三个组织中的脂肪酸含量在五个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对五个地区的样品进行初步聚类,聚类结果显示:除性腺组织样品基本能将五个地区的样品实现聚类,其他两个组织聚类效果不理想;通过脂肪酸含量的线性判别分析对5个地区三种组织的样品均实现了较好的正确分类,整体初始判别正确率与交叉验证判别正确率较好;将脂肪酸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从三种组织中均筛选出五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9.1%、90.6%、84.4%,将三个组织的主成分绘制散点图,可将五个地区的样品分为五个不同的区域。(5)探讨了氨基酸与脂肪酸结合对中华绒螯蟹产地溯源判别模型稳定性的影响。将三个组织中具有显著差异性的氨基酸与脂肪酸结合后,进行了五个地区的聚类分析,聚类结果与单独使用脂肪酸进行聚类效果相同,不能将五个地区样品分开;线性判别分析对五个地区样品都实现了较好的分类,与单独采用脂肪酸的判别结果相同;主成分分析从肌肉、肝胰腺中均筛选出七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为90.6、89.4%,性腺中筛选出八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8.4%,将三个组织的主成分绘制散点图,基本能分为五个不同的区域。
其他文献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属石首鱼科、黄鱼属,居全国海水养殖鱼类之首。目前,其加工品形式丰富,具有低盐、风味良好、方便食用特征的轻腌大黄鱼备受消费者喜爱。蜂房哈弗尼菌(Hafnia alvei,H.alvei)和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P.vulgaris)为轻腌大黄鱼低温贮藏时的特定腐败菌(Specific spoilage organism,SSO
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养殖虾中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因素有很多,水产品的新鲜度是其中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并且它也是决定产品品质的关键因素。水产品的品质劣变涉及很多复杂的生化反应,该劣变与哪些微生物和蛋白质密切相关,以及在贮运流通过程中如何最大程度地保持产品品质是保鲜研究的主要内容。微冻作为区别于冷藏和冻藏的贮藏方式,既能较长时间
蔬菜是人类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但通常由于含水量高、呼吸旺盛而容易衰老腐烂,在常温下不易贮藏。因此,刚采收的蔬菜急需进行预冷处理,降低其品温,抑制呼吸和新陈代谢,减缓营养物质的消耗,延长保鲜期。预冷作为蔬菜全程冷链的“最先一公里”,已成为保持采后蔬菜品质的关键措施。预冷工艺参数的设置会影响蔬菜的预冷效果,也会对后续冷链流通过程中品质的变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预冷工艺参数设置不合理,将会严重降低蔬
乳清是干酪生产当中的副产物,乳清中含有的乳清蛋白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被誉为蛋白之王,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被广泛应用到加工食品中。但部分人群会因为食用乳清蛋白而发生过敏反应,这主要是因为乳清蛋白中包含的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α-乳球蛋白(α-lactoglobulin,α-LA)等含有潜在的致敏性。目前,牛乳过敏的治疗方法较为少见,若确诊
核苷类成分是生物细胞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组成物质,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中广泛存在,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抑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在医药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食药用菌是天然小分子活性化合物的重要来源,已对发现的特殊核苷类成分开展了部分研究,但针对不同食药用菌中核苷类成分的系统研究较少,为明确国内主要栽培食药用菌中的核苷类成分信息,本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食药用菌中的核苷类成分进行检测,结合
香菇是一种重要的食药用菌,分布范围广,是广泛栽培的食用菌之一,多糖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抗氧化、抗菌、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亲本选配是育种工作成败的先决条件,传统高多糖菌株的筛选需要采收子实体后测定多糖含量,往往过程复杂,且费时费力。因此,研究香菇重要农艺性状的群体遗传规律,可以揭示供试菌株的遗传背景,为后续亲本选配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指导纯系育种理论。同时,开发与多糖含量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
在海洋生物中,海参具有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在海参中最具利用价值的是蛋白含量丰富的海参体壁。研究发现,胶原蛋白约占海参体壁总蛋白的70%左右。胶原蛋白构成海参体壁的骨架,对其他营养物质进行包裹,因此,海参蛋白有效利用率极低,难以被消化吸收。当海参蛋白被降解为海参多肽后,具有更佳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因此更易消化吸收,同时具有抗疲劳、抗氧化、抗菌、抗肿瘤等功效。提高海参蛋白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将海参蛋白
香菇(Lentinula edodes)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食用蘑菇之一,其香气独特、味道鲜美、肉质肥厚并且具有抗肿瘤等多种药用价值,已经成为我国规模化生产的主要食用菌之一[1-2]。目前对于香菇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及新品种选育工作的深入研究一直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并且近年来,随着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草菇(Vol
灵芝是我国著名的药用真菌,研究历史悠久。现代研究表明,灵芝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其中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是主要的活性物质。20世纪50年代,我国灵芝产业迅速发展,随后又开展了灵芝的液态发酵技术,由于其具有周期短、发酵条件易控制、产品质量稳定等特点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然而,我国灵芝种质资源丰富,质量参差不齐,缺少适用于液态发酵的优势菌株。本研究对实验室保藏的41株灵芝菌株进行筛选,分别筛选出高产胞内外多
琼胶因其具有良好的凝胶性被广泛地应用到食品、医药和日化领域,然而同许多大分子多糖一样,琼胶由于分子量大其溶解性能也差,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有必要制备出一种具备一定凝胶强度的低温速溶琼胶,以扩大琼胶的应用范围和效果。本文研究了3种改性方法对琼胶溶解性能、凝胶性能等理化性质的影响,确定了羧甲基化改性为低温速溶琼胶的制备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技术高效合成不同取代度和理化性质的羧甲基琼胶,并分析了不同取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