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少有达成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圣人。本文以《王阳明全集》所载的王阳明生平“奏疏”和“公移”为主要文献资料,参正正史和地方史志文献,全面系统分析王阳明治道思想的发展过程、思想内容和内涵,探讨其治道思想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期翼以“明德亲民”为线索重新发掘王阳明治道思想,批判继承其思想精华,推动王阳明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少有达成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圣人。本文以《王阳明全集》所载的王阳明生平“奏疏”和“公移”为主要文献资料,参正正史和地方史志文献,全面系统分析王阳明治道思想的发展过程、思想内容和内涵,探讨其治道思想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期翼以“明德亲民”为线索重新发掘王阳明治道思想,批判继承其思想精华,推动王阳明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认为,王阳明治道思想是王阳明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不仅与明朝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脉络紧密联系,而且是其心学思想的集中表现。从政治维度看,明朝中叶国势倾颓,阶级矛盾不断尖锐;从经济维度看,经济表现出与政治相反的发展态势,商品经济持续发展成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黎明;从思想维度看,程朱理学已经不适应时代所需而日益僵化。王阳明在长期的社会治理实践中,最终形成以“明德亲民”为核心的治道思想。“政在亲民”是王阳明治道思想的为政主旨,在心学思想影响下,呈现出“明德亲民”为一体的核心特点,即“明德”为“亲民”本体,“亲民”为“明德”工夫。王阳明治道思想内容包含“知行合一”“致良知”和“万物一体”,同时也是其治道思想系统性、阶段性和全面性的集中彰显。“知行合一”使王阳明治道思想极具实践色彩,“明德亲民”体用不二的关系更加紧密,解决为学为政两事的谬误;在“致良知”和“万物一体”下,“明德亲民”的范畴得到延展和升华。“致良知”中的“圣凡平等”和“四民平等”使“民”的地位得到上升和扩展;“万物一体”的理想境界使“明德亲民”得以升华,“明德亲民”同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产生紧密联系。在担任南赣巡抚、江西巡抚和两广总督兼巡抚期间为政教化一方,王阳明的治道思想体现出教养并重、以民为本和内圣外王的实践特点。教养并重中的教化和养民不分先后主次,呈现的是一种互为表里的协同和合关系;以民为本是“明德亲民”之“亲民”的内在要求,内圣外王则是“明德”的必然归趣。王阳明治道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实践经验,既是中国古代治道思想在明中叶时期的传承与创新,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与结晶,其治道思想充满着人文关怀和道德诉求。探究王阳明治道思想及其历史价值,对于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彼得·海斯勒(1969-),是当代美国作家和记者。他根据自己在中国十余年的生活经历与见闻,写作并出版了三部纪实文学作品:《江城:长江边的两年》、《甲骨文:一次占卜当代中国的旅程》、《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这三本书构成了他的“中国三部曲”,被认为是20世纪后十年美国媒体人进行中国形象塑造历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多从书评、翻译研究、非虚构写作等角度对三部曲中的作品进行多方面研究
1887年,英国女性立德夫人(Mrs.Archibald Little,1845–1926)随丈夫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在华土生活了二十年,于1907年返回故国。旅华期间,她的足迹遍布重庆、上海、北京、西藏等地,先后接触到了汉满藏蒙等各族女性,在以自己的异域眼光不停打量着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以及生活于其间的女性时,她发现中国的许多汉族女性还生存在“肉身被桎梏”“人生受束缚”和“精神遭折磨”的不幸状况下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守旧与创新、解构与建构在新闻媒体领域间同时进行,各类媒体都在寻找新的发展模式,试图在公共传播时代重获公众信任。建设性新闻将积极心理学引入报道,以协商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建构新闻,对新闻业的发展具有启发与开拓性意义。在我国的新闻实践中,建设性新闻的报道方式是怎么样的?其与新闻价值理论的关系是什么?我们可以如何进一步扩展建设性新闻报道的路径?本文试图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为建设性新闻的
对绵延的阐释是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核心,也是其美学研究的出发点,有人说柏格森在美学领域的贡献只有通过广泛涉猎他的哲学著作的方法才能得到理解。在他的哲学之思中,生命有两层涵义,不仅指生存着的生命之体,还包括精神上的心灵生活,在对生命进行阐释的过程中绵延这一概念发生了从意识到记忆再到生命冲动的概念重构,也完成了从直觉到人类之爱的精神超越。关照生命意味着除了要满足基本的生存条件外,还要超越现实,凭直觉去感受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被认为是未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技术。目前CO2的转化利用仍在发展初期,尚存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本文以碱金属基吸附剂捕获CO2性能为切入口开展研究,深入探究了Li4SiO4与Na2ZrO3捕获CO2过程的吸附性能与机理,同时对CO2捕获后的转化问题进行拓展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XPS与氩离子溅射刻蚀、SEM、EDS Mappin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具有教育、实用、审美等多重价值,将其开发应用于幼儿园美术教育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研究者以蔡元培“美育”思想、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以及文化回应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对花瑶文化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开展行动研究,研究场所选取了花瑶聚居地的乡镇中心幼儿园H园。采用文
《论永久和平》是康德晚年重要的政治哲学著作,目的是追求人类政治生活由混乱的政治状态走向和谐的“自由王国”,实现永久和平的终极理想。康德的永久和平思想并非无源之水,其深受古希腊以来和平观念的影响,他在理论上所构建的永久和平大厦正是基于柏拉图理念世界的启示,廊下派的世界主义思想及奥古斯丁和但丁关于和平的神圣与世俗论述也为康德所关注,同时,他吸收了卢梭等人关于实现欧洲和平的政制构想。其永久和平的实现依赖
研究目的:踝关节扭伤在篮球运动中极为多见,常发生于急停侧切、急停起跳和单腿落地动作。据报道,一些篮球运动员在多次扭伤后出现踝关节“失控感”,进而形成了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也有部分运动员在初次扭伤后,暂时没有出现再次扭伤情况,这种人群为Coper患者。但Coper患者的距腓前韧带较健康人群更松弛,也会增大踝关节扭伤风险。护踝已被证明是
怀着“重振哲学”的抱负,法国汉学家弗朗索瓦·朱利安以“拉开间距,进行对话”的阐释方法,为当前的跨文化研究呈现出一套具有“利‘他’型”学术品格的中国美学研究观念。在此,朱利安采撷中国美学资源,通过观念或术语、思维路径、整体形象三个方面的阐释变异,以反思和弥合西方美学之不足,进而开出具有文化超越性的美学理论建构的可能。这是一种对于中国美学的积极性的过滤和误读。论文以朱利安对中国美本源“道”的阐释为逻辑
《东方杂志》自1904-1948经历近了45年,跨越晚清、民国两个时代,是影响最大的百科全景式老期刊,被称为近代“杂志中时期最长久而最努力者”、“杂志中的杂志”、“杂志的重镇”等。民国时期,儿童形象已经成为广告中常见的人物形象,而《东方杂志》广告中同样存在大量对儿童形象的呈现,并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文章立足于《东方杂志》中的广告,通过对图像的收集、整理,对该杂志商业广告和图书广告中的儿